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歌2023年環境報告中有一項數據顯示,去年一年用掉了56億加侖水,大概能裝滿一個半西湖。不僅谷歌,微軟、亞馬遜等科技巨頭也都是耗水大戶。這些水都被用去哪里了?
這要從數據中心散熱說起。2021年,我國數據中心總耗電量2166億度,約占全國總耗電量的2.6%。這么一大筆電力支出,其中不少是用來散熱了。數據中心全年無休,發熱量巨大,為了讓儀器能夠在合適的環境下工作,就需要空調、電扇齊上陣,而為了省電費,辦法就是盡可能地自然散熱。
2014年,騰訊在貴州開鑿出47萬平方米的“七星洞”,用來當數據中心。2017年,華為在貴安新區建造云上屯,用來做華為云數據中心。2018年,蘋果的iCloud數據也搖身一變成了“云上貴州”。科技巨頭集體跑去貴州,一方面是貴州地價便宜,水電資源豐富,電費便宜。另一方面,貴州四季如春的環境很適合“養”數據中心。國外大廠如Facebook,也早在2013年就在北極圈外的小鎮呂勒奧建立了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本身也在進化。空調冷卻系統近幾年由于過分費電而被淘汰,只靠外界水降溫的蒸發冷卻系統流傳開來。這樣可以大幅度減少耗電量,但讓用水量猛增。不過相對電來說,水更便宜。
為了提高散熱效率,還有公司給數據中心用上了液冷散熱。阿里在千島湖的數據中心,設備雖然都泡在特制的冷卻液里,但這些液體最終還是需要靠大量湖水來進行冷卻。微軟2018年就把“北方群島”服務器扔到了大西洋海底,利用海水潮汐進行水冷散熱。
但一些缺水地區是經不起這種折騰的。美國近年來旱災不斷,幾個大廠又在瘋狂新建數據中心,其中不少就建在缺水的亞利桑那州等地。這些城市沙漠多,風電、光電發達,電費便宜,再加上沙漠地區地價便宜,在這里建數據中心能省不少錢。當地政府為了讓數據中心來安家,還會簽協議優先保證水量供應。如此一來,問題就產生了。
谷歌在梅薩鎮建立數據中心時,和當地政府簽了一份協議,梅薩鎮要“優先”保證谷歌每天能有足夠的水進行散熱。這對于水資源本就不富裕的梅薩鎮來說,已經影響到當地的生態系統甚至人類生活用水了。而在達爾斯城,谷歌3座數據中心的年耗水量,已經達到該市年總用水量的三分之一。
此類問題越來越多,各大廠也不得不開始優化散熱設備。谷歌承諾到2030年時,無論是東水西調,還是投資海水凈化設施,希望補充公司用水量120%的水。微軟承諾到2024年,將全球數據中心蒸發冷卻系統的用水量減少95%,到2030年將實現“水中和(全球范圍內補充的水量將超過其消耗的水量)”。
只不過這些承諾完成的進展堪憂。更要命的是,有學者發現AI大模型的爆火讓水耗得更多了。谷歌用水量比去年足足多了20%,巧的是,谷歌這一年的算力也增長了20%。有研究者推斷,AI“軍備競賽”會讓數據中心耗水更多。
OpenAI光是訓練GPT-3就用掉了70萬升水。除了訓練,后續的使用也特別費水,和GPT們隨便聊個三五十句,就得消耗一瓶農夫山泉的水。
數據中心的散熱法升級勢在必行,而科技大廠們也亟須關注水資源問題。不然在AI搶走人類工作之前,一些地區的水可能先被AI搶走了。
(摘自“差評”微信公眾號,郭德鑫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