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講述師生故事的電影很多,接地氣又溫暖的卻不多。這個秋天,放學君被一部低成本“網絡電影”擊中了心懷。《樹上有個好地方》,我們就從主人公巴王超過開始說起。

“我爸姓巴,我媽姓王,我爸媽想讓我從小就把人超過,所以我叫巴王超過。”聽到這樣的自我介紹,我瞬間就被這個不修邊幅的熊孩子吸引。遺憾的是,巴王超過不僅沒有成為父母的驕傲,反倒成為了老師和校長最不想見到的學生。
正因如此,巴王尋找著自己的精神家園,樹便成為了他心中最美好的天地,也成為了整部影片現實性與理想性的微妙平衡點。
理想在樹上,現實呢?支教老師粉提的到來,給了巴王超過一個答案:他只要肯努力,就會發光。巴王超過第一次認識到了自己的珍貴。
粉提老師對他的善良、尊重、維護,讓這個搗蛋鬼開始被暖化。他開始有了責任心,當粉提老師提出要選一名班級圖書管理員時,他踴躍報名,并且認真負責;他開始有了上進心,上課認真聽講,捂著耳朵專心背課文,自覺過濾掉來自外界的干擾,并且立下目標,一定要考及格。而在此之前,他對成績滿不在乎。
他開始認識到干凈和美好。他受邀去老師家做客,看到干凈的地面和整齊的床鋪,他覺得自己太臟了。他主動洗手,脫掉鞋子,甚至把褲腿都卷了上去。

而在此之前,對他來說,所到之處皆是炕頭,臉上越黑越臟才叫“爺們兒”。粉提老師到底施展了什么魔法,竟然讓巴王超過脫胎換骨?
其實粉提老師只是“看到”了巴王超過,看到了一棵與眾不同的小苗苗,覺得他也需要陽光普照,于是,把自己的光芒照到了他的身上。
在巴王超過憑實力在考試中突破及格線并超出了18分時,學校領導并不想給他一張獎狀以資鼓勵,于是粉提老師用口紅為巴王超過繪制了一張特別的獎狀。就是那張獎狀,照亮了巴王超過的人生。
當然,照亮巴王超過人生的引路人,并不只有粉提老師一位。《樹上有個好地方2:美術老師的放羊班》作為續集今夏上映,同樣是“網絡大電影”,與前集同樣的演員陣容,那個小學生巴王超過進入了初中,一如既往的調皮搗蛋。
這次改變他的,是新來的美術老師冷軒,他另辟蹊徑,帶領巴王超過為首的一眾落后生找到了人生新方向。
上了中學的巴王超過,依舊不擅長文化課學習,他的興趣是畫畫。他會熬制植物顏料、會在課堂上將教材插圖畫成各種涂鴉,還逃課去河邊畫畫。
可是,鄉村孩子可選擇的道路是有限的。對于巴王超過來說,要么考上高中,要么回家子承父業做棺材。但這位美術老師可不一般,美術、音樂、武術樣樣拿手,堪稱全能。
為了不影響成績優秀的學生學習,學校讓冷軒老師在廢棄的藝術教室里授課,學生就是那些考不上高中的落后生。沒想到,這個大家口中的“放羊班”,卻被美術老師當成一個理想教育陣地。



巴王超過,成了冷軒的第一名學生。在冷軒眼里,他是一個有藝術天賦的孩子,“你娃其實是個天才”。
漸漸地,“放羊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孩子,他們在教室里聊未來、聊理想。他們結伴來到戶外,在河邊縱情歌唱、拉小提琴、寫生。夏日的陽光灑在身上,這是青春期孩子本該有的美好。
在土星學校,冷軒老師和粉提一樣,就像是個異類。他沒有將自己定位在一名教書匠,也不僅僅是美術老師,而是孩子們的人生導師,點燃孩子內在的生命激情。
冷軒鼓勵學生,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理想,哪怕它在別人看來不值一提。在他的引領下,巴王超過真的走上了藝考的道路,去追尋自己的夢想,跳出了“沒書可念,回家子承父業”的命運。
“放羊班”的孩子,并非沒有未來。只是當學校和家庭,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人,注定會有孩子失敗。
世界不是一條單行道,每個孩子都可以各自精彩。這,才是教育最美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