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平凡的人,一份平凡的工作。正因為有了這個人披星走戴月歸、櫛風沐雨、不懼寒暑的堅持,才有了人們呼吸空氣的新鮮、漫步道路的干凈,也詮釋了這份工作的重要。
——作者題記
壩上,夏日的清晨。
4點多鐘,盡管東方泛起絲絲亮光,小心翼翼地浸潤著淺藍色的天幕,但大地仍然是那樣的靜謐,街道旁的柳樹低垂著,柔順得像少女,純凈的清風劃過臉頰,讓人心曠神怡。
一位身著綠色工裝、身材高挑的中年人,揮動鐵鍬有節奏地仔細清理著每一處垃圾,棱角分明的臉龐透出堅毅,他不時抬起胳膊擦一把臉上的汗水,橘黃的路燈把他影子拉得很長。
他,就是尚義縣原縣城環衛清潔隊清運組組長董少文。與垃圾打交道的四十多個春秋,成就了一位“最美張家口人”。
一
1981年9月,壩上的深秋如詩如畫。
陽光柔和,天空藍得純凈,白云像棉絮一樣,恣意卷來飄去,大地一片金黃,不論是成熟的莊稼,還是葳蕤的小草,都顯示出希望的堅硬,告別了炎炎夏日的浮躁,在淡泊寧靜的秋色中,蘊藏了多少成熟的嫵媚,溫柔了多情的秋之韻律。
“明天就要到縣環衛隊報到,我就是一名環衛工人了。”23歲的青春年華,就要與垃圾為伍,曾經的大學夢隨之將化為泡影,躺在炕上的董少文,雙手交叉在腦后,兩眼盯著報紙頂棚,思緒飄飛不定,心里像開了鍋的滾水。
他翻身下炕,徑直向旁邊的一片楊樹林走去,午后的陽光依然柔和,秋風讓樹葉發出一波又一波的刷刷聲。高大的樹身上向四方伸出無數枝杈,樹葉在風中輕輕抖動,不時飄飄悠悠地落下來,給大地鋪上金色的地毯。
董少文明白,環衛工是雅稱,說白了,其實就是一名倒垃圾、淘廁所的“臭”工人。盡管腦子里總是晃悠著“不體面”的影子,但總歸有一份工作。
一陣清風掠過,斑駁的陽光下的樹林里濺起一陣刷刷聲,輕輕撫摸了董少文內心深處無人知道無以言述的心緒。他,拍了拍屁股上的土,邁著堅毅的步伐走出樹林,走在陽光下……
第二天一早,董少文第一個到環衛隊報到上班。隊長交給他“五大件”:一輛小四輪拖拉機、一個糞罐、一把鐵鍬、一把鎬頭、一把掃帚,成為一名垃圾清運工。從此,他用這“五大件”書寫了一篇無怨無悔的“環衛情緣”。
剛開始,董少文總是覺得有點抹不開面兒,每天捂著大口罩,這防護口罩在他看來是最好的遮掩工具,戴上它不至于讓同學、熟人、朋友認出來。下班時,他總是低頭走路,沿著最偏僻的小巷道走,生怕碰見熟人問他在哪里上班,就連同學聚會也借故推辭。
盡管遮遮掩掩,低調工作,但還是被不少親朋好友知道了,都來苦苦相勸讓他放棄這份工作。一天晚上,母親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孩子,快別干了!你這工作好說不好聽,好說不好干,干下去連媳婦也找不到,哪怕當建筑小工也比淘廁所強啊!”
