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當然不能代替讀書,但作為圍繞在讀書周圍的行為,它的確可以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讓讀書變成一件更有趣、更積極、更靈動的事情。
就我個人的閱讀經歷而言,既對如饑似渴的求書之難有著深刻記憶,也經歷過滿眼是書的選擇之苦,現在卻又面對著更加困惑的讀書情勢:手不釋卷并非唯一的讀書方法,甚至連是不是最好的方法也未可知。讀書,已經不完全是“讀書人的事”,它正受到來自網絡時代種種新生事物的強烈沖擊,僅是排斥已經不能解決問題了,必須面對,甚至作出閱讀態度和讀書方法的調整。比如,短視頻與閱讀之間究竟是一種純然的矛盾,還是有可能成為有效的互補,似乎也不是簡單定論就能釋然的。
我一向主張讀書是個人的事,是需要沉浸的事,對于這一點的正確性至今仍然堅持。不過,有些與讀書相關的話題,似已不能一味堅持己見。在全民閱讀已經推廣多年的氛圍中,為什么我們的主題仍然是以倡導讀書、鼓勵讀書為首題?為什么我們依然覺得讀書還沒有達到理想的境界,仍然有諸多不盡如人意處?我們很輕易地把個中原因推給網絡的發達。的確,碎片化的知識推送,仿佛到處都是名言警句,每一本書都變成了講道理的“課本”,甚至連串珠的“繩線”都找不到了,只剩下一地散落的閃光點,處處閃光、耀眼,卻聯系不到一本完整的書。這對讀書是一種推動還是一種損害,似乎變成一個需要討論甚至很難定論的話題。近期以來,眼見得眾多讀書人登錄網絡平臺,盡顯他們的知識才華,分享他們的閱讀體驗。一些曾經連電視節目都不情愿參加的作家,現在也常常出現在短視頻平臺,講述他們寫作和讀書的種種經歷、經驗。連老作家馮驥才都開設了自己的視頻賬號。不能不感嘆,時代正在發生巨大變革。
短視頻當然不能代替讀書,但作為圍繞在讀書周圍的行為,它的確可以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讓讀書變成一件更有趣、更積極、更靈動的事情;讓作者、出版者、書評人和讀者有更多直接交流的機會。看到和認識到這一積極有為之處,對評價短視頻助力讀書或許就會有更樂觀的態度。
短視頻有哪些優勢可以助力閱讀?
仿佛一篇精短的書評,可以激發人們對一本書的好奇和向往。書海茫茫,如何迅速得到一本適合自己興趣的圖書,讀書人常常面臨這種選擇艱難。好的書評在此時當發揮重要作用。短視頻以作者、書評人、專業領域專家的身份,從自己獨特的角度介紹一本書,引發讀者的閱讀好奇,從而產生對特定圖書的向往。這樣的現身說法已反復證明了短視頻在推薦和書評中作用的有效性。
仿佛一個先睹為快者,以簡短的講述濃縮一本書的思想精華和核心內容,成為讀者的閱讀引導。面對十幾萬、數十萬字的書,讀者通過多種信息確定閱讀的興趣度,比起書評文章,短視頻可以減少“穿靴戴帽”式的評論,讓讀者快速了解想要得到的信息。
仿佛一個熱心讀者,挑選出書中的精彩情節或“金句”,讓陌生的讀者產生進一步了解、探究的興趣。
仿佛一次“學術研討”,可以打開理解讀物的多個層級。比起一個人完全從未知進入閱讀,事先或過程中甚至閱讀后,搜尋、圍觀不同人物對同一本書的評價,可以拓展閱讀思維,將一次閱讀體驗變成多彩“旅行”。我也關注到,在過去一年里,僅抖音平臺讀書類視頻播放量同比增長65%,時長大于5分鐘的讀書類視頻數量同比增長279%。所以說,閱讀不再是孤獨的旅程。
當然,我仍然堅持認為,閱讀需要聞到墨香,整本書的閱讀而不是片段選取或故事梗概掃描,在讀書行為中應占據主導地位。尤其是閱讀優秀的、經典的作品,任何簡化的、替代的方式,本質上都屬于偷懶行為。但畢竟讀書已成立體交叉行為,短視頻這樣的集束、快捷、多層面方式,應該可以為閱讀之旅提供積極的助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