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松材線蟲病的傳染途徑多、擴散速度快、治理難度大,會造成松樹規模大幅度縮小,對松林的生產和發展產生巨大影響,并破壞所在區域的植物生態系統。基于此,根據松材線蟲病的發生特征及其傳播方式,科學地探討了松材線蟲病的致病機理,并結合其傳染方式,探索了全面控制松材線蟲病的相關策略,以期有效遏制松材線蟲病快速蔓延的勢頭。
關鍵詞 林業;病蟲害;松材線蟲病;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S763.4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3)03–0028-03
我國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每年超過118 667 km2,年均造成死樹4 000多萬株,年均經濟損失和生態服務價值損失超過1 100億元。國辦《關于進一步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見》提出將林業有害生物災害防治納入國家防災減災體系。
松材線蟲病是一種發生于松樹林中的常見病蟲害,又稱松枝枯萎癥。尤其是每年的5—10月,是松材線蟲病的高發期,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松材線蟲的傳播速度會越來越快,當溫度達到20~25 ℃時,會出現大量的松材線蟲病。我國地勢較低、氣溫較高、氣候干燥的地區容易發生病蟲害,且病蟲害的蔓延情況也更加嚴重。如何有效防治松材線蟲是中國林業防治工作人員需要不斷研究的一項重要工作。
1 松材線蟲病的發生特征及其傳播方式
1.1 松材線蟲病的發生特征
目前,松材線蟲病已經成為全球林業防治工作的主要檢疫目標之一。松材線蟲病是松樹的一種毀滅性流行病,具有破壞力強、傳播速度快、致病力強等特征。第一,松材線蟲病寄生種類繁多,且分布十分廣泛。松材線蟲病原以松樹植物為最大寄主,極少數為非松屬的針葉樹。第二,與其他病害相比,松材線蟲病適生區范圍較廣,全國范圍絕大多數的林業地區均可能是松材線蟲病的適生區域。第三,松材線蟲病傳播速度快,蔓延十分迅速,松材線蟲病的蔓延主要以松墨天牛等蟲類為傳播途徑,人為的病木同樣會導致松材線蟲病的傳播蔓延快速[1]。第四,松材線蟲病致病力強,被感染的林木的死亡速度較快,由于大部分的線蟲和松墨天牛經常在樹體內獲取食物,治理難度大,暫時沒有相應對策進行治療,松樹一旦被感染,被成功治愈的可能性為零,40 d左右就會死亡。
1.2 松材線蟲病的傳播方式
松材線蟲病主要是通過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形式進行傳播。自然因素是利用昆蟲將病原菌帶入附近松林。現階段,經相關部門的探索,我國林業管理部門已經發現5種能夠傳播松材線蟲害的昆蟲,其中最常見的是松墨天牛。松墨天牛是我國林業檢疫的一種主要蟲害,會危害樹木的輸導組織的韌皮部和木質部,從而影響樹木的水分和養分輸送,導致樹木死亡。成蟲在啃食嫩枝補充營養時會將其體內的松材線蟲病帶給樹木,造成松樹出現傷口感染的情況,進而引起松樹生長的衰退,造成松木大量死亡[2]。此類傳播方式一般為近距傳播,傷害程度不大。而人為因素是指人們將帶有松材線蟲病的樹苗等運往其他地區開展交易或栽種,這樣的方法不會受到自然環境的制約,同時也是松材線蟲病原害的主要傳染途徑,危害巨大[3]。
2 松材線蟲病的發生現狀
松材線蟲病起源于美國,日本是最早受到松材線蟲病害的亞洲國家,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日本、韓國、葡萄牙、西班牙等8個國家先后都發生過松材線蟲病。1982年,中國第一次在南京中山陵發生松材線蟲病,目前,松材線蟲病已經擴散至天津、遼寧、江蘇、浙江、安徽、廣東、山東、湖北、福建、廣西、重慶、貴州、湖南、江西、四川、云南等18個地區,共有639個疫區。疫區向西至四川涼山,向北至遼寧撫順,并侵入廬山、黃山、泰山、張家界、九華山等多個著名的國家重點景區及生態區域,大量的百年古松名木因病致死,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3 松材線蟲病致死松樹的癥狀
松材線蟲體長約1 mm,呈細長條狀,是一種沒有脊柱的生物,其構成了線蟲綱中的重要動物種類。通常情況下,松材線蟲是通過松墨天牛等媒介昆蟲傳播于松樹體內,從而引發松樹病害。每到夏季,新的松枝會被天牛啃食,松材線蟲往往會根據被啃食后林木的外皮迅速鉆入林木,并長期生活在松樹的結構內部。若松木被感染,樹木的上皮細胞和樹脂道就會受到破壞。在比較嚴重的情況下,松樹會失去其自身具有的揮發能力,整棵松木出現迅速脫水的情況。在樹干的內側,積累的大量自身分泌的樹脂也會快速減少,直至整個積聚過程結束,最終導致松木因代謝停滯而迅速枯萎[4]。
