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油松作為一種優質的樹種,在水土保持、環境優化、防風防沙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促使油松產品質量達到標準,產出高品質的油松,分析了甘肅油松栽培管理技術,提出了油松病蟲害的具體防治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 油松;育苗對策;病蟲害;防治;對策
中圖分類號:S791.25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3)03–0022-03
慶陽市位于甘肅省東部地區,陜甘寧交匯的地點,并處在106°20′E~108°45′E與35°15′N至37°10′N之間。境內山巒起伏,黃土高原覆積,存在水土流失現象,且容易出現周期性干旱。因此,在該地區種植油松,有利于實現生態建設,促進其可持續發展。
1 油松的概述
1.1 生長特性
油松是一種常見的樹木,屬于松科松屬針葉常綠喬木,最高可達30 m。其在我國的栽培歷史十分悠久,屬于北方地區最主要的造林樹種;耐寒和耐旱能力極強,喜微酸和中性的土壤,且土壤通氣狀況必須良好,在鹽堿地無法正常生長。油松的根系非常發達,能深入地下,同時集中在土壤表層,可以較好地維持水土狀況,美化環境,其一般生長在土壤肥沃、濕潤的地方。現下,油松已經成為荒山造林的主要樹種。
1.2 生物學特性
油松屬于溫帶樹種,可在-20 ℃以下的溫度下生長,是甘肅隴東、隴南以及中部地區營造水土保持和用材的一種常綠針葉樹種。油松非常適應大陸性氣候,即使在年降水量只有300 mm的地區也能進行生長。油松喜光,在全光的環境下可更好地生長。一年生的幼苗梢可處于隱蔽的地方,而四年生的幼樹則需要更多的光照,不能過度隱蔽。此外,油松屬于深根樹種,根系非常發達,側根伸展十分廣闊,吸收根上有菌根菌共生,分布在35 cm左右的地表土層中。油松在土壤解凍后便開始生長,5月快速生長,夏季來臨時停止生長,秋季快來臨時則繼續生長。
人工種植的油松在栽種幾年后開花,但球果較小,發芽率不高。生長時間越久,油松結實也會越多,種子質量更是明顯提高。油松種子含油量高達35%,能食用,針葉則是優質的家畜飼料。油松四季常綠,枝繁葉茂,通常種植于城市公園和街道、庭院,不僅可以保持水土,還能起到防風防沙的作用[1-3]。
2 油松栽培管理技術
2.1 方案的制訂
針對甘肅地區的種植環境進行分析和規劃,發現影響油松生長的主要因素是水、溫度,海拔、坡向和坡位、林分密度等因素也會影響油松的生長。這些因素之間會互相作用,對油松的生長產生十分復雜的影響。在開展油松種植和育苗工作前,相關工作者需根據甘肅當地的水資源承載能力、水土環境容量,來確定油松的密度和配置的草、灌物種,制定出合理的植被管理方案。
2.2 采種和種子的貯藏
甘肅地區油松種子的采集時間一般在每年9月中旬。育苗工作者要選擇色澤飽滿、表皮光澤度好、沒有病蟲害的種子,種子顏色是黑褐色或灰黑色,且帶有松脂香味。采種后,要將其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晾曬,然后裝進袋子進行敲打。等到種子脫出后,利用篩子過濾掉雜質即可。
至12月底,可采用雪藏法貯藏油松種子,先用0.2%高錳酸鉀溶液對種子進行消毒,曬干后用溫水浸泡,風干后將種子和雪按照1∶5的比例混合,放入貯藏室貯藏3.5個月。
2.3 種苗和育苗地的選擇
建立油松采種基地,選擇無病蟲害、生長情況較好的油松種苗進行種植。最好選擇具有肥厚的土層、疏松通透的沙壤土的育苗地。土壤需呈微酸、中性的狀態,灌溉也必須比較方便,排水性能良好。在選定育苗地后,要對其進行深度約為25 cm的深耕、深翻。在漚肥發酵后進行深度約為18 cm的耙糖整地,且要將硬土全部打碎,為播種做好一定的準備[4-6]。
2.4 油松播種工作
在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催芽,提前一周從貯藏室拿出種子。待冰雪化掉后,可以用0.5%高錳酸鉀溶液對種子進行消毒,然后將種子置于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2 h后用清水清洗,再將種子和沙根據1∶3的比例放在催芽室中進行催芽,溫度需維持在22 ℃左右,同時不斷翻動和澆水,使種子維持濕潤度,待種子產生30%的裂嘴時,便可進行播種。
