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粟玉剛,徐仕敏,李向勇,張衛忠
(1.長沙市開福區動物衛生監督所,湖南 長沙 410008;2.長沙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局,湖南 長沙 410013;3.長沙生態動物園,湖南 長沙 410119)
紅腹錦雞(Chrysolophus pictus),隸屬于鳥綱雞形目雉科,為我國特有的珍稀雉類,是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以秦嶺為中心,分布于陜西、青海東部、甘肅、四川南部,貴州、廣西北部、湖北、湖南西部。紅腹錦雞憑借其重要的社會和科研價值,逐漸成為野生動物研究領域的重點研究物種[1-2]主要研究內容包括種群數量分布、棲息地選擇與利用、分子遺傳等方面[3]。
產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屬于克雷伯氏菌屬,為革蘭氏陰性桿菌[4]。有關產酸克雷伯氏菌感染紅腹錦雞的病例未見相關報道。本病例通過對紅腹錦雞的發病癥狀、剖檢變化、分離鑒定及藥敏試驗等分析,確診為產酸克雷伯氏菌病,為紅腹錦雞產酸克雷伯氏菌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參考。
大群紅腹錦雞飼養在某地檢疫隔離場。最近天氣變化劇烈,陰雨潮濕,地面有積水。患病紅腹錦雞前期精神正常,但食欲減退,眼睛羞明流淚,眼結膜發紅;2~3 d后出現眼睛一側或雙側腫脹,及面部腫脹,體溫升高,偶有腹瀉,離群獨立;一周后眼部及面部癥狀加重,一側或雙側眼睛緊閉,鼻腔內有干酪樣淡黃色分泌物,鼻竇腫脹隆起;病情進一步發展會造成死亡。
較一致的病理變化:眼瞼水腫,眼腺腫大,鼻腔內有大量的黃色或淡黃色分泌物,呈干酪狀或粘稠狀(圖1)。其它病理變化:口腔有粘液,氣管內有分泌物,直腸粘膜出血,肺臟有纖維素性滲出物,肝臟、心臟、肌胃、腺胃等未見顯著變化。

圖1 面部及上呼吸道病理變化(詳見附錄彩圖)
取胸腹腔血液和粘液分離培養,在血瓊脂平板上生長旺盛,形成大小為 2~3 mm、灰白色、圓形凸起、閃光的菌落,不溶血(圖2)。將培養物接種于各種培養基及發酵管中進行生化鑒定,結果見表1。

表 1 生化特征試驗結果

續表

圖2 血瓊脂平板菌落形態(詳見附錄彩圖)
由表1可見,該菌葡萄糖酸鹽陽性及苯丙氨酸脫羧酶陰性,我們把篩選范圍縮小到擁有該兩項生化特性的幾個菌屬,如克雷伯氏菌屬、腸桿菌屬、哈夫尼亞菌屬、沙雷菌屬。而該菌還具有山梨醇陽性、棉子糖陽性、運動力陰性以及鳥氨酸脫羧酶陰性等特性,可確定該菌為克雷伯氏菌屬,又具有靛基質陽性和在10℃生長這一典型生化特性,最終鑒定該菌為產酸克雷伯氏菌[5]。
藥敏試驗結果表明,分離菌株對頭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美羅培南、頭孢他啶、頭孢吡肟、亞胺培南及阿米卡星等藥物敏感,而對妥布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米諾環素、復方新諾明、環丙沙星及多西環素等藥物耐藥(表2)。

表2 藥敏試驗結果
本次發病采取綜合防治辦法,及早隔離發病紅腹錦雞,防止交叉感染,除去污染的墊草墊料,對地面進行消毒。大群飲水添加電解多維,減少應激。此外,健康雞群飲水添加慶大霉素,按5 mg/kg·d-1,連飲5 d。發病雞選用阿米卡星和頭孢曲松鈉聯合治療,阿米卡星按10 mg/kg體重肌肉注射,每天2次;頭孢曲松鈉按80 mg/kg體重通過注射,每天1次;通過棉棒蘸取聚維酮碘消毒液清除病雞眼睛、鼻腔、口腔的分泌物。經過兩周治療,病情得以控制。
克雷伯氏菌屬歸屬于腸桿菌科,包括肺炎克雷伯氏菌(含3個亞種:肺炎亞種、鼻臭亞種、鼻硬結亞種)、產酸克雷伯氏菌、土生克雷伯氏菌、植生克雷伯氏菌及變形克雷伯氏菌,后3個種是新發現的,一般不致病[6]。產酸克雷伯氏菌作為一種條件性致病菌,在陰雨潮濕、氣溫多變、飼養密度大、應激、種群不穩定、動物機體抵抗力差的情況下易發,目前已有烏骨雞、孔雀等病例報道,但癥狀多集中在肝臟、肺臟、腎臟、心臟等器官,這次紅腹錦雞比較典型的病理變化集中在上呼吸道感染,特別是鼻腔內被大量的黃白色干酪樣分泌物填充,造成呼吸困難、失明、病程較長,區別于以往的病例報道,是由于宿主的種屬特異性差異還是新增加的致病特征,需進一步研究。
通過紅腹錦雞藥敏試驗發現,氨基糖甙類的抗生素治療效果較好,喹諾酮類、四環素類抗生素治療效果差。近年來第三代頭孢藥物對肝、腎毒性小,也是臨床用藥一個較好的選擇。在出現典型癥狀后不具備藥敏試驗的情況下,采取聯合用藥,同時補充多維,提高動物機體抵抗力,盡快減輕病情。一旦發生雙側眼睛腫脹、鼻竇增大等癥狀再治療,治愈率就很低。對于鼻腔的上呼吸道嚴重堵塞癥狀,可手術清除分泌物,提高治愈效果。
此外,野生動物馴化程度低,易應激猝死,特別對于繁殖期的雌性紅腹錦雞,在抓捕過程中曾出現因卵黃破裂、心臟或肺臟出血等導致猝死的情況。因此,應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合理評估抓捕可行性,抓捕時盡量縮小籠舍的范圍,控制治療時間,減少應激。對癥狀輕、精神食欲狀態較好的發病個體,建議逐只口服給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