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希國
(1.遼寧通正檢測有限公司,遼寧 沈陽 110026;2.遼寧智慧安鮮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遼寧 沈陽 110026)
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是指在特定區域(原則上以縣域為單元)內生產,具備一定生產規模和商品量,具有顯著地域特征和獨特營養品質特色,有穩定的供應量和消費市場、公眾認知度和美譽度高并經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登錄公告和核發證書的農產品。根據《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收集登錄規范》和《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營養品質評價鑒定規范》要求,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評價指標主要為感官品質指標和營養品質指標[1],缺少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指數評價方法。因此,本研究以雞肉樣品為研究對象,對名特優新農產品質量安全評價方式和風險指標等進行了研究,以期為名特優新農產品質量安全評價提供參考。
1.1.1 樣品來源 雞肉為申請名特優新農產品登錄的樣品。
1.1.2 儀器和設備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儀:美國Waters公司;三重四級桿氣相色譜串聯質譜儀:美國Agilent公司;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美國PE公司;原子熒光光譜儀:北京吉天儀器有限公司。
對于違禁物質類、獸藥殘留類項目,選取適用于雞肉樣品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進行檢測。農藥殘留類、重金屬類、微生物類、常規理化類項目按國家標準GB 2763-2021、GB 2762-2022、GB 16869-2005、GB 2707-2016和 GB 18394-2020中指定的檢測方法進行檢測。
微生物項目檢測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其他項目檢測結果保留3位有效數字。檢測方法有檢測限的,檢測結果低于檢測限時記為“未檢出”;檢測方法僅有定量限的,檢測結果低于定量限時記為“未檢出”。
對于名特優新雞肉樣品風險項目,若列入《食品動物中禁止使用的藥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單》(農業農村部公告第250號)文件的,則判定值按“不得檢出”執行;若列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GB 31650-2019)中“允許作治療用,但不得在動物性食品中檢出的獸藥”,則判定值按“不得檢出”執行,其他項目按標準中的限值執行。各類別檢測項目的判定依據見表1。
表1 名特優新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項目判定依據
王緒卿等[2]對食品污染監測低水平數據提出了處理意見;姚振民等[3]、李昆等[4]以及王琬蕪等[5]對食品、農產品風險分析模型進行了研究。本研究在上述研究基礎上,提出了根據單項風險指數和綜合風險指數來評價名特優新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方法。
為便于計算和統計分析,當檢測結果為未檢出時,單項風險指數按0計算。
單項風險指數Pi評價按式(1)計算。
式中:
Pi—風險項目i的污染指數;
Ci—風險項目i的實測值;
Si—風險項目i的限值。
綜合風險指數P按式(2)計算。
式中:
P—綜合風險指數;
進行名特優新農產品質量安全評價和分級時,首先采用單項風險指數法進行評價;當風險項目的限值為不得檢出,且檢測結果不為0時,或Pi>1時,則該產品判為高風險等級;除此之外,采用綜合風險指數法進行評價和分級。見表2。
表2 名特優新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指數法評價分級
若名特優新雞肉樣品的違禁物質類和其他不得檢出項目、獸藥殘留、農藥殘留、重金屬、微生物、常規理化六類均屬于低風險,則該產品質量安全評價為低風險等級;若違禁物質類和其他不得檢出項目屬于低風險,獸藥殘留、農藥殘留、重金屬、微生物、常規理化五類中有兩類及以下為中風險,但無高風險的,則該產品質量安全評價為中風險等級;其他情況評價為高風險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等級評價為低風險等級或中風險等級的,可推薦進行名特優新農產品登錄,否則不得推薦評價為名特優新農產品。
針對列入農業農村部公告第250號文件中的氯霉素、呋喃唑酮代謝物、呋喃西林代謝物、呋喃妥因代謝物、呋喃它酮代謝物、五氯酚酸鈉、洛硝達唑,列入GB 31650-2019中的允許作治療用,但不得在動物性食品中檢出的地美硝唑、甲硝唑獸藥,和列入GB 16869-2005的沙門氏菌等10項指標,按國家標準進行檢測,結果均為未檢出,評價為低風險等級。
針對GB 31650-2019和GB 31650.1-2022兩項國家標準中規定獸藥殘留限值的29個項目按表3列出的檢驗方法檢測,結果恩諾沙星和氟苯尼考2個項目有檢出;按本文式(1)計算,恩諾沙星和氟苯尼考的單項風險指數分別為0.272和0.334;按本文式(2)計算,綜合風險指數為0.237,評價為低風險等級。
表3 獸藥殘留類項目風險評價統計表
續表
針對列入GB 2763-2021標準中的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丙溴磷、毒死蜱、二甲戊靈、氟硅唑、甲胺磷、甲基毒死蜱、甲基嘧啶磷、甲氰菊酯、腈菌唑、樂果、聯苯三唑醇、硫丹、氯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殺螟硫磷、殺撲磷、五氯硝基苯、艾氏劑、狄氏劑、氯丹、七氯等24項農藥殘留物質,按GB 2763-2021中的規定標準進行檢測,結果均為未檢出,評價為低風險等級。
針對GB 2762-2022國家標準中規定的鉛、鎘、總汞、總砷和鉻5個重金屬項目按表4列出的檢驗方法進行檢測,除總汞和總砷外均有檢出;按本文式(1)計算,鉛、鎘和鉻的單項風險指數分別為0.060、0.140和0.220;按本文式(2)計算,綜合風險指數為0.167,評價為低風險等級。
表4 重金屬類項目風險評價統計表
針對GB 16869-2005國家標準中規定的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2個項目按表5列出的檢驗方法檢測;將限值和檢測結果數值分別取對數值,然后按本文式(1)計算,得到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的單項風險指數分別為0.510和0.369;按本文式(2)計算,得到綜合風險指數為0.476,評價為低風險等級。
表5 微生物類項目風險評價統計表
針對GB 2707-2016和GB 18394-2020國家標準中規定的揮發性鹽基氮和水分2個項目按表6列出的檢驗方法檢測,按本文式(1)計算得到揮發性鹽基氮和水分單項風險指數分別為0.608和0.919;按本文式(2)計算,綜合風險指數為0.845,評價為中風險等級。
表6 常規理化類項目風險評價統計表
本文以雞肉樣品為例,對名特優新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風險等級評價模式進行了初步研究。通過對違禁物質類和其他不得檢出項目、獸藥殘留、農藥殘留、重金屬、微生物、常規理化六類72項指標的評價,該樣品未檢出違禁物質和其他不得檢出的項目,常規理化類評為中風險等級,其他類別均為低風險等級,綜合評價該雞肉產品質量安全等級為中風險等級。本文為名特優新農產品質量安全評價提供了理論和實踐依據,同時為名特優新農產品評價和登錄供了一定的數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