甘肅慶陽的春季比較溫暖,降水量也很適宜,可選擇在該季節進行播種。在春季播種,能促使油松苗生長更加整齊,縮短出苗的時間,且不需要對圃地進行管理。若在秋季播種,則要在解凍前進行,同時要促使土壤水分達到飽和的狀態,再將圃地挖成距離為18 cm、橫4 cm的坑。根據260 kg/ hm2的播種量進行播種。先將床面壓實,灌透底水,待床面干涸后,可采取條播的方式,播種間距是7 cm。播種后還要進行覆土,其厚度約為1.2 cm。然后完成鎮壓、澆水的工作,促使種子快速發芽。為了防止鳥類啄食種子,可覆蓋一層草簾,在幼苗長出后,可將草簾撤掉。
2.5 油松育苗技術
在油松育苗中,對地質條件的選擇有一定的標準和要求。不同的地質條件,所采用的育苗技術也有所差別。因此,工作人員需要因地制宜,合理選擇相應的育苗技術,從而保證油松的成活率。
在平地固定苗圃育苗中,首先,在開展育苗工作前,工作人員要做好實地調查工作,了解所選擇區域的地勢情況,確保地勢平坦、灌溉方便,同時還要保證具有一定的排水能力,在確定區域后進行施肥,以此保證油松的正常生長。其次,工作人員應做好消毒處理。主要采取消毒溶劑福爾馬林對苗圃中的土壤消毒,此工作完成后,利用溫水進行催芽。最后,在幼苗播種的過程中,要選擇適合的季節,一般初春最宜播種,播種數量主要由質量決定。在播種方式上,主要以開溝條播進行播種,既可選擇手工,又可使用機械設備,在播種后及時覆土,為油松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在山地臨時苗圃育苗中,選址以半陰坡或陰坡為主,工作人員在運用這一種方式時,要保證在距離造林地不遠的區域進行育苗,同時還需要做好對土質條件的分析,確保油松在疏松且肥沃的土壤中生長。另外,工作人員不能將油松種植在山頂或荒地,在這一區域中,無論是土壤條件還是水分條件,都難以滿足油松的生長,若選擇該區域,必然會影響幼苗生長質量和數量。
除了上述2種苗松育苗技術外,容器育苗技術在運用過程中明顯比上述2種育苗技術更具優勢,主要體現在育苗的成功率和占地面積方面。在選擇容器育苗技術時,要保證土壤和排水系統到位,尤其是營養土的配制。通常會選用沒有害蟲和污染的土壤,在篩選過后,以一定比例將其與硫酸亞鐵、磷肥、細砂進行攪拌,經過熟化處理后裝袋,以此作為營養土。在油松種子處理中,要保證種子充分吸水,而后還要進行及時消毒。觀察到種子破殼時,便可進行播種。
2.6 田間管理工作
播種10 d后,秧苗會逐漸生長,在苗期要做好田間管理工作。
一是水肥管理。要及時澆水,采用少量多次的澆水方法,維持床面濕潤度。每天大概需要澆水3次,盡量霧化,水滴要小,避免對幼苗產生沖擊。若夏季出現強降雨天氣,則要進行排水,防止因積水而導致苗木被淹死。在冬季來臨前澆封凍水,在春季來臨時澆解凍水,其余時間則根據第一年的方式澆水。在第三年時只需要澆解凍水、封凍水,其余時間依靠自然降水。若是連續多月干旱,則要適當進行澆水。而且雜草的生長速度較快,所以需及時進行松土與除草。還要施加5.0~7.5 g/m2的碳酸氫銨,大概施肥3次/年,促使幼苗更好地生長。追肥后,還要清洗苗木葉莖,防止其被灼傷。待頂芽產生,苗木之間木質化后,要減少澆水量,并且不斷松土。在幼苗出土后,為了避免出現猝倒病,可以按1∶1∶100的比例噴灑波爾多液,每隔1周噴灑1次。或者噴灑0.8%硫酸亞鐵溶液,噴灑完畢后,要清洗苗木。到每年7月,苗木會逐漸半木質化,如果沒有病蟲害,則可以不用再施藥。
二是修剪工作。對油松進行修剪,剪掉過密的枝條即可,并剪除下垂枝、交叉枝、病蟲枝等。對于造型苗,則需根據相應的要求完成修剪工作。對于造型的修剪,要采取綁扎、拉仲等一系列方法[7]。
三是冬季管理工作。因為甘肅地區的冬季十分寒冷,尤其是慶陽,冬季氣溫普遍在-2 ~ 6 ℃。盡管油松十分耐寒,但仍要做好越冬的保護與管理工作。可以在寒冬來臨前,灌溉防凍水,或者采用麥稈、稻草進行覆蓋,還可以采用塑料薄膜來防凍。
3 油松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3.1 采取預防的對策
要想防治油松的病蟲害,就需要采取一定的預防措施。在運輸油松的苗木時,若發現存在病害,要立即處理,而且要將存放苗木的區域清理干凈,不能有污染,同時要遠離林場。可以利用害蟲的天敵進行預防,如適當保護鳥、青蛙、赤眼蜂等害蟲天敵,通過生物鏈循環的方式提高防治水平。為了防止產生公害,應減少化學藥物的使用。工作人員應認識到物種的多樣性特點與性質,通過合理規劃,適當增加其他有益的物種,如與樟子松合種,可提高油松的生長穩定性,強化油松抵御病蟲害的能力。