“娘,誰不想有一份既輕松又體面的好工作?可是,這份工作總得有人干吧,如果誰都嫌臟不干,那縣城會成什么樣子?您就別勸了,我認準了的不會改變的……”董少文輕輕地對母親說。
記得上班第一天,隊長安排他去清理縣城西部大禮堂旁邊的公共廁所,他信心百倍地向隊長保證完成任務。然而,因不得要領,憑著感覺干,結果弄得身上全是糞便,經過他身邊的男男女女都掩鼻繞過去,有的還露出鄙視的目光,董少文恨不得地下有個縫鉆進去。中午,他偷偷地把工作服洗干凈,反胃得連飯都沒吃下。下午,又開上拖拉機出現在清理廁所的工作崗位上。
工作沒有節假日、沒有休息天,成年累月地與糞便、污泥、污水、垃圾打交道,足跡遍布尚義縣城的大街小巷,飽受雨打風吹日曬,水一身、泥一身、污一身是家常便飯,他用一身汗水換來了縣城的一片清潔。
夏天,垃圾惡臭沖天,蚊蠅亂飛,路人掩鼻行走,而他與臭味相伴,工作一絲不茍,堅持完成清運任務。
冬天,壩上寒氣襲人,滴水成冰,垃圾凍成冰山,一鎬下去,一個白點,濺起來的垃圾時不時崩到嘴里、眼里,但是他沒有后退,沒有后悔,在平凡的崗位上揮汗,用實際行動兌現著“無怨無悔,默默奉獻”的承諾,成為受人尊重的“一人之臟,換來萬人之潔”的環衛工。
1988年的夏天,是個罕見的炎熱盛夏。盡管是壩上,但透藍的天空懸著火球似的太陽,沒有一絲白云,大街上的白楊樹都沒精打采地、懶洋洋地站在那里。天氣悶熱得厲害,稠乎乎的空氣好像凝固了。
8月初,單位接到通知,上級有關部門要隨機檢查縣城的衛生,要求縣城的所有廁所、巷道每天都要保持清潔衛生,隔三差五就得上廁所轉上一圈。夏天清理廁所糞便,是清潔工們最為頭疼的事情,臭烘烘的糞便常常會濺得滿身。動員會上,隊長宣讀完上級文件,明確了工作時間和要求后,會場沉悶了,挺長時間沒人吭聲。隊長知道,大家都愿意清掃大街上的垃圾,不愿意清理廁所的糞便。
“我年輕,清理廁所的活我干哇!”董少文站起來主動請纓。他見大伙用驚奇的眼光瞅自己,又提高嗓門說道:“你們清理大街上的垃圾,我清理廁所的糞便!”隊長望著董少文黝黑的臉龐,舉起雙手鼓起掌來,緊接著全會場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之后,董少文天天在各個廁所之間奔波著,沒有一絲怨言。一次,他像往常一樣開著小拖拉機運送糞便,由于多年漚損的糞罐經不住顛簸,裂開了一道尺把長的口子,臭乎乎的糞水直往外冒。如果得不到及時處理,隨著拖拉機的前行,大街上就會淌滿糞水。董少文當即停車跳下拖拉機,脫下上衣,在一位好心人的幫助下,很快堵住了糞罐的裂口。
在持續40多天的清淘馬拉松過程中,董少文圓滿完成了任務。由于工作突出,他被黨支部培養為入黨積極分子,后經過考察批準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在環衛工作的整個環節中,垃圾處理廠的濾液清理是最臟最臭最累的營生,那種惡臭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董少文說。春秋季節,每月清理一次,在夏季20多天就得清理一次。每到清理的時候,董少文都會義無反顧地沖在最前頭,為的是引領大伙齊心協力共同完成任務。
二
2012年冬天,連續幾場大雪讓壩上高原銀裝素裹,把大地蓋得嚴嚴實實。鄉村道路堵塞,村民出門得靠鏟車推雪開路,有的路段雪厚1米多,人們走在鏟車推開的道路上,像在戰壕里穿行。縣城的大街上,也是雪厚交通不便,給居民出行和兒童上學造成很大困難。
這時,作為清運組長的董少文又一次主動請纓,帶著隊員們起早貪黑,戰斗在搶運積雪和垃圾第一線。清掃堆積起來的雪堆像小山頭,遇上天氣變冷,雪又結成了冰塊,他帶領清潔隊每天起早貪黑地清理積雪、垃圾。垃圾加上積雪,工作量猛增,清理難度加大。
