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窗上的四盆多肉大概需要澆水了,上一次澆水是什么時候,我已經不太記得了。我從來沒有特意研究過如何侍弄花草,澆水的方式也比較粗放,好在它們一直很爭氣,都好好地活到了現在。
現在想想,我好像一貫以“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態走到今日,從來沒有格外執著于某個人、某件事,對于過去大多數經歷的體悟都是“還行”。當然,我看似是“野蠻生長”,實則每一步都走在既定的框架內,只不過,這個“框架”可以很大很大。
準確地說,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別人去參加社團或學生組織、報班、考研、考證,都是為了提升實力或是達成自己的目標,而沒有目標的我也躋身其中,只是為了不被身邊的人遠遠落下。我在人群中被推搡著往前走,身后的人從我身邊擠過,我艷羨地看著他人欣喜地走向終點站,而我的內心卻一片茫然:我的終點站究竟在何方?
但我好像能明確地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我不喜歡數學,從小學開始,“雞兔同籠”和路程問題就一直困擾著我。初中時,數學卷子上的最后一道拔高題我從來沒有寫出來過,班主任從我身邊經過時,我會用手臂遮住空白的卷子,以正在寫字的假動作掩飾自己頭腦一片空白的事實。而我最好的朋友此時正思路迸發,“下筆如有神”。從那時起我便懂得,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
即使后來,我的數學水平有所提升,但每次遇到難題時,我都會想起曾經解不出題時的窘迫,感到深深的挫敗感。于是,我索性不再強迫自己去深究那些深奧的題目,只讓自己保持基本的計算能力即可。
猶記大三備戰考研的時候,我在圖書館自習室里睡著了。醒來的那一刻,頭頂的白熾燈亮得晃眼,我揉了揉眼睛,發現身邊的人或是在“唰唰”地寫著題,或是閉眼默背著知識點。我深吸一口氣,為自己剛剛浪費了片刻時間而感到懊悔,轉頭繼續投入眼前的專業課教材當中。
長時間待在這樣壓抑的環境中,漸漸地,我發現自己并不喜歡,甚至都不太了解想要跨考的這個專業,我也并沒有“非上岸不可”的決心。那些無論如何都記不清的概念和公式像詛咒一樣,每到我臨睡前就會冒出來干擾我的腦子,讓我無法安然入睡。
決定要放棄考研的那一天,我和室友放下了當天的學習任務,不管不顧地去學校附近的電影院看了《瘋狂動物城》。電影結束,當主題曲Try Everything響起時,我恍然大悟:生活本就是一場冒險,考研也不是唯一的出路,每個人都有機會去嘗試不同的選擇。那一刻,我不再為自己放棄考研而感到羞愧。
看,雖然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我至少明確地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起碼可以反向代入驗證,這也算是尋找人生答案的一種方法吧。
既然漫無目的,那也就不會有無法行至終點站的痛苦,我可以一直以自己的節奏,盡情地欣賞沿途朝陽初升的奪目和長日盡處的光景。雖然尋找目標的想法還會時不時地跳出來,但這已不足以成為我的煩惱了。
今日,陽光很足。雖然我又忘了上次澆水是什么時候了,但這幾盆多肉長得很好。推開窗戶,我探出身子,感受著舒爽的微風,看見無數個明日潛藏在湛藍的天空里。春風溫柔,人生如朝露,我們活在當下的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