3.2 采用綜合性的防治措施
第一,可采用全面的防治措施,遵循“因地制宜、封山育林”的理念,并做好清潔工作,為油松的生長發育提供良好的條件。在此過程中,需嚴格把控林業生態系統。若產生病蟲害問題,則要及時處理。若病蟲害較輕,可以采用打孔注藥的方式,或噴灑粉質擬青霉菌噴灑;若病蟲害比較嚴重,則要先采用粉質擬青霉素,然后清理掉油松的病蟲害部分,防止其擴散,再進行補植和補造,從而達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可采用化學防治的手段,在每年7—8月進行集中防治。使用背負式打孔機對油松樹木進行打孔,每個孔的直徑為6 cm。再將1.5 ml 40%的氧化樂果乳油輸入孔中,并封閉孔口。或者在每年1—2月采用1 kg/667 m2的粉質擬青霉素進行防治[8-10]。通過這些方式,能夠對油松的蟲害進行誘殺。此外,為了徹底殺滅幼蟲,要全部處理掉病蟲害樹木。
第三,可對油松進行熏蒸處理。為了防治油松病蟲害,要對油松進行清理和徹底打掃,保證樹皮中的害蟲全部死亡,沒有留下蟲卵。可以在油松樹干上噴灑一些藥物,將油松運送至相應的地點剝離樹干,同時在油松木質部和韌皮部之間噴灑臭氰菊酯藥劑。若樹木不容易剝離,則要采用熏蒸處理的方法。即利用塑料薄膜對油松進行密封,在熏蒸的溫度超過20 ℃時,使用30 g/m3的硫酰氟或24 g/m3的磷化鋁繼續熏蒸。熏蒸的時間需維持3 d左右,從而殺滅油松的所有害蟲。
第四,可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松鞘螟和油松毛蟲是油松的毀滅性食葉害蟲,尤其是油松毛蟲,主要分布在甘肅成縣、西和縣,慶陽、平涼、天水等地區也有發生,這些地區為松毛蟲的生長和繁殖提供了天然的條件。松毛蟲不僅會吃光油松,還會導致油松林停止生長、逐漸枯死。甘肅的油松林大部分發生過這種蟲害,且5年1個暴發周期。對此,可通過人工繁育赤眼蜂,并且大約釋放60萬只/hm2,有效控制害蟲的數量。杜鵑等益鳥也會以油松毛蟲為食,所以在林區內,應禁止捕殺鳥類、破壞鳥巢。若有條件,可增設一些鳥巢箱,增強害蟲的控制效果。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微生物防治技術,如噴灑松毛蟲桿菌、蘇云金桿菌等,從而起到抑制害蟲的作用。
在甘肅多處油松種植的調查中,發現油松種植過于單一,栽種的面積十分密集。一旦少部分油松產生落針病,就會逐漸蔓延。對此可采取混交林的方式降低傳染概率,構建基于互補的油松生存環境。尤其是甘肅慶陽地區的冬季經常下雪,氣候寒冷,管理者要隨時清除樹木枝葉及其根部的雪,并做好環境保護工作。
第五,可采用人工防治的方法。由工作人員對蟲繭進行處理,在油松毛蟲成蟲羽化的階段,采用黑色燈光進行照射,從而起到捕殺害蟲的作用。或者采用塑料薄膜防止越冬幼蟲鉆入樹木,在害蟲產卵前對其進行控制,避免其大規模蔓延。或者營造混交林,提高生態的穩定性,保留喬木和伴生樹木,在形成多層次林地的同時,培育不同的生物群落,并進行封山育林,對病蟲害枝條和落葉進行焚燒處理。
3.3 做好日常監測工作
工作人員應實時監測油松的生長情況,落實檢疫工作,控制病蟲害的傳播。相關單位應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和設施設備,對病蟲害進行有效預測,了解病蟲害的產生規律,從而幫助工作人員收集相關的數據信息,掌握病蟲害產生的趨勢,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予以應對。
若發現其中存在病蟲害,就要進行快速處理。每年3月前后為清理油松的最佳時期,且病蟲害還未深入樹干內部,而是處于枝葉的位置[11-12]。在危害較輕的情況下,可以清理2%左右;在危害較為嚴重的情況下,則要清理10%~20%。并根據各種不同的病蟲害確定采伐標準,明確標注出清理對象,遵循“先低海拔后高海拔,先四周后內部;先陽坡后陰坡,先重度后輕度”的原則采伐。結束后,還要開展補種工作,促使油松能更好地生長。
4 結束語
甘肅地區的油松種植面積逐漸擴大,為當地帶來了一定的收益。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而導致病蟲害擴散,不利于油松成長。通過分析甘肅油松育苗技術,提出病蟲害防治措施,以期強化油松的栽培管理,滿足相應需要,提高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關媛媛.油松容器育苗及苗期管理技術[J].山西林業科技,2022,51(3):55-56.
