職業小貼士
從業者:楠青梔
從業年限:5年
一句話感受: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從業地點:杭州
對口專業:環境設計、風景園林等專業
從業門檻:本科及以上
能力要求:掌握文本匯報能力、空間營造能力,熟練運用各類畫圖軟件
晉升路徑:實習景觀設計師→助理景觀設計師→景觀設計師→景觀設計負責人
薪資水平:10萬—15萬元/年
入職提醒:懂得團隊配合;加班加點趕工是常態
我大學主修的方向是室內設計,但是我對園林景觀特別感興趣,又受到主修景觀設計方向的朋友的影響,所以我畢業后去了一家很小的景觀設計公司,在公司里做一些庭院設計、景觀改造的小活。
景觀設計不是拼湊
記得剛開始時,我還不了解工作流程,很難適應從學校到職場的轉變。但每天的工作又很多,不是和老板跑現場,就是在辦公室畫圖。那時候的我說不后悔是假的,覺得自己做錯了選擇。
但我不想那么快就放棄景觀設計這條路。于是,我打算向公司里的一位前輩請教。通過觀察,我發現他做設計非常快,往往幾天就能完成一個項目。在設計時,他總會拿出一個很大的硬盤,里面整理了設計所需要的各種元素,然后分門別類,像是按設計節點、效果圖等分類。并且,在一個設計節點下,他還進行劃分,像是分為圓節點、方節點等。他設計時,會把所需要的設計元素進行拼湊,很快就能設計出一套方案。甚至在文本匯報時,他也有模板。
我的滿腔熱情,就在前輩“拼湊式”的設計方法下被澆了個透心涼。我不認同他的設計方法,也無數次和老板溝通過自己的想法,卻不被認可。既然不能改變公司,我只能想辦法跳槽。我一邊工作,一邊讓自己沉淀下來,不斷學習,同時準備作品集。1年后,我成功跳槽到一家業內頗具實力的公司,我這才見識到了真正的設計,也正式開啟了自己的景觀設計之路。
景觀設計工作實錄
言歸正傳,景觀設計工作都需要做些什么呢?
1.植物搭配
在接到項目后,我們首先要進行實地考察。在考察時,植物是與地形、水體、建筑等同樣重要的元素。優秀的植物搭配,不僅有極佳的觀賞效果,還可以給景觀面貌添彩。如何營造一個讓用戶身心愉快的環境,是我們在考察時需要考慮的問題。
有一次現場考察,我們發現了一片自然生長的楠竹林。一般設計師用竹子進行設計時,都會運用它的林冠建造一片叢林,讓游客可以在竹林下喝茶、下棋。但是這次我們想保持原生態,所以我們根據楠竹的性質,再結合園林的整體風格,最終決定建造一個楠竹步道。同時,為了增加趣味性,我們還在步道中特意設置了楠竹路障。這樣一條路就可以有多種行走方式,且每一種行走方式都會途徑不同的風景,讓游客有不一樣的體驗。
在設計植物搭配時,我們還會利用植物的形態、顏色,把用戶拉入一個新的設計空間。比如:為了營造中式園林曲徑幽深的感覺,我們會在入口處特意打造截斷的小徑,讓游客以為路徑到此結束,走不通了。實際上,只要轉個方向,游客就會發現我們用植物開辟的另一條小路。我們用高大的樹木和低矮的草地做線性轉折,讓游客的注意力集中在這片樹木上,用一種偶然的方式讓游客發現新的路徑,增加步行的神秘感,一步步吸引著游客不斷深入園林,去探索園林的秘密。這也是中式園林設計的一大特色。
景觀設計小白們要想玩轉植物搭配,就要對各類植物的屬性、習性有較強的了解,還要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只有前期做足積累,后期才有機會做好植物搭配。
2.設計環節
景觀設計很大程度上要依賴自然環境,一個好的景觀設計需要和自然完全對話,將建筑融合在自然里,讓其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那么如何在自然和建筑中尋找平衡呢?
我的老師曾帶我做過一個旅游度假區的項目。現場考察時,我們發現這個開發基地有狹長的山谷,良好的江景、水景資源,豐富的植被……可以說自然環境非常不錯,我們需要解決的是如何結合自然,利用好不同的功能區讓它成為旅游度假勝地的問題。
回到公司后,為了更好地還原實景,老師帶我們做建模。之后,我們與業主溝通,在明晰了他的訴求后,又根據各種資料開了幾次會議。最終確定的設計方案是結合山體做建筑群,同時重塑原有的自然景觀,讓其和側邊的山體相呼應,形成悠長的景觀群。我們還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在區域里設置了森林氧吧、健身步道、山地高爾夫球場、山泉泳池等一系列設施。在這樣的設計下,游客推開窗就是漫天綠意,遠處還有碧水滔滔,讓人一見傾心,是一種悠閑自在的旅游體驗。
設計完成后,我們會做一套完整的方案向業主匯報,主要講述景觀項目的效果和發展方向。業主會判斷方案是否滿足了他的需求,以及提出相應的修改要求。往往要通過多次溝通、修改,我們才可以達成共識。最后,我們向政府相關部門報規,通過后,項目就可以進行落地開發了。
3.施工階段
施工階段是景觀設計的最后一步,在這個階段,我們可以看到圖紙是如何被落實成一個精美的景觀建筑的。施工隊是這個階段的主力軍,景觀設計師主要是配合施工,并解決施工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堅守與轉行
因為職業的差異,我認為我們景觀設計師比起其他設計師更有人文情懷。我們優先考慮的始終是用戶的體驗感,我們會模擬用戶行為來做景觀設計。也因為我們習慣性地為用戶考慮,所以我們能看到很多用戶體驗時的快樂,收獲到很多真心實意的贊美。這些可貴的情緒價值,能帶給景觀設計師無與倫比的幸福感與滿足感,這也是讓很多景觀設計師一直堅守在這個行業里的一個原因。
如果出現職業倦怠了,景觀設計師轉行也不是很難。在我們行業內,轉行一般有兩個方向。第一個是挖掘自己做景觀設計時的優勢,將優勢條件發展成一個職業。我們在實地考察時經常會拍各類實景圖,如果你對攝影感興趣,并且攝影作品得到認可的話,可以做攝影師。如果你擅長捕捉用戶的需求,可以進入智能家居等以人為本的設計行業。
第二個是融合型職業,就是景觀設計和其他領域的融合。比如“景觀設計+互聯網”,一般是交互設計師、互聯網產品經理的崗位;“景觀設計+新媒體”,一般是房地產新媒體編輯等崗位。
對我來說,目前還沒有轉行的想法,我很喜歡景觀設計這個行業,能從中體會到創造的快樂,也享受每一個設計落地的過程。而且,我還有很多想要嘗試的景觀設計風格,我想在景觀設計行業一直深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