2013年1月8日下午4點多,董少文與往常一樣拉著一大車積雪和垃圾在垃圾場傾倒垃圾。車上有許多冰塊,其中一塊體積有1立方米多,這塊由裝載機裝到車上的大冰塊,傾倒時卡住了。
董少文用鐵鍬一捅,冰塊突然間滑了下來,頂在鐵鍬把上把董少文頂出去兩米多后,又重重地砸在他的腿上。董少文仰面倒在地上,頭磕破一道口子,他也暈了過去。10多分鐘后,一個倒垃圾的人發現了他,將他從冰塊下拖了出來,送往縣醫院。醫生為他包扎了頭部傷口,診斷左腿骨折,手術后需要臥床靜養3個月。
在董少文住院期間,領導、同事和居民都去看望他,老董心里覺得工作沒干好,自己受了傷。每天躺在床上的董少文,望著天花板,心里涌起一波一波的浪潮,難以平靜:“正是清理積雪的關鍵時刻,自己躺在床上,每天干慣了活的人不干活難受哇。”
于是,他不顧妻子、女兒的阻攔,只住了10多天就出院回家了。盡管在家休息,但他心里還是牽掛著垃圾清運工作,每天電話詢問隊友們雪堆、垃圾清理情況。
兩個多月后,當董少文拄著雙拐出現在垃圾清理現場時,所有人都露出了不可思議的表情,有人問候他,有人關心他,還有人責怪他不好好養病來工地,勸他趕緊回家去。
可是,董少文卻說:“謝謝大家關心我,但我是組長,就算我不能拿鐵鍬、拿掃帚干活,但我能指揮大伙、陪伴大伙把活干好,也算是一種鼓勁兒啊。”就這樣,董少文每天帶領清運組奮戰在一線,圓滿完成了積雪、垃圾清理任務,讓廣大居民過了一個干干凈凈的春節。
傷愈后,董少文被調到垃圾場從事管理工作,負責垃圾場的道路清掃和垃圾管護。垃圾場有一段200多米的陡坡,必須確保暢通。每逢下雪,董少文總要在半夜兩三點就趕過去,將這段路上的積雪清理干凈,確保垃圾場暢通無阻。在他的努力下,這段坡路從未發生過垃圾車受阻事件。
在多年的環衛工作實踐中,董少文創造性地總結出了“一保二通三勤四突破”工作法。一保,就是保證垃圾清運不超過12小時;二通,就是班前通報清運任務,明確清運要求,班上互通清運信息,隨時相互支援幫助;三勤,就是做到嘴勤、手勤、腿勤;四突破,就是在擴大工作范圍上求突破,在打破負責地段界限上求突破,在清運質量上求突破,在清運效率上求突破。新的工作法,提升了工作效率,減輕了勞動強度,得到了領導和群眾的充分肯定。2015年,在縣里舉辦賽羊會期間,會場每天3萬余人,每天產生10多噸垃圾,他帶領清運組的工人們堅持日清日結,保持了會場的清潔,提升了縣城的對外形象,受到領導和外地客人的稱贊。
多年起早貪黑的重體力勞動,董少文患上了呼吸道感染、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特別是骨折受傷后留下了后遺癥,天氣一變就疼痛難忍。在家里用橡膠錘子使勁地敲上10多分鐘緩解一下后,依然忘我地走向垃圾清理工作場地,有時痛得厲害就單腳著地,也要完成任務,無怨無悔地為小城“美容”。
一個人做一件事并不難,難的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據粗略估算,董少文累計清理垃圾30多萬噸,清淘糞便5萬多噸,為單位節約資金180多萬元。
三
剛上班那會兒,許多人都在背后說董少文這小子真傻,每天裝垃圾、淘大糞還樂呵呵地認為找了個好營生,就這樣臭烘烘地干下去,連個媳婦也找不上!
這些話聽起來不順耳,但仔細琢磨卻是大實話。
20多歲的董少文無數次看著同齡人穿戴整潔地挽著女朋友“壓馬路”,看著同齡人騎著自行車體體面面地上下班,而他整天穿著工作服開車清運垃圾,每天沒有個干凈不說,姑娘們連正眼都不瞧一眼,他的心里不好受啊!
