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年前,20歲出頭的美國飛虎隊員哈里·莫耶駕駛著科蒂斯P-40戰機,和戰友們一起在中國上空與日寇飛機作戰。如今,103歲的他再度來到中國。在八達嶺長城,他身穿綠色的飛虎隊紀念夾克,在同行者的攙扶下,從“望京石”處拾級而上,欣賞層林盡染的北京秋色。“長城真是一項偉大的工程”,他感嘆。
這些天,接觸到莫耶的人都感受到他的快樂、幽默和活力。他在中國確實很開心。他說:“當你踏上中國這片土地,接觸到中國人民,你就想一直待下去。這里非常舒適,人們熱情、友好,這種感覺是流入我心中的。”
10月29日中午,北京首都機場T3航站樓貴賓廳門口聚集著很多記者。當莫耶走下機場擺渡車時,大家不禁贊嘆:老人家真硬朗、真精神。
“歡迎來北京!”人群中有人喊。莫耶笑著朝人群揮手。他高高瘦瘦,身穿白色夾克衫,露出里面天藍色的襯衫領子,干凈利落,頭上還戴著一頂棒球帽,上面寫著英文“真棒”。他聽力也很好。記者本來還擔心環境嘈雜,怕他聽不清,把問題用英文寫在紙板上打算給他看。結果,紙板壓根兒沒用上。記者問:“這是您第幾次來北京?”他說:“這是我第三次到北京。我很高興又來到中國!”
雖然剛經過長途飛行,莫耶沒回酒店休息,而是從機場登車直奔八達嶺。到長城腳下,家人建議他好好休息,他堅持要登上長城。戴著墨鏡,嚼著口香糖,他一步步拾階而上,腳步顫顫巍巍,但面帶輕松笑容。在“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石碑前,莫耶拍照留念。家人說,老人雖年事已高,但有顆年輕的心。他愛喝啤酒,想要嘗嘗中國啤酒的味道,于是讓同行人員買來兩瓶燕京啤酒,一飲而盡。
10月30日,莫耶和98歲的飛虎隊老兵梅爾文·麥克馬倫一行來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莫耶穿上了白襯衫,系著黑領帶,神色莊重。來自北京市朝陽區實驗小學的孩子們在紀念館門前整齊列隊,向遠道而來的老兵們行少先隊員禮。莫耶主動上前,和一個孩子擊掌。
紀念館門口陳列著巨幅照片。一張照片上,飛虎隊員與中國孩子在一起。另一張照片上,中美軍民一起將一架C-47型運輸機拉出炸彈坑。滿頭白發的莫耶和麥克馬倫從輪椅上緩緩起身,顫顫巍巍來到照片墻前,講起往事。麥克馬倫說:“在戰爭年代,我們(指中美人民)并肩作戰;在和平年代,我們也要做永遠的伙伴。”
走進紀念館,莫耶、麥克馬倫和美中航空遺產基金會主席格林向抗戰英烈群像敬獻花籃。莫耶深深鞠躬。紀念館中有一個“美國對華援助和軍事合作”單元,展示了飛虎隊士兵們當時的穿戴實物和照片。據介紹,為給日軍飛行員以心理震撼,飛虎隊的飛機機頭下方兩側都畫著張開血盆大口、露出兩列尖齒的鯊魚嘴。正當大家駐足觀看時,紀念館里突然響起了《生日歌》。當天是莫耶103歲的生日。被子女、孫輩圍住的莫耶,輕輕地和著節拍。
當晚,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的宴會廳,中英文《生日歌》再次響起,一張張莫耶年輕時的照片出現在大屏幕上。大家讓莫耶吹蠟燭許愿。他說:“二戰時,在完成北非和意大利戰場的任務后,我可以回美國,但我來到了中國。2023年,我又來了。希望我還會再來。非常感謝!”