4 林業常見病蟲害松材線蟲病的防治技術
4.1 化學防治
松褐天牛為松材線蟲病的主要傳染源,所以在防治過程中,關鍵在于切斷傳播路徑,要求在松褐天牛羽化期合理利用生物防治、物理手段和化學防治措施,有效抑制松褐天牛羽化。在預防環節,林業人員在開展野外調查時,若發現松樹病死枝條,應就地采伐并焚燒,以此減少害蟲數量[5]。在松材線蟲病防治過程中,關鍵在于把控防治時機,集中人力和物力資源,以此增強防治效果。具體措施如下:
在松褐天牛羽化初期,可以選擇初次噴灑噻蟲啉、呋喃丹(3%)、克線磷(5%)等低毒的藥物,用量為200 g/棵,然后加入20 g鐵滅克(15%),利用滅線蟲試劑期間,以此增強防控效果。需要對松樹根部用藥,通過開挖溝渠充分發揮藥劑作用;也可以將植物苦豆草中的苦豆堿與殺蟲劑混合使用,降低松樹患病概率。
在松褐天牛成蟲期,可以在地面噴灑綠色威雷試劑,將其配置300倍液,用量為70 mL/hm2。蟲卵期可噴灑蟲線輕乳油,與水配置為1∶80,用量為3 L/棵,以此殺滅松褐天牛。
4.2 生物防治
4.2.1 松材線蟲的防治 經試驗發現,有1種含有植物源的殺蟲劑能有效控制松材線蟲的生存。另外,還能夠利用生物堿類化合物調節松材線蟲生長。通過有關學者研究表明,在帶有苦參堿、野靛堿、總堿等植物堿的培養基上,將灰色鏈球菌引入松材線蟲,試驗結果顯示,帶有生物堿溶液的培養基對松材線蟲的繁育具有了一定的抑制效果,根據試驗驗證了生物堿對松材線蟲生長具有一定的抑制和殺滅作用[6]。
4.2.2 松墨天牛的生物防治方式 由于松材線蟲病的傳播會導致松墨天牛等疾病的蔓延,造成健康的松樹受到感染。因此,在生物控制上可以將松墨天牛作為主要目標,使其種群數量下降,同時也能降低其所攜帶的松材線蟲量。松墨天牛也被稱為松天牛或松褐天牛。經過調查發現,松墨天牛的體內有大量的線蟲,每頭松墨天牛有數千條甚至數萬條線蟲,且這種寄生蟲的感染力在60%以上[7-8]。調查結果表明,要控制松材線蟲病,首要控制的是松墨天牛的數量,控制其成效將會對松材線蟲病的最終控制效果產生重要的作用。
4.2.3 利用微生物防治 病原微生物是一種能夠進入動物體內,導致感染傳染病的微生物,松墨天牛的致病微生物主要包括真菌、細菌等。因此,要想防治松墨天牛的致病微生物,就需要分離、檢測其致病微生物。試驗操作中收集了松墨天牛的尸體,并以其身體內獲得了球孢白僵菌、擬青霉、黏質鏈球菌等微生物。再將上述分離的菌株按不同的濃度、配比配置成為孢懸液,隨后開展對比試驗[9]。試驗發現,用球孢白僵桿菌對天牛幼蟲的殺傷效果最好,1個星期內天牛幼蟲會全部死亡,死亡率高達100%。
4.2.4 天敵昆蟲的控制 自然界的食物鏈保證了物種的動態平衡,而松墨天牛也有其天然的克星。松墨天牛的主要天敵有2種類型,以松墨天牛為宿主并在其體內寄生。這2種方法都可以降低松墨天牛的存活和繁殖能力。經調查,目前有20多種昆蟲能夠用這2種方法來對松墨天牛進行控制,如廣東地區存在的管氏腫腿蜂、花絨堅甲、郭公蟲、螞蟻等,都是松墨天牛的主要克星[10]。
4.3 物理防治方法
在松墨天牛流行較嚴重的區域,可以采取設定誘捕器的形式控制松墨天牛的數量。在天牛成熟期,可選用中等水平徑活立木設在林地中空氣流通部位作為誘木,對誘引的天牛及其誘木開展滅害。若病區林場的山坡比較平緩,則可以在冬季的嚴寒天氣下將病木聚集在開闊的地方,確保不會引發火災等安全隱患;若出現病區的林場地勢險峻,此時可以用鐵砂網防治病木。硫化鋁套袋重蒸是一種經濟的處理方式,但在氣溫低于10 ℃時,這種方法的處理效果相對較差,因此應在適宜的氣候條件下進行。在通過物理方法防治松材線蟲病害上,還可以采用干燥法、燈光誘殺法、切片鋸板法和水浸病死木法。
4.4 抗種培育
在防治松材線蟲病的過程中,由于不同程度的抗病能力存在差異,需要合理選擇防治方法,如火炬松、馬尾松的抗病害能力強,而黑松抵抗松材線蟲病能力較弱,所以需要做好林木培育工作,提升松樹的抗病害能力。當前,我國不斷加強該方面研究,通過植物雜交培育抵抗松褐天牛和松樹線蟲的品種。
林區病蟲害防治要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在幼苗撫育管理期,要做好除草、施肥等工作。而在林相改造期,要及時清理病死樹木和枯枝,一般在春季和夏季進行,秋、冬季則要根據松材線蟲病發生情況清理長勢不佳的松樹[11]。
4.5 春秋季普查和日常巡查
工作人員要全面普查死亡樹木,尋找死亡原因,快速檢驗和鑒別,確保早期發現、早期預警、早期處理。對轄區范圍之內的林木展開全面的調查,主要包括電力系統和通信線路的架設沿線,通信基站、公路、鐵路、水電等建設工程施工區域,以及木材集散地區、旅游景區周圍的林木。主要監控對象為已死亡的;有紅褐色和黃褐色針葉的;整個枯死的植株或者其分支的某些枯死部位,但其針葉是下垂而不落的;樹干上有松褐天牛類等媒介昆蟲的卵槽、侵入孔的;樹干部位有少量或無松脂滲出的松樹。
