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活力課堂是富有生機、互動、高效的課堂形態,打造活力課堂是提升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對學科學習興趣的有效方式.本文聚焦職業院校數學課堂活力提升的路徑,并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展開探究,旨在為職業院校數學課堂活力的打造提供些許啟發價值.
關鍵詞:職業院校;活力課堂;三角函數;小組合作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3)30-0065-03
收稿日期:2023-07-25
作者簡介:吳金東(1979-),男,江蘇省泰州人,從事數學教學研究.
活力課堂是多元素的聚合,是高效高質課堂的追求目標.指向活力課堂的職業院校數學教學必然能夠激發出學生強大的求知欲望,提升課堂教學的活力,讓課堂成為不只是掌握知識的樂園,更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因此教師在職業院校數學課堂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多元素的把握,促進活力課堂的形成.筆者結合“正弦定理”公開課教學案例,對實現職業院校數學活力課堂做相應的探討.
1 活力情境導入,激活課堂氛圍
導入是課堂中的重要一環.活力導入是活力課堂的重要特征,也是增強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效果的必要方式[1].在活力情境導入中,教師可以引入多媒體導入、信息化導入、問答互動導入、翻轉課堂導入等,這些都是常用且有效的導入方式.以多媒體導入為例,我們處在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升的時代,科學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是對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同時也能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課前教師通過平臺發布前置教學任務,利用平臺的綜合處理功能能夠及時掌握學生對所要講解的章節內容的掌握程度,為章節教學提供了基本依據.
以《正弦定理》章節教學為例,教師就可以在導入環節進行設計和規劃,創設活力情境導入,激活課堂氛圍[2].例如在課前預習環節中如圖1所示課前自主學習,教師可以設置任務單,并指導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即教師利用學習平臺提前發布前置學習任務,提前發布的學習中第五題是一道探究題,在直角三角形中a/sinA=b/sinB=c/sinC是否成立?學生通過初中學習過的直角三角形中三角函數的定義就可以獲得結果,教師及時通過平臺跟進了解學生完成情況并個性化點評,學生依據教師的點評對提前發布的前置學習任務作進一步完善.在這一環節中基于陶行知先生的“即知即傳”教育主張,利用學習平臺發送學習資源,引導學生逐步學會自主學習,教師可及時獲取學生學習情況,最大程度優化課堂學習效率,能做到基于學生現有能力與基礎,根據學生課前完成的學習任務情況,以學定教.
具體到情境導入環節中,教師播放“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的新聞視頻剪輯如圖2所示(“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的新聞視頻剪輯圖片及成功返回地球圖片),向學生發問:在現代技術的支持下,咱們國家自主研發的探測器成功登月采樣并成功返回地球,探測器的成功發射和回歸,凝聚了我國無數科學家的心血和汗水,展示了我們國家的強大實力,那你知道地月距離到底有多遠?教師繼續做介紹:1671年,天文學家皮卡爾(法國)巧用數學方法算得日地距離,你知道他用的哪一種數學方法?引入主題:正弦定理.
在該環節,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經歷了獨特的學習體驗,即他們在觀看“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新聞視頻剪輯、探測器月球采樣,紛紛驚嘆新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深感祖國的強大,激發學習興趣,引入課堂學習內容后,學生們主動思索,課堂頓時活躍起來.
2 活力探索活動,增強課堂生機
陶行知先生極為推崇生活教育的理念.基于學生已有知識及生活經驗將新的知識框架最利于學生“舊知”接“新知”.學生成了自己學習的真正主人,他們會極為樂意主動參與這樣的課堂學習,助推課堂活力的提升,獲得學習的喜悅和成就感.在活力課堂打造中,教師可借助若干問題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生對具體數據、素材就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選派代表課堂匯報,在團隊合作下,順利達成課堂教學目標.
以《正弦定理》章節教學為例,教師就可以組織和創設活力探索活動,以增強課堂生機[3].如在正弦定理的推導中,通過課前預習,同學們已經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討論得出在直角三角形中asinA=bsinB=csinC成立,教師先講解銳角三角形中的邊角關系,然后組織各小組進行討論探究鈍角三角形的邊角關系,得出最終的定理.依據教師的推導,學生實現知識遷移,通過鈍角三角形邊角關系的類比證明,進而得到正弦定理.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適當進入學習小組了解討論情況,接下來每個小組選派代表發言,在討論后得出規律與特征,從而得出結論,在任意三角形中asinA=bsinB=csinC成立.再如在正弦定理的解讀環節中,教師可組織學生以課堂小組的形式,對正弦定理進行探索和發現,并用最簡潔的文字提煉和描述正弦定理的特征[4].在探索完成之后,教師可引導小組分組進行評比.然后教師對每個小組的答案進行總結,并進行歸納和修正.總體而言,教師集中講授正弦定理,加深學生的印象,引導學生發現數學公式所蘊含的美學,深刻感悟學科魅力并讓課堂增添活力,學生思維獲得發展且強化了團隊合作精神.