[2] 胡廣魁.油松育苗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J].農家參謀,2022(22):138-140.
[3] 吳德元.油松育苗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J].農村實用技術,2022(2):88-89.
[4] 劉霞暉,侯攻科.油松育苗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2(16): 64-66,70.
[5] 朱虎山.油松在黃土高原的育苗及造林技術[J].農技服務,2016,33(4):166.
[6] 邱云.油松育苗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種子科技,2022,40(18):112-114.
[7] 高小莉,王梅.油松營養杯種子育苗技術及管理探討[J].種子科技,2022,40 (15):133-135.
[8] 溫宏偉,張國紅.五指山林場北方油松育苗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7(5): 136.
[9] 馬紅紅.油松育苗及病蟲害治理技術[J].南方農業,2021,15(32):81-83.
[10] 許文華.干旱地區油松育苗與造林技術[J].廣東蠶業,2022,56(5):87-89.
[11] 李白.關于油松育苗栽培要點和病蟲害防治管理的研究[J].種子科技,2021, 39(20):101-102.
[12] 王斌.油松育苗造林技術要點[J].廣東蠶業,2022,56(1):130-132.
責任編輯:黃艷飛
Pinus tabulaeformis Seedling Technology and Pest Control Measures
Mu Xin-xin (Heshui Branch of Gansu Ziwuling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Bureau, Qingyang City, Gansu Province, Heshui, Gansu 745400)
Abstract As a high-quality tree species, Pinus tabulaeformi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optimization, wind and sand preven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quality of Pinus tabulaeformis products to reach the standard and produce high-quality Pinus tabulaeformis, analyzed the seedling raising technology of Pinus tabulaeformis in Gansu Province, and put forward specific control measures for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Pinus tabulaeformi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Pinus tabulaeformis; Seedling raising countermeasures; Diseases and pests; prevention and cure; Countermeasure
作者簡介 慕欣欣(1989—),男,甘肅慶陽人,主要從事林業項目設計、造林綠化、退耕還林、森林撫育、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
收稿日期 2023-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