5 林業常見病蟲害松材線蟲病的防治策略
5.1 轉變觀念,加強引導
松材線蟲具有極強的侵害性,林木被侵害后,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外觀特點。當前,部分單位并未認識到及早防治的重要性,往往對預防工作持輕視態度。然而只要能盡早防止松材線蟲病,就能拯救大片的松木。
首先,林業管理單位應從根本上轉變觀念,提高對病蟲害的重視程度,有利于確定松材線蟲病防治的目的和宗旨。其次,在有需要的情況下,林業管理單位應制定年度相應的防治措施,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控制害蟲危害,并對珍稀樹木進行有效的防治。最后,林業管理單位應加強指導各地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從多個方面防治松材線蟲危害的發生,提高各地的整體防治能力[12]。
5.2 加強松林管理
第一,在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嚴格的檢疫,同時要注意使用殺菌藥劑和溫水,避免感染病菌,維護森林的環境。第二,在清除病木時,必須保證樹木的生長高度不能高于5 cm,且要保證病木處治干凈、徹底,不允許留下1 cm以上的樹枝。第三,每年3月末都要進行病蟲害防治,否則3月后,松墨天牛會羽化,危害更大[13]。第四,采用造林技術實現結構優化,結合采伐枯樹和優化造林,全面更新和改造松林,合理配置樹木類型,實現封、造、補結合的方式和戰略。第五,在進行松林管理時,要注意養分、衛生,注意清除已死亡的松木,保證森林通風,降低松墨天牛生長環境的濕潤程度,從而改善森林的生態系統,提高森林的耐受性。
5.3 加強技術推廣
林業防治主要是通過林業技術抵御病蟲害的侵襲,如修剪樹枝、加強通風等。在當前技術支撐下,必須加強對松材線蟲防治的控制,并優化林業管理內容。例如,必須保證松材線蟲病預警設置、調查技術規程、疫區管理、病木處理防治措施等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和實用性,使人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和掌握。
一般而言,清除雜草的最佳時間是8月的中后期,若提前的話,會出現二次生長的情況;若太遲的話,會阻礙植物的生長。在幼苗培養期間,8~10年的時間可以形成森林,再進入生長時期。而樹葉在秋季會逐漸達到落葉的狀態,樹木中的水分會變少,樹枝會變得更加脆弱,從而提高病蟲害的發生概率。林業部門要在此期間做好松木的處置工作,不能一味地采用常規的控制和防治措施,應根據目前國內各地的實際狀況制定多種預防措施,選用適宜自身情況的檢驗和處理措施。
5.4 加強宣傳教育
首先,林業管理單位要牢固確立以“質量”為核心的防治觀念,積極培育防控人員對工作各階段的質量控制意識,提高對林業管理工作的關注,全面提高林業管理工作質量與防控能力,推動林業管理的專業化和科學化的發展。
其次,松材線蟲病是一種迅速蔓延、死亡率極高的病蟲害,林業管理單位可以通過報紙、媒體、新聞、專家的宣傳,廣泛傳播松材線蟲的形態、生物學等特點,以及推廣和普及有關松材線蟲病害的防治知識,使人們了解松材線蟲病的危害性,提高民眾的健康意識和對不良生物侵入意識,從而提高公眾的合作和防范能力[14]。
6 結束語
松材線蟲病是一種由松樹的寄生蟲病引起的毀滅性病害,發病速度快,難以診治,可以使松樹迅速死亡。因此,林業管理單位應貫徹落實生態文明思想,重視松材線蟲病的防治,并根據這一情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在今后的實踐中,仍需要加強對松材線蟲病的病原研究,針對不同病原體,采用相應的控制措施,以達到提高松材抗病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任想紅.林業病蟲害防治意義及松材線蟲病綜合防治技術分析[J].農業災害研究,2021,11(12):25-26.
[2] 周光明.林業病蟲害防治意義及松材線蟲病綜合防治技術分析[J].農家科技, 2020(4):154.
[3] 張瑞華.基于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松材線蟲病綜合防治技術[J].農家參謀, 2022(8):153-155.
[4] 董輝.基于林業病蟲害防治意義及松材線蟲病綜合防治技術分析[J].現代園藝,2019(18):72-73.
