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品剛 珠山區王品剛陶瓷藝術工作室
人們對于藝術的追求反映了對于精神世界向往,也體現了創作者的心態和意境。且創作本身就是十分復雜的過程。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作過程中需要將自身的情感表達以及技藝造詣進行有機整合,這也是藝術作品能否直擊人心的關鍵。
陶瓷是陶器與瓷器的統稱,也是我國流傳很久的工藝美術品。陶,是以黏性較高、可塑性較強的黏土為主要原料制成的,不透明、有細微氣孔和微弱的吸水性,擊之聲濁。瓷是以黏土、長石和石英制成,半透明,不吸水、抗腐蝕,胎質堅硬緊密,叩之聲脆。因陶瓷制作技藝流傳較久,具有悠久的歷史,同時陶瓷獨特的風格,帶有粗獷、樸實之感,符合中國傳統審美,因此得到了發展。陶與瓷的質地不同,性質各異。我國傳統的陶瓷工藝美術品,質高形美,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聞名于世界。
陶瓷創作的核心在于心態、意境、造型、構圖四要點上,充分反映了創作者的技藝和心境,因此想要創作出完美的陶瓷作品,必然需要組合協調心態與情境。
創作者的心態情境主要是指創作者在進行陶瓷創作過程中主觀感官受到所接受的信息影響,而產生的創作靈感和激情。創作者的心態往往與所處環境和接觸事物有關,甚至與某種情景相聯系,就在這種影響環境下,才使得創作者具有創作思路,因此我們可以認為陶瓷創作實際上就是一種心理行為,而這種心理往往是情感與場景進行碰撞,產生的客觀行為,將心理狀態融入陶瓷的設計和創作,最終形成具有藝術表達的工藝品,實際就是將抒發胸中情懷達到一定目的的行為。

王品剛個人照
創作者的心態實際就是一種修養,陶瓷自帶的藝術質感使得創作者必然要具有超然、從容、平靜、平和的心態。因此能夠傳世的陶瓷藝術品往往都能從作品中看出創作者的心境。

秋染太行
人們生活的意義在于你能否把握住生命帶給你的悲喜,能否在環境改變時仍能保持本心,環境沒有好壞之分,只是處于不同環境時當事者的心境不同而已。藝術品的生命便在于此,好的藝術品不僅反映了創作者的心境,同時也能給觀賞者帶來力量。
因此毫不夸張地說,創作者的心態可以通過陶瓷藝術品影響觀賞者。所以心態對一個創作者來說尤為重要,心態變則意識變。同樣,傳世的陶瓷藝術品往往具有極強的心理指引性,能夠反映出創作者強大的心態和意境。因此藝術工作者的心態必須與眾不同,這種不同是創新,是作品成功的原動力。
創作者的心態發生變化時,不僅會影響陶瓷加工技藝,使得藝術品的外觀受到影響,同時創作者的心緒發生變化,必然會影響創作思維。心態是人內心一種比較微弱而持久的情緒狀態,因此心態具有彌漫的特點,一點點情緒的波動,都可能影響整個創作的進程,會影響后續的創作熱情和技藝,嚴重者甚至會使得整個藝術作品畫面混亂。陶瓷藝術創作本來是修身養性的高雅方式。修身養性的人應該修身養性,擺脫庸俗。修煉自然的人可以克服煩躁不安和急躁,培養出一顆平靜平和的心。只有培養出一顆精致健康的心靈,消除不安與平靜的心靈,他才能創作出一部杰作。
在陶瓷藝術創作中,意境支配著創作者的意志。它是一種被感知、有意義且難以用語言解釋的意義和境界。它統一了作品中的精神和情感。它既空洞又真實,但也誕生于偶然,并包含在圖像中。意境的基礎是形成空間概念。通過對意境的把握和管理,達到了“情景交匯,意象相通”的境界,這是情景高度融合后所體現的藝術境界。這不僅是創作的基礎,也是欣賞的基礎。很多人在欣賞一幅好畫、一首好詩、一部好影視作品時,都忍不住說“很有意境”,但如果想讓他來解釋,意境有什么好處呢?這可能無法解釋。事實上,這是一種只能理解卻難以解釋的感覺。對于陶瓷繪畫藝術的創作者來說,意境是他的心境和感受,可以是創作環境、場景、記憶、腦海中的想法等,意境是畫家主觀感受和客觀景物創造的一種綜合藝術境界,體現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高尚情懷。

