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大人民群眾對中國女排的喜愛,不僅是因為她們奪得了冠軍,更重要的是她們在賽場上展現了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
1981年11月16日,中國女排為國爭光,獲得第三屆女排世界杯冠軍。這是中國“三大球”項目奪得的第一個世界冠軍,無數國人為之奔走相告、歡呼雀躍!從此,中國女排的姑娘們一發而不可收,在世界杯、世錦賽、奧運會等國際賽場大顯身手,創造了“五連冠”的神話。
2020年,展現女排精神的電影《奪冠》上映,即使新冠疫情肆虐,仍贏得了8億多元票房的上佳表現。
40多年一路走來,既有輝煌奪冠時,也有低谷調整期,難能可貴的是,一代代中國女排的姑娘們薪火相傳、矢志不移,勝不驕、敗不餒,始終葆有一股不服輸的拼勁和打不垮的韌勁。她們身上所體現的女排精神是比金牌更加寶貴的精神寶藏,值得大家學習。
學習女排精神,就要堅持“祖國至上”。“有國才有家。”對于這句話的理解,運動員或許比普通人更加深切。電影《奪冠》中,教練對隊員們說:“我們要證明給他們所有人看,中國人,行的。”12名功勛隊員做到了。在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的比賽上,郎平獲“優秀運動員獎”。日后,她再接再厲,以運動員和教練員身份,多次幫助中國女排奪得世界冠軍。她說:“每一次比賽,我們的目標都是升國旗、奏國歌。”中國女排一次次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能行”,并讓世人對中國人的集體主義觀念和愛國奉獻精神刮目相看。
學習女排精神,就要堅持“團結協作”。獨木不成林,排球運動是典型的團體運動,必須依靠團隊每一個人的力量。回看1981年女排世界杯奪冠陣容,12名功勛球員全都功不可沒。在決勝局中,中國女排姑娘們團結一致,與東道主日本隊展開了激烈的拉鋸戰。在比分14:15落后的情況下,郎平強攻得分,孫晉芳攔球得分,最終以17:15逆轉獲勝。人心齊,泰山移。中國女排的成功,離不開所有隊員的精誠團結和密切配合。
學習女排精神,就要堅持“頑強拼搏”。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福建漳州的“竹棚館”,見證了中國女排“滾上一身泥,磨去幾層皮,苦練技戰術,立志攀高峰”的起步階段。早期,中國女排姑娘們訓練的場地極其簡陋——毛竹為架,煤渣鋪底。訓練中,姑娘們摔下去,常常沙礫嵌入皮肉,霎時血肉模糊。《奪冠》上映期間,一場特殊的展覽《國家榮譽——中國女排精神展》在天津展出,一副帶有血漬的訓練護膝令人印象深刻。咬緊牙關,頑強拼搏,中國女排的姑娘們不屈不撓,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難,只為奪取最終的勝利。
學習女排精神,就要堅持“永不言敗”。世上沒有常勝將軍,輝煌如中國女排,也在“五連冠”后經歷了長達十幾年的低谷期。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在低谷期,中國女排姑娘們仍然保持斗志、積極進取,為再次崛起默默積蓄力量。征服對手難,戰勝自我更難。中國女排的姑娘們用平常心看待過往的成績,用進取心為未來加油蓄勢。《陽光總在風雨后》,這首中國女排的隊歌伴隨中國女排打破沉寂,再次站上世界之巔——2003年,中國女排獲得第九屆世界杯冠軍;2004年,中國女排獲得雅典奧運會冠軍。
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40多年來,女排精神指引中國女排一次次創造輝煌,也為國人帶來豐厚的精神滋養。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讓我們發揚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厚植愛國主義情懷,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團結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