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構建一套科學、規范的醫院醫療質量監管平臺,為醫院醫療質量管理提供科學依據與智能輔助。方法:以臨床數據中心為基礎,通過API服務和Sentinel容錯技術,匯集指標數據專題庫,構建醫療質量監管平臺,采用質控指標監控與現場督查結合的管理模式,實現醫療質量質控監管的規范性和智能性。結果:初步構建了基于臨床數據中心的質量監管平臺,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關鍵詞:質控指標,臨床數據中心,醫療質量監管平臺
醫療質量是醫院各項管理工作的核心,醫療質量管理是醫院管理水平與綜合實力的體現[1-3]。醫院運用信息技術,構建醫療質量管控體系,結合臨床數據中心建立醫療質量監管平臺,實現質控指標監控與現場督查有機結合的管理模式[4],將醫院質量管理工作與質量持續改進目標相結合,進一步提升醫院醫療質控管理效能。
一、設計與實現
(一)問題描述
醫療數據具有體量大、多樣性、復雜性等特征[5]。如何運用數據進行質量監管,以及如何對監管數據進行留存和追蹤,如何解決數據指標統計口徑不統一等問題,是需要考慮的重點。醫院結合實際情況,采用臨床數據中心的方式,將涉及各個醫療環節的數據,包括電子病歷系統、LIS、PACS等臨床業務系統,通過CDC的采集技術進行數據匯聚、清洗、轉化以及標準化處理,為醫療質量管理平臺提供基礎數據。
(二)技術分析
臨床數據中心(CDR)是一個以患者為中心,以電子病歷為核心,以患者EMPI為主線,集成、抽取、清洗、存儲患者各類臨床信息數據(如醫囑、病歷、檢查、檢驗等)的實時數據庫。運用大數據技術,臨床數據中心可實現對所有臨床診療數據的整合與集中展現,為可視化視圖、數據分析與挖掘、臨床決策支持提供數據支撐。本文建設的醫療質量監管平臺基于臨床數據中心,涉及數據標準化和數據服務相關技術的應用。
1.數據標準化
各業務系統的數據存在類型不同且存儲方式迥異等特點。為了提高數據質量和提升數據應用能力,建立數據存儲標準是一項重要工作。
根據《基于電子病歷的醫院信息平臺建設技術解決方案(1.0版)衛辦綜發([2011]39號)》《國家醫療健康信息醫院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方案(2017年版)(2020年版)》《電子病歷基本架構與數據標準》《WS/T 447-2014基于電子病歷的醫院信息平臺技術規范》等國家電子病歷建設規范指南以及互聯互通標準規范,醫院采用數據模型方式,搭建臨床數據中心。
數據模型建設以患者為中心,將醫院不同信息系統中的臨床數據匯總,包括患者基本信息、門診基本診療、門診診斷記錄、門診費用明細、住院診療記錄、住院診斷記錄、住院費用明細、檢查記錄、檢驗記錄等。根據其醫療業務場景進行歸類劃分,對不同類型的數據采用不同的模型,如關系模型、星型模型等,對接入臨床數據中心的各個系統接口進行標準化處理。
接入數據中心的數據根據時效性要求進行分類,對于時效性要求高的業務數據,采用CDC同步機制;對時效性要求低的數據,采用ETL異步方式。數據進入數據中心后,先匯聚到數據中心貼源層,再通過數據的清洗、加載、轉化處理,并定時進行調度,以確保數據可持續化和標準化的處理。最終,標準化的數據存儲在標準庫和應用庫中,為數據應用提供基礎保障。
2.數據服務
經過標準化處理的數據,為滿足不同的應用要求,數據中心采用API接口方式。為保證接口的穩定性,采用服務容錯技術。臨床數據中心通過API以服務化、接口化的方式提供醫療質控監管平臺數據支持。由于屏蔽了底層技術,平臺只關注于數據本身,為各模塊的應用提供了數據支撐,進一步提高數據利用率;同時,運用服務容錯技術Sentinel(分布式系統的流量防衛兵),以流量為切入點,從流量控制、熔斷降級、系統負載保護等多個維度保護平臺數據服務的穩定性。
二、系統總體架構
醫療質量監管平臺是在臨床數據中心基礎上,采用B/S架構(瀏覽器/服務器架構),結合流批一體的數據處理方式建設。這種架構既可以保證數據的實時性和完整性,又能夠滿足醫院醫療質量監管的要求。平臺的架構分為數據層、服務層和應用層,如圖1所示。
(一)數據層
為加強院科兩級精細化分析與監管,醫療質量監管平臺的數據層采用了CDC(變更數據捕獲)的方式,從數據中心抽取數據并將其存儲于ODS(操作數據存儲)存儲區。根據數據使用的時效性要求,分別采用離線處理和實時處理的方式將進入ODS的數據進行逐層處理,并應用于質控業務庫、專題匯總庫和數據應用集市,以滿足不同業務場景的數據應用需求。
(二)服務層
服務層位于數據層與應用層之間,為應用層的程序提供操作和管理功能。服務層主要實現基礎信息的管理、工作業務流程的運轉、權限設置和控制以及數據整合和分析等。