但是,每每看到一堆堆讓人皺眉的垃圾,被自己和工友們清理得干干凈凈,一種無法言喻的自豪感就會油然而生。無數次,董少文撫摸著工作服想:這活總得有人干啊。
古人說,緣定三生,只要有緣、有情,哪怕千里相會也能終成眷屬。1982年正月,當人們沉浸在春節歡樂氛圍中的時候,董少文經媒人介紹認識了姑娘張俊芳,盡管見面的時候董少文正在掃大街、拉垃圾。
“高高的個子,黑紅的臉龐,憨厚的笑容,干起活來,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啥都挺好,只是工作不好聽。”這是董少文給張俊芳的第一印象。
隨后,張俊芳跟著媒人來到董少文家,董少文年近70歲的奶奶有病整天躺在炕上,需要有人伺候,董少文的母親身體也不好,也是常年吃藥。
1982年秋天,在人們滿是疑惑的眼光中,張俊芳嫁給了董少文,她除了包攬自己小家里的所有家務,還和婆婆一起承擔起了照顧董少文奶奶的擔子。
一年后,他們有了可愛的小女兒,每當董少文筋疲力盡地下班回到家里,妻子看到他頭上、身上到處是污物,總是心疼地沏上一杯熱茶,端到他的面前。這時,他望著妻子,逗著女兒,融化在家庭其樂融融的溫馨中,將一天的疲勞忘得一干二凈。
夫妻本是同命鳥,同命鳥必將長相依,永相隨。時間轉眼到了1993年,這年秋天,張俊芳受丈夫影響,也被聘為一名環衛工人。從此,在尚義縣的環衛隊里,多了一對環衛夫妻。每天凌晨4點,兩人就早早起來,簡單地吃一口早飯,拿上鐵鍬、掃帚等工具,騎上電動自行車,趕往工作地點,開始一天的工作。
張俊芳也是個要強的女人,在環衛隊是出了名的。每年春節,鞭炮聲此起彼伏,禮花彈五彩繽紛,為歡樂的節日增添了喜慶的氣氛,給人們帶來新春美好的祝福。正月初一,居民們燃放鞭炮后的碎紙屑,隨風滿街飄紅,董少文夫婦打早起來,需要整整一個上午清理這些碎紙屑。70多歲的母親,已經習慣他們不能早早回來拜年。
臨近中午,董少文和張俊芳匆匆地騎著摩托車趕到老母親家里。一進門,董少文就笑嘻嘻地說:“媽,您就理解兒子的這份工作吧,大街上被我們掃得干干凈凈,人們喜笑顏開,這還不比給您老拜年更有勁?”老母親顫抖著拉過兒子的手:“孩子,我都這么大歲數了,就是盼著你們早點回來,咱們一起吃個團圓餃子啊!”
或許,我們并不能想象,在烈日下,在風雪中,在來往的車輛中,不斷地保證街道環境干凈是多么難,但是我們必須承認一點:像董少文、張俊芳夫婦這樣的環衛工們,確實是很辛苦的。
四
當環衛工人,常常被人瞧不起,對于此,董少文已經習以為常,說起人們投來的白眼、被人辱罵之類的事情,只是笑笑而已,并不在乎。
“工作臟點累點倒無所謂,關鍵是世俗的偏見看不起我們清潔工。我也有過換換工作環境的想法,可是又一想,這工作總得有人干,我不干別人也得干,社會分工總有不同,如果我一個人的臟累能為大家換來一個干凈的環境,我覺得也值。”董少文笑著說。
一次,董少文在清運垃圾的過程中,車停在一座公共廁所旁,一個上廁所的年輕人蹭了車上的污物,便對著他破口大罵:“停車不睜眼啊?誰讓你把車停在這里?你個臭淘糞的,賠我衣服!”還拿起淘糞工具指著董少文,羞辱董少文。盡管董少文有些氣憤,但還是耐心地講道理:“小伙子,淘糞、拉垃圾是我的工作,清潔工不等于沒有尊嚴!請你說話放尊重些!”后來,在好幾個路人的指責下,那人嘟囔著“遇上你算我倒霉”,悻悻地離開了。
曾經有一段時間,縣城的小商小販都在街道兩旁擺攤賣東西,每天撤攤后,滿地都是雜物。有些人盡管垃圾箱近在眼前,也不愿意走兩步把包裝垃圾扔到垃圾箱里,而是隨意丟棄。
一次,董少文在小攤前清掃垃圾,一個40多歲的婦女把一堆包裹鴨梨的紙片丟在了剛剛清掃過的街面上,然后邊嗑著瓜子邊瞅著老董。老董返回來邊彎腰撿垃圾紙邊說了一句:“你就不能把這些紙扔到旁邊我的拖拉機上啊,請你尊重一下我們的勞動!”
沒等老董話說完,這個婦女就高聲嚷嚷:“哎喲,你個掃大街的,我不扔垃圾你掃什么?你就不是指望我們扔垃圾吃碗飯嗎?牛什么牛!”從沒和人吵過嘴的老董停住掃帚說道:“你說話有點素質好不好?”“你說誰沒素質了?你有素質?你有素質?”這個婦女邊說邊撲上來就把老董的臉撓破了。
當董少文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里,妻子張俊芳看著他臉上的傷痕,抱怨說:“要不咱別干這活了,又臟又累又被人瞧不起,你身強力壯哪里掙不了這幾個錢?”
