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姝

“潮來了,快上岸!”
趙云祥舉著喇叭扯著嗓子喊,邊喊邊跑。從岸邊到江心的丁字壩上,幾個孩子終于聽到趙云祥的喊聲,連鞋都顧不上穿就往回跑,剛一上岸,潮水就拍上了堤壩。
大潮沖起三五米高的浪頭,站在丁字壩上的人很容易被卷走。沒人比在錢塘江邊長大的趙云祥更懂“潮”,也沒人比他更了解潮來時的兇險。
有數據統計,近30年來,錢塘江杭州段已發生數百起潮水卷人事件,死亡近百人。2007年之后,錢塘江沿岸逐漸出現了“喊潮人”。多虧了這幾個“倔老頭”,自2008年“五人喊潮隊”組建以來,14年間,丁橋鎮再沒發生過觀潮落水事故。
2022年,76歲的趙云祥還有四個同伴,年紀最小的錢新坤72歲,最大的周衛利已經78歲了。每一天,他們迎著潮汐的時間上班,巡視江邊,勸離危險地帶的游客,有時還會救下想輕生的人。遇到“不聽話”的人,錢新坤就扯著嗓子對著喊,非把人勸離不可。
錢塘江潮涌一日兩次,白天叫“潮”,夜間稱“汐”,“潮”“汐”相隔大約12個小時。每個月的農歷初一至初五、十五到二十被稱為“大潮汛”。這幾天,海水受到引潮力的影響最大,從錢塘江口涌入后,在河道內受阻,便有了后浪推前浪的景觀,浪潮像是一條水嶺,奔騰著沖到岸邊。而一年之中,農歷八月十六至十八,太陽、月球、地球幾乎在一條直線上,這段時間海水受到引潮力的影響最大,潮也最為壯觀。
“江水淹人”,他們從小就見識過潮的威力。人被卷走的情況幾乎每年都會在錢塘江邊發生。2007年8月2日下午4點半左右,杭州下沙七堡一丁字壩附近,有30多人在江堤下玩耍,其中20多人被潮水卷走,11人喪生。自那之后,錢塘江沿岸逐漸出現了“喊潮人”。
2008年,海寧丁橋鎮組織五個村的村民成立了“喊潮人”隊伍,將丁橋段13公里海塘“承包”。趙云祥是第一個報名的,對這個決定,他給出的解釋是:“閑不住嘛,還不如做點貢獻呢!”
14年過去了,當年的五位老人依舊在崗。錢新坤吃過晚飯后,騎著電動自行車出了門,五六分鐘后便到達大缺口觀潮點,這是他的“根據地”。
按照鎮上的規定,由于“汐”(通常也稱“夜潮”)來的時間大多在晚上或者凌晨,游客少,所以“喊潮人”只需要在早晨8點到下午5點,根據潮來的時間,前后巡視兩到三個小時。但每年夏季,錢新坤習慣晚上也來巡視兩個多小時,不少人喜歡晚上到江邊納涼,這讓他不放心。夜里黑,怕招手喊話別人看不見,錢新坤還特地準備了一只哨子,尖銳的聲音更能引起人們的警覺。
這些年,光是喊話的喇叭,他們每人就用壞了七八個。但好在“五人喊潮隊”組建以來,丁橋鎮再沒發生過因觀潮發生的落水事故。
趙云祥從沒想過什么時候撂挑子,76歲的他還算硬朗,腿腳麻利,“我還可以守很多年”。
觀潮節落幕后,錢塘江邊重歸平靜。到了冬季,一天巡視下來都看不到一個游客。但潮水還是每日有漲有落,“喊潮人”的腳步也不能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