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婚姻專家蓋瑞·查普曼在《愛的五種語言》里指出,夫妻要想百年好合,更多在溝通。
婚姻里最看重的是什么?答案并不唯一。我想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在我看來,是愛,更是責任。
年輕時的愛情,是一場充滿神秘秘境與未知的探險之旅,兩顆驛動的心,是一張通往既驚喜又刺激,充滿新鮮感的火車票。
步入婚姻后,神秘秘境將會逐漸消失,愛情也不再僅僅是關乎兩個人。它從此被分了家,成為了生活構成的另一大部分——責任,這也讓人們誤以為愛在缺失。于是有妻子抱怨,丈夫不像從前那般愛自己了,就連一些重要的節日也要旁敲側擊的提醒,此時即使丈夫照做,也有了敷衍之嫌,更不能為自己的行為做辯解。而影響兩個人的關系還遠不止這些,譬如新鮮感喪失、對方缺點暴露、不被理解……那些最初強烈刺激的渴望與期待,也會隨著時間的旅途與生活的洪流逐漸消磨。人們更關心錢包里的碎銀幾兩,更奔波于生活的柴米油鹽,更疲乏于肩上的孝親養身,而少了那些既熟悉又毫無新鮮度的儀式感。
我們當然不能說這是妻子的矯情,或丈夫的疏忽。聰明的妻子對丈夫多一點善解人意,有心的丈夫對妻子多分一份體貼關懷,只有雙向奔赴的愛,才有不會被辜負的情。
愛的最終目標是婚姻,愛是婚姻的基礎,始于愛,也必終于愛。
婚姻的前提是認知,登上婚姻的長途列車,我們要知道除了強烈刺激的渴望與期待以外,必會隨著一路的風塵仆仆,摻雜進太多旅途中“啤酒白酒礦泉水,花生瓜子方便面”的百味交集。愛與婚姻的列車旅途,正是生命認知的過程。
三毛說過:“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豆腐青菜,我們都得嘗嘗是什么滋味,才不枉走這一遭。”所以即使她深知即將面對的生活是百味交集,她也義無反顧的奔赴撒哈拉沙漠,與荷西用相濡以沫的愛情培植了一片婚姻的綠洲。歌德曾說過:“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三毛正是用每天一粒沙對愛的責任感,譜寫了《撒哈拉的故事》的詩與遠方。
但愛的新鮮感具有保質期,特別是進入婚姻里的愛情,為它適時著色、調味,維系好夫妻關系,也是我們的責任。
電影《花樣年華》中有一句臺詞:“我從來沒有想到原來婚姻是這么復雜,還以為一個人做得好就行了,可是兩個人在一起,單是自己做得好是不夠的。”所以即使愛情被分家,成了多個部分,我們也要合理支配時間、精力,去用心經營,多一點理解與陪伴,多一份尊重與關懷,讓愛可感,不被疏忽,不被沖淡。
《楊絳傳》里有這樣一句話:“激情褪去時,婚姻才剛剛開始,婚姻的本質是陪伴和責任。而成熟的愛,靠的是良心,人生的后半場全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