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腿抽筋即“夜間下肢痛性痙攣”,是指夜間無意識的、突然發生的下肢肌肉痛性收縮,常發生于小腿肌肉。近一半的老年人都曾受夜間腿抽筋的困擾,大多數人認為這是缺鈣引起的。
老年人確實容易骨鈣流失,低鈣血癥也確實容易誘發腿部肌肉痙攣,但這只是原因之一,而其背后還有更多、更復雜的原因。
老年人由于缺乏運動、習慣久坐,導致下肢肌肉和肌腱縮短,這些都會增加發生夜間腿抽筋的風險。此外,老年人常常服用的利尿劑、硝苯地平等藥物也會導致下肢痙攣發作,而與這些藥物有關的疾病包括尿毒癥、糖尿病、甲狀腺疾病、低鈣和低鉀血癥等。
這種痙攣常發生于單側小腿,可以自行緩解,緩解后常伴有半小時左右的殘余痛。
應對夜間腿抽筋,單純補鈣是遠遠不夠的。
首先,我們應該盡量避免小腿肌肉過度疲勞,比如不要站立或行走時間過長,要穿合適的鞋子等。
其次,要避免受涼。睡前可用溫水泡腳,泡完腳后適當做一些拉伸小腿的動作,如站位扶墻做弓步后伸動作,或坐位下伸直膝蓋,腳尖使勁兒往上翹,雙手盡量前伸去夠腳尖。以上動作感到小腿肚子有酸脹感即可。
當反復抽筋發作不能緩解時,要及時去醫院接受檢查,排除血管、神經的器質性病變及全身性疾病,以免耽誤病情。
此外,傳統醫學認為夜間下肢痛性痙攣多是由于感受風寒之邪,或因肝血不足以濡養筋脈而致肌肉攣急。針灸治療可以有效緩解癥狀,多選取腓腸肌及其附近的足三陽經穴位,如承山、承筋、委中、陽陵泉、足三里等,配合艾灸療法,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