董少文望著消瘦的妻子說:“說句實在話,干這份工作曾經我也是低頭走路,躲避熟人,甚至同學聚會我也借故推托。誰不想有一份既輕松又光彩的好工作?如果我的臟累能換來大家的干凈,也算我這輩子積德行善。”聽了董少文的這一席話,妻子眼睛潮潮地轉身干活去了。
確實,董少文是個有境界的人,也是個珍惜工作的人。他成年累月跟大糞、垃圾打交道,一晃走過了大半個人生路。“好在這么多年也習慣了,看著干凈的街道,心里總有一種成就感呢。”董少文,他是真愛上了這份工作。
五
2017年11月25日,塞外大地飄雪,銀裝素裹。這是一個值得董少文終身回味的日子。
在出席了24日第九屆張家口市道德模范頒獎典禮暨“2017年最美張家口人”發布會后,董少文被評為張家口市唯一一位“最美張家口人”。隨后,他被安排乘坐張家口“縣縣通”首飛尚義縣的直升機載譽歸來,市委宣傳部的領導親自護送他登機。
“作為環衛工人,我走遍了尚義的大街小巷,沒想到今天能有機會乘坐飛機看到縣城全貌。”登機前,董少文特意拿出手機,請工作人員幫他在飛機前拍照留念。
這是董少文第一次坐飛機,還是這么有意義的一次飛行,董少文激動不已。飛機起飛,越升越高,董少文稍有眩暈但很快就鎮定下來。他放眼望去,只見腳下的一棟棟樓房已經變得磚塊一樣大小,飛機先向西到萬全,然后向北飛向尚義。
大約半個多小時后,飛機在尚義縣城東的體育競技場降落,董少文受到了縣委、縣政府領導,組織部、宣傳部、住建局領導,環衛隊領導、同事們及親友們的熱烈歡迎,為他送上了一束束鮮花,讓董少文這位硬漢熱淚盈眶。
最讓董少文欣慰的是,妻子和女兒也越來越支持自己的工作。女兒說:“過去從不敢和同學朋友提我的爸爸是干什么的,現在我敢說了,我的爸爸是環衛工,你很偉大,我為你驕傲!”
2018年2月11日,以“唱響新時代·實現新跨越”為主題的尚義縣2018年春節文藝晚會在縣職教中心多功能廳激情開演。董少文作為“最美張家口人”被特邀登上舞臺,面對攝像頭、閃光燈,他對全縣人民道出了一名共產黨員“愛崗敬業,執著環衛”的心聲。
由于工作突出,董少文自1981年參加環衛工作以來,多次獲得省市榮譽。
2000年,被張家口市委、市政府評為首屆“城市美容師”;
2008年,獲張家口市總工會“五一勞動獎章”;
2016年10月,被省工會、住建廳、宣傳部評為“最佳城市美容師”;
2017年,在市第六屆“道德模范”和“最美環衛工”評選“最美張家口人”活動中,被評為“最美張家口人”;
2018年3月,被省委宣傳部命名為第四批“崗位學雷鋒標兵”;
2018年10月,被省工會、住建廳評為河北省第三屆“最佳城市美容師”;
2018年12月,被河北省農民工領導小組評為“河北省第二屆最美農民工”;
2019年12月,登上河北省敬業奉獻類月度“河北好人”榜;
他先后7次被評為“市級勞模”、兩次被縣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有人勸董少文:你已經功成名就了,獲得了那么多榮譽,拼了那么多先進,現在歲數這么大了,還累死累活圖個啥?趕快換個清閑的工作吧!
圖個啥?為了啥?老董嘴上不說,但心里有桿秤,因為他是一名中共黨員啊!在他的心里,黨員就應該吃苦在先。
其實,環衛隊的領導早在董少文骨折受傷后,就想讓他干一些辦公室的勤雜工作。但他認為:“辦公室工作是省力氣但費腦筋啊,我文化不高,還是在一線干順手。”回憶入行時親朋好友的苦心相勸,董少文至今仍不后悔自己的選擇。
2020年底,董少文光榮退休。
退休后,他擔起了縣住建局離退休黨支部書記的擔子,除了服務好離退休老干部們,他還是關心縣里的環衛工作,時不時到居民小區看看,到垃圾點轉轉,為全縣的環衛清潔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議。2021年,被張家口市委組織部評為“全市第二批五好老干部黨員”。
在董少文的人生道路上,在一串串閃光的榮譽后面,凝聚著董少文幾十年如一日辛勤工作的心血和汗水。他是一名普通的環衛工人,也是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但他卻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執著澆鑄出了一位共產黨人甘于奉獻的崇高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