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了沒

“女人,你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
“敢和我這么說話的女人,你還是第一個。”
“想接近我的女人不少,我給你一次機會。”
聽到這些,死去的回憶是否也突然開始攻擊你?畢竟誰年輕的時候沒幻想過從五百平方米的床上醒來呢?
近年來,“霸總”這一角色似乎并沒有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淡出觀眾的視線,依然以不同的形式活躍在熒幕和網文里。而曾經讀著“霸總文學”眼里冒著粉紅色泡泡的我們對待“霸總”的態度也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在女性主義崛起、性別平等的當下,“霸總”題材存在著明顯的不合時宜。但人類的本質是雙標,一邊分析著其中的漏洞和問題一邊又喊著真香,“霸總”到底如何讓我們羞恥地愛著?
在對“霸總”題材的詬病中,被談論最多的就是男女雙方的不平等。
“霸總”之所以為“霸總”,重在一個“總”字,他在權力、社會地位、財力、智力等方面不僅勝人一籌,更是全方位碾壓女主。而女主似乎又總是時運不濟、命途多舛,免不了遭遇危險、陷入困境,這時總能及時出現、輕松解圍的“霸總”,在自身價值之外又被附加了超級英雄的光環。在這樣的敘事里,女性被塑造成需要被保護、被拯救的形象,也因成為男主的參照而成為需要有所依附和等待著被征服的客體。
與此同時,女主雖出身平凡,卻無一例外地始終保持著高潔的品行,踐行著自食其力的價值觀,不畏權勢、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眼里干凈得容不下五百萬這樣的“臭錢”,堪稱“女德”典范。
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博士柯倩婷在她的研究《霸道總裁文的文化構型與讀者接受》中指出,“在‘霸總文’中,總裁多金的對應項不是女主貧困,而是她的純情、節儉與忍耐等品質。從情節走向可以看出,金錢不是用來滿足女主的物質欲望,而是用來測試她的道德,把清純寡欲的女主從物質的女人中分辨出來,并反襯、羞辱那些有物質企圖的女性角色的”。
縱覽“霸總”題材的小說或是影視劇就會發現,“霸總”刀槍不入的外表下都藏著一段傷痛的過往,可能是父母雙亡的童年,或是被摯友、戀人背叛的慘痛經歷。而這一切,都在身份平凡但單純善良的女主闖入他的生活后迎來改變。遇見女主之后,男主從嘴角向下的樣子很美變成了安和橋下清澈的水。這樣的人物設定,不僅可以為他的乖戾行為作出合理化的解釋,又可以凸顯女主角在其中的“治愈”能力和價值。
而這種過分強調女主“治愈”價值的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低估和稀釋了女性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所具備的其他價值,暗含一種性別偏見,“當治愈作為女主角存在的最大價值時,即便角色再重要、性格再可愛,她的價值仍然建立在男性的愛慕之上,仍然是男性中心敘事里的工具人”,與此同時,“男性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和表達被美化了,他們缺乏共情能力的性別刻板印象也被加深,而更多的情感勞動和責任轉嫁到了女性身上”。
事實上,當我們將女性的形象單一化、刻板化的同時,也為男性群體套上了模板、設立了統一的標準——在現實生活中有吸引力的男性只能是具有“男性氣質”的,而“男性氣質”這一概念本身就具有局限性,充滿偏見,仿佛不具備陽剛、強勢、榮譽這些特質就無法成為有魅力的男性或是被社會所認可的男性。
有趣的是,這類由女性生產、由女性消費,女性在其中擔任客體的影視作品,被視為“女凝”的產物。《云端影像:中國網絡視頻的產制結構與文化嬗變》一書的作者曹書樂認為:“在生產領域中,中年男性定義著權力的等級;而在消費領域中,女性通過集體消費重新定義了心目中受歡迎的男性氣質。”
柯倩婷這樣總結“霸總”題材的內容套路和價值傾向:“它既寫出了富裕階層的傲慢與殘酷,又竭力為女性讀者打造愛情與金錢雙豐收的美夢;它既吸納金錢的符號和男性至上的價值觀,又拉攏并討好女性讀者。在這些充滿矛盾的文本中,女性既被鼓勵要獨立和尊嚴,又被暗示要忍耐、迎合和順從;女性既被描述為有見識的現代女性,又被想象為兩性關系中的弱者、受害者和受虐者。”
這樣一種存在著性別偏見、劇情俗套、人物形象單一的“工業糖精”在感官上又給人以強烈的刺激,讓觀眾清醒地沉迷著:在現實世界里的一些行為叫“欺騙”,必須重拳出擊;而在影視劇里則可以放任自己的想象野蠻生長,只要長得足夠帥,這些行為就變成“喜歡”。
“閱讀‘霸總文’是一個充滿矛盾的過程,讀者既沉迷其中,又相當清醒;既為讀到的爽文叫好,又承認它沒有文學養分;既有很多想法渴望與朋友分享,又羞于承認自己的閱讀趣味。”
縱使知道是套路,也知道邏輯和思想觀念的漏洞在哪里,我們依然沒法全然拒絕“霸總”題材的作品。那么“霸總”風靡的背后到底藏著受眾什么樣的真實想法?
1.擇偶傾向。有研究表明,具有與社會支配力和領導力相關的基因構成的男性會被異性視為更理想的浪漫伴侶。“霸總”作為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擁有過人的智商、不俗的品位、掌控全局一手遮天的能力、強者的社會地位等一系列特質,受眾對“霸總”的幻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女性在擇偶中的慕強傾向。
2.對現實的逃避。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原型理論”指出,“人的潛意識里存在一種‘原型’,它促使我們不斷尋求純真、無壓力、恣意、率真的生活狀態,而這正是我們孩童時代的生活縮影。它根深蒂固、與生俱來,存在于我們每個人的體內,即使成年,這種對原型的‘渴求’也在或明或暗地不停跳躍,使我們夢想回到過去”。主人公先小虐后高甜、無憂無慮的愛情生活滿足了我們對“原型”的渴求。
3.情感投射。雖然口口聲聲說著看“霸總文”只是為了消遣,但在消遣的背后,又藏了幾分真情實感。在車馬很快,一生夠愛無數人的當下,“霸總”用對感情的堅定不移詮釋了“霸”的真正意義,也因此俘獲了女性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