[5] 蘇燕苑.林業病蟲害防治意義及松材線蟲病綜合防治技術探討[J].現代農業研究,2020,49(1):124-125.
[6] 饒麗,吳夢武.林業病蟲害防治意義及松材線蟲病綜合防治技術探討[J].江西農業,2021(1):124-125.
[7] 殷文奇,田伏紅.淺談營林技術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中的應用[J].廣東蠶業, 2022,56(12):57-59.
[8] 鄭周勇.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的重要意義和防治方法探析[J].花木盆景(花卉園藝),2022(12):69-71.
[9] 李保明,馮彩琴.生物方法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的優勢及應用措施[J].中國農村科技,2022(11):66-67.
[10] 賈國林,楊永林.甘肅省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原因及防治技術方法[J].農家參謀,2022(20):99-101.
[11] 李治國.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的重要作用與策略探析[J].農家參謀, 2022(19):138-140.
[12] 艾志強,陳紅華.撫州市東鄉區林木病蟲害防治與林業資源保護措施[J].南方農業,2022,16(19):199-201.
[13] 王雪芬.無公害防治技術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南方農業,2022,16 (16):60-62.
[14] 黃枝鴻.病蟲害防治技術在林業育苗中的應用[J].新農業,2022(15):28-30.
責任編輯:黃艷飛
Analysis of Control Techniques for Pine Wood Nematode Disease, A Common Forest Pests
Lu Liang-bao (Wuhu Fanchang District 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Pest Prevention and Quarantine Station, Wuhu, Anhui 241200)
Abstract Pine wood nematode disease has many ways of infection, rapid spread and great difficulty in control, which will greatly reduce the scale of pine trees, have a huge impact on the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ine forests, and damage the plant ecosystem in the region. Based on this, according to th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transmission mode of pine wood nematode disease, the pathogenesis of pine wood nematode disease was scientifically discussed, and the relevant strategies for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pine wood nematode disease were explored in combination with its transmission mode,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urb the rapid spread of pine wood nematode disease.
Keywords Forestry; Pests and diseases; Pine nematode disease; Prevention technology
作者簡介 魯良寶(1981—),男,安徽蕪湖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資源管理和病蟲防治檢疫研究。
收稿日期 2022-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