飛往烽火里的中國,是莫耶熾熱的青春記憶。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發,美國對日本宣戰。1942年,正在美國俄亥俄州阿克倫大學攻讀工程學的莫耶,加入了美國陸軍航空隊,成為P-40戰機飛行員。他先后在北非戰場及意大利戰場參加打擊德、意法西斯的戰斗。
1944年,莫耶所在的中隊被劃入美國陸軍第14航空隊,執行援華作戰任務。他隨部隊駐扎成都,主要負責保護美國重型轟炸機所使用的機場的安全。當時,這些轟炸機的主要任務,是對日占區和日本本土進行轟炸。



回想起當年的戰斗,莫耶仍很激動。他說,當年自己選擇來華支援中國抗戰,就是因為“我們知道當時中國人民正經歷著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對日本侵略者的殘暴,我們越來越憤怒,更同情中國人民的遭遇”。而“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非凡決心”,也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當年,莫耶和他的同伴都是年輕人,中美人民共同與敵人頑強作戰,“回想起來,我們在中國取得的成就依然影響我們一生的經歷”。
二戰結束后,莫耶回到美國,但他從未放棄飛行。他在新墨西哥州擔任過飛行教練。1965年10月,他和朋友一同購買了第一架屬于自己的飛機——穆尼N6775U。1976年,他又買了一架穆尼N6688N。此外,他還有一架穆尼MK21E N6688R飛機。
長壽的莫耶,不斷創造著飛行新紀錄。2018年,他成為最后一位駕駛P-40戰機的二戰飛行員。2020年10月30日百歲生日那天,莫耶成為全世界最年長的飛行員。他在加州圣路易斯奧比斯波縣駕駛著一架1963年生產的穆尼飛機起飛,15分鐘后降落在同一地點。他走出駕駛艙,親友們圍過來為他唱起了《生日歌》。他的孫子興奮地喊道:“爺爺是飛虎隊隊員,是戰斗英雄。”
莫耶的女婿說:“退役這么多年來,莫耶每周都要駕駛好幾次飛機。許多飛行員在步入老年后,會因為身體不佳等原因被迫放棄飛行。但對莫耶來說,飛行沒什么大不了的。”而莫耶笑著說:“在空中的感覺與眾不同,整個世界都在我的下方。”
這次來中國,莫耶最期待的地方是昆明。那是飛虎隊在中國首次升空作戰的地方,也是駝峰航線的起點和物資轉運樞紐。
抗戰期間,為保障國際援華物資能夠通過滇緬公路運往中國抗日前線,中美于1941年4月達成一項秘密協議,由陳納德將軍以“中國中央飛機制造廠雇員”名義招募志愿人員,組建飛虎隊。它的正式名稱是中國空軍美國志愿援華航空隊。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根據戰略需要,志愿援華航空隊于1942年7月解散,原志愿隊員被編入美國陸軍第10航空隊駐華航空特遣隊。這支部隊被視為飛虎隊的延續。1943年3月,該特遣隊被擴編為美國陸軍第14航空隊,也就是莫耶所在的部隊。
駝峰航線的開辟,是飛虎隊戰史上的光彩一章。1942年,日軍占領緬甸,切斷了中國最后一條對外聯系的國際通道。飛虎隊員冒險開辟了穿越喜馬拉雅山的駝峰航線,架起了一道空中橋梁。在“中美駝峰空運紀念學校”昆明市外國語學校大禮堂里,莫耶聽到代表團成員和學校師生一道唱起《友誼地久天長》,潸然淚下:“重溫那段歷史,看到眼前這些可愛的孩子們,我忍不住流淚。這份友誼來之不易,我非常感動。”
在觀看表現駝峰航線故事的音樂劇《翠堤長虹》時,莫耶的孫女莎拉非常感動。她說:“我們和中國人民說著不同的語言,但是我們之間的友誼和情感是相通的,我一定會將這份真摯的情誼傳遞下去。”
據統計,援華作戰期間,飛虎隊擊落日本軍機2600多架,2000多名美籍飛虎隊隊員在戰斗中犧牲。飛虎隊與中國軍民并肩作戰,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用鮮血和生命在反法西斯戰場上鑄就了友誼。
莫耶說,如今,美中航空遺產基金會正在致力續寫飛虎隊的故事。中國學生和美國學生已經可以通過互聯網建立新的聯結,兩國關系的未來需要由年輕人來續寫。美國青年并不像中國青年那樣了解飛虎隊的歷史,以及兩國的交往故事,希望通過此訪,讓美國青年更多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我很期待他們能完成此次任務”。
莫耶登上長城時,有人詢問他的心愿。他說:“我愿世界和平,各國人民友好相處。世界必須和平,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必須團結。這就是我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