太行春來早
因此在進行陶瓷藝術創作過程中。如何能夠將創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與刻畫的情景相融合,就成為了陶瓷藝術品能否顯現意境的關鍵。
我們在欣賞一件陶瓷藝術品時,往往會對陶瓷藝術品所展現出的意境進行描述,例如,某件陶瓷藝術品風格較為豪放,能夠體現出創作者在進行創作時廣闊的胸襟。有些陶瓷藝術品所展現出的風景十分細膩,可以看出創作者當時的心境較為平和。有些陶瓷藝術品以詩入畫,展現出極強的畫面感和較強的意境感,體現了創作者的抒情特點。將詩歌和風景融入陶瓷創作中,是我國陶瓷創作者廣泛使用的設計方式之一。富含詩意的筆墨、風格和畫面被用來呈現浪漫的感覺。既優雅而宏大,反映了創造者不同的抒情表達,使陶瓷繪畫藝術更具觀賞性,使陶瓷畫藝術成為另一種中國繪畫的代表性象征。
由于意境的理論話題在各個藝術界一直爭論不休,特別是南宋以后“境界”概念的引入,意境的概念變得特別復雜,意境概念幾乎可以做出各種延伸和全面的概念。當一個概念被擴展到包括一切時,它也失去了理論意義,這是脫離現實只進行理論發展的教訓。
風格是一種藝術概念。藝術風格是藝術家成熟的重要標志,是衡量藝術作品成敗的重要標準和尺度。藝術作品的風格是作品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一所表現出的總體思想傾向和藝術特征。它主要體現在主題的提煉、主題的選擇、形象的塑造、體裁的控制、藝術語言和技巧的運用等方面。藝術家的風格與藝術作品的風格密切相關。藝術家的風格不是抽象而空洞的存在,而是應該具體地落實在藝術作品中;藝術作品的風格不是無源之水,也不是無源之樹。它直接源于藝術家的風格。

知音圖
陶瓷藝術涵蓋了中國繪畫、版畫、西方繪畫等的精髓。它是一門綜合性的繪畫藝術。為了在陶瓷上很好地展示這門藝術,你不僅必須掌握陶瓷的特點和技巧,還必須提高自己的藝術和文化修養。只有這樣,你才能在創作時充分發揮自己的心態、意境和風格。當觀眾欣賞一部作品時,他或她會感到雜亂無章,所以作者在創作時肯定態度不好。當一件作品一眼看上去整潔美觀,卻毫無意義時,它顯然缺乏意境。當一件作品似乎給你的印象是它與畫家的作品相似或你在某個地方見過它時,它顯然是一種模仿,缺乏你自己的風格。因此,要培養良好的心態,充分發揮好心情,養成獨特的文風,這也是作者的成功之道。
陶瓷藝術以其獨具的生機感和文化性碰觸到人們的精神領域,是中華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本文淺析了創作者在進行陶瓷藝術創作過程中心態意境的變化對陶瓷作品的影響,旨在探索如何使陶瓷藝術感染欣賞者,如何幫助創作者穩定情緒,提高創作熱情,激發創作靈感。為了提高陶瓷藝術作品的文化藝術價值,藝術家們不僅僅需要具有扎實的繪畫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素養,同時在藝術創作時要充分熔鑄自身感情,從而創作出情景交融,意境深遠的陶瓷藝術作品。無論是心態、意境、構圖、造型,它的最終目的是在陶瓷載體上創造“美”,傳播陶瓷文化,彰顯藝術魅力,豐富陶瓷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