例如在本次活力探究活動中,教師設計鞏固練習,以鞏固練習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
題1 在△ABC中,已知a=16,b=163,B=60°,求A.
學生對正弦定理的應用范圍形成初步感知,進一步通過變式訓練引導學生探究變題后解的個數變化的原因,在小組中掌握了合作的技巧,感受正弦定理對解斜三角形的作用,讓學生通過解題發現并總結規律.
題2 測量學校的旗桿高度:
已知學生身高為1.6 m,在如圖3所示(測量旗桿高度)的C點和D點仰望旗桿頂部,仰望角∠ACB=75°,∠ADB=30°,C、D兩點相距10 m,求旗桿的高度.
學校全體師生每周會參加一次升旗儀式,在雄壯的國歌聲中,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學生們的愛國情懷油然而生.教師借此引入:咱們有沒有什么法子來測量下學校國旗旗桿的高度?孩子們馬上開動大腦思索起來.有的同學說爬上旗桿,用尺量;也有的同學說可以把旗桿放倒了再來測量旗桿的高度;還有的同學說可以通過滑輪轉動原理,綁一根絲帶或做標記,轉一圈測出繩長.教師首先鼓勵學生的積極性和積極參與的態度,隨即教師提出問題,那我們能不能利用今天學習的正弦定理來設置一種方法測量呢?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找出需要的量,在給出題目的條件后,組織小組合作討論,并且分組將結果展示.學生根據提示發現需要測量的量,在得到條件后,通過計算得出結果,組內進行討論,由組長上臺展示.在該部分教學中,教師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融入情境,學生感受到學習正弦定理的實際應用,借助小組合作發展學生的合作探究及創新能力,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同時,形成樸素的愛國情懷.
題3 測量大運河兩岸邊兩點的距離
已知A、B兩點分別在大運河的兩岸(如圖4),測得∠BAC=75°,∠BCA=45°,AC=200米,求:AB的距離.
教師播放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11月13日考察揚州的視頻或圖片,同時提出問題:揚州有一條著名的大運河,我們能夠用今天大家學習的知識來測量大運河兩岸邊兩點的距離嗎?教師引導學生找出需要的量,在給出題目的條件后,組織小組合作討論,并且分組將結果展示.
通過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揚州的視頻或圖片,學生充分感受到祖國的強大,生活的美好.利用課堂所學的知識,找出需要的量,在給出題目的條件后,組織小組合作討論,并且分組將結果展示,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題4 問題回歸:1671年,天文學家皮卡爾(法國)如何借助數學的方法測出地月距離?
教師展示皮卡爾地月測量的圖形演示及文字介紹,學生看PPT展示,了解地月距離的測量方法,感受正弦定理的強大功能.
回歸課堂初始的情境,讓課堂首尾呼應.
3 活力評價機制,促進動態反思
教師恰當的評價能有效促進學生參與積極性的保持.充滿活力的評價機制指的是在評價中,教師要引入多元化主體評價、豐富的評價方法(如《學生任務單》《課堂學習情況評價表》)、評價的流程與內容等,呈現出一個生機勃勃的動態評價樣態.換言之,在職業院校數學活力課堂打造中,教師要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在自我評價基礎上實現小組成員互評,推選出組內優秀同學;小組間相互評價,教師對小組展示做點評)、評價內容適切、評價過程具備動態性.
綜上所述,基于生本理念下的學科教學側重于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融入德育內容,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下,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及競賽,課堂活力四射且滿是新的生成,學生不僅能獲得知識與能力發展,還能獲得一定的德育滋養.
參考文獻:
[1] 陳金國.中職數學活力課堂的基本特征與實施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1):10-14.
[2] 袁液.突出概念結構設計培育數學抽象素養:以“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教學設計為例[J].中國數學教育,2020(24):35-37.
[3] 任念兵、汪健.立足整體觀研讀新教材:以“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的內容解讀為例[J].中學數學雜志,2020(09):7-11.
[4] 尹興玉.正弦定理的引入及證明[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21(Z5):35-38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