(三)應用層
應用層具有日常操作和運行維護的功能。主要負責接收用戶的請求,并返回數據,實現業務使用與數據訪問的分離,為客戶端提供應用程序的訪問。醫療質量平臺的主要功能模塊包括質控計劃、質量指標監測、質控本等,通過儀表盤、動態曲線表和消息通知等方式直觀地為用戶提供業務數據信息,方便管理部門進行政策改進。
三、功能展示
醫療質量監管平臺的功能主要圍繞質控指標質量監管進行,包括全流程質控評價、整改反饋過程監管和質控會議督導。它主要由質量指標監管、質控會議管理、核心制度管理、質控本管理、科室目標考核、督導管理等管理模塊組成,根據反饋的質量問題進行監管、分析和評價,并制定下一階段的質控方案和計劃等。本文將展示該系統的部分功能。
(一)質量指標監管
質量指標監管是對落實各級行政部門要求監測的關鍵質控指標和醫院管理層關注的核心指標進行申報創建,通過監控指標數據(包含院級指標、部門級指標、科室級指標),下發任務,落實改進,以實現臨床科室、行政部門、院級不同指標的監管目標。指標的申報遵循“申報、審核、數據抓取、問題反饋、整改、結果分析”的原則,通過質量指標監測工具填寫指標的詳細監測信息,申報本科室的監測指標。指標申請如圖2所示。
指標監測的基礎是指標庫建設,指標庫的指標遵循“一數一源”的原則,對納入指標庫的指標采用嚴格的審核機制。各部門、科室所申請的指標,在通過質量指標模塊申請后,由指標監管部門審核確認。監管部門根據指標的獲取方式,在質量指標模塊設置自動獲取或手工錄入模式,并按照指標制定規則,通過質控會議、核心制度管理等模塊定期監測指標的整體情況和各科室的目標達成情況,并及時將監測結果反饋給各科室。此外,還可以進行專題監測,對指標進行綜合查詢和多維分析。根據指標級別、時間周期、科室維度等即時查詢指標的數據結果,掌握監測指標落實情況,實現從指標申報到反饋追蹤的全流程監管。
(二)質控會議管理
質控會議管理主要是對醫院質控組織架構的不同層級委員會實現會議紀要記錄,并在會議上討論歸集的相關問題,能夠生成對應的會議任務進行分配以及執行任務追蹤管理。如圖3所示,質控會議記錄本可以自動獲取質量指標監管模塊中的指標分析和科室整改反饋數據,對會議中關注的基礎指標、重點手術指標、核心醫療制度執行情況、住院患者質量與安全指標、單病種完成情況及質控情況等相關數據可從數據中心中自動獲取。借助數據,利用PDCA循環管理的方法進行持續的質量改進。
(三)核心制度監管
核心制度模塊基于對核心制度的標準解讀,根據臨床數據中心獲取患者相關標準結構化數據,進行核心制度個案評價。同時結合核心制度指標監管預警,進一步規范醫務人員操作水平。核心制度包括整改反饋追蹤和指標監管分析兩個部分。整改反饋追蹤提供對核心制度個案數據明細的問題評價,并進行整改反饋的追蹤管理。核心制度指標監管分析則是對核心制度關注指標的監測管理,在整體分析中發現問題,層層鉆取查看原因,輔助臨床科室“用數據”進行干預,再監測干預前后的指標變化情況的PDCA的閉環管理。
四、應用效果
全院職能科室和臨床科室已經全面啟用了醫療質量監管平臺,實現了對核心制度、醫療質量安全指標、重點專業質控控制指標等各科室日常關注指標的常態化監管。目前,已經完成了全院200多項指標的全流程管理,幫助相關部門全面、及時、深入、具體地掌握醫療質量數據,實現了從“經驗決策”到“數字決策”的精細化管理。這有效地提升了全院醫療質量安全綜合管理水平,減少了醫療質量安全事件的發生,保證了醫院醫療質量的持續改進。隨著醫聯體業務的開展,未來將進一步打破傳統醫療機構間的信息和管理壁壘,助力打造醫聯體的質量監管平臺,促進區域醫療質量管理更加規范化、標準化和精細化。
作者單位:張露 陳藝祥 賴小琴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計算機中心
曾錦熹 潘瑛 陳燕婷 智業軟件股份有限公司
參" 考" 文" 獻
[1]馮思琪,蘇波,周亞娜,等.湖北11所中醫醫院醫療質量管理體系調查研究[J].中國醫院,2021,10(25):15-17.
[2]田烽,張甄,陳志強,等.基于電子病歷的醫療質量管理平臺系統構建研究[J].中國數字醫學,2019,14(6):87-89.
[3]史亞香,丁佳麗.移動醫療質控平臺構建研究[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21,7,28(7):74-76.
[4]崔金廣,竇一峰,蒙文濤,等.基于ETL技術的醫院質控數據庫系統設計與實現[J].醫學信息,2021,34(4):19-21.
[5]李鵬泉,黃碧香,陳粵寧.基于大數據分析的醫療質量管控系統設計與應用[J].醫學信息學雜志,2022,43(6):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