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倢
在“預制菜產業”這條萬億級新賽道上,青島正向著建成全省乃至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預制菜產業高地這一愿景,奮力搶跑。
由簡入繁,繁盡至簡,古往今來,亦是如此。
簡化備菜,烹飪縮時,色香味不輸“家廚原創”,預制菜因“簡單”制作不輸“繁瑣”味道,一躍成為餐飲界新寵,正在重塑餐飲經營新模式,成為城市爭相布局的新藍海。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預制菜首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被業界稱為下一個“萬億級”新賽道、新風口。據此前京東超市與中國預制菜產業聯盟協會共同發布的預制菜行業趨勢數據,2022年,預制菜市場規模為4196億元,同比增長21%。預計2026年預制菜市場規模將達10720億元。
4月25日,第二屆中國國際預制菜產業發展大會在青島啟幕,百余家行業頭部領軍企業及科技研發、標準化、品牌營銷等專家學者將圍繞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預制菜標準建設及海洋預制菜品質升級新風向等話題展開交流討論,以會為媒助力預制菜產業發展,賦能鄉村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預制菜“新賽道” 青島全速迸發
食“預”青島,共饗天下。青島,作為工業城市,名牌薈萃;農業資源豐富,產業優勢明顯,為預制菜產業發展奠定了雄厚基礎。
農產品生產能力強。青島每年糧食產量達到300萬噸以上,蔬菜產量達到600萬噸以上,肉蛋奶產量達到100萬噸以上,水產品產量達到100萬噸左右,果品產量達到100萬噸以上,在全國35個大中城市中,青島的重要農產品綜合產能和保供能力一直位居前列。
農業加工鏈條齊全。2022年,青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999家,占全省的1/10;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營業收入位居全省前列;青島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營業收入突破2200億元。
農產品外向型明顯。農產品出口額432億元,全市農產品出口額連續多年位居副省級城市前列,預制菜產業發展可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
海洋特色凸顯。青島海域面積1.17萬平方千米,近海98%以上海域達到一、二類海水水質標準,鮑魚、刺參、對蝦、扇貝等海洋珍品產量均位居全國前列,水質好、口味鮮、產品優、品牌多是青島漁業的特色優勢。高水平推進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建設,實現全球首次低緯度養殖虹鱒、大西洋鮭的規模化收魚。已培育膠州灣蛤蜊等6個地理標志水產品、青島對蝦等13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老尹家海參等6個中國馳名商標。
當下,青島市正充分利用農業食品具有品種全、品質優、加工強、外向型的特點,立足資源豐富、港口便利和食品研發優勢,搶抓預制菜產業發展機遇,精心布局,棋盤鋪展,落子成局,推動預制菜產業蓬勃發展。從制定規范到強鏈補鏈,從資金支持到末端落實,從技術攻關到園區示范,青島市正加快推動預制菜產業高速發展。
去年11月,青島市出臺《青島市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提出,打造15家自主創新能力強、加工水平高、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大型預制菜龍頭企業。到2024年,基本建立科技含量高、生產加工能力強、國際市場競爭力突出、上中下游緊密銜接的預制菜產業體系,全市規模以上預制菜產業市場主體達到100家,全產業鏈規模突破1000億元,把青島建成在全省乃至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預制菜產業高地。
青島著力構建“2+7+N”空間布局,具體為:創建兩個國際預制菜產業集聚區,即在萊西創建中國(青島)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在城陽創建中國(青島)農業食品創新園。打造7個產業集群,即西海岸新區(康大)食品產業園、城陽特種食品產業集群、即墨(正大)現代食品加工產業集群、膠州(益海嘉里)現代食品加工產業集群、膠州(利群)智慧物流及供應鏈產業集群、平度糧油加工產業集群、萊西食品產業集聚區。建設N個農產品原料生產基地和預制菜加工項目,推進預制菜產業企業和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集聚協同發展,完善產業鏈技術協同攻 關、產品協作配套、品牌共建共有、資金融通擔保等體系建設,放大預制菜產業集聚效應,建設功能齊全、配套先進、標準化、高端化、國際化的特色優勢預制菜產業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在城陽區創建的農業食品創新產業園正是青島打造千億級預制食品產業集群的“主戰場”之一。城陽區正依托青島特種食品研究院、青島海洋食品營養與健康創新研究院等創新平臺,以及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青島)總部基地(NQI)檢驗檢測優勢,組建省級預制菜產品創新創業共同體,建立預制菜聯合研發平臺,加強產學研合作,強化產業關鍵技術、產業智能生產設備研發攻關,搶占預制菜產業發展先行區高地。
助力青島預制菜產業鏈新升級
上游連著“菜籃子”,下游連著“菜盤子”,作為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的好載體,三產融合的預制菜產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預制菜結合了傳統烹飪藝術和現代食品工業,宛如一聲驚雷四起,春雨蔓延。
5分鐘一盤滑溜里脊,8分鐘一盆牛肉套皮,就算是廚房“小白”,也能分分鐘做出一桌精美大餐。簡化備菜步驟、縮短烹飪時間,色香味不輸“家廚原創”,預制菜因此成為很多家庭餐桌新寵。在預制菜消費人群中,中青年是主力軍。購買預制菜最多的年齡分布在30歲以下階段,其次為31-40歲的階段,而60歲以上年長者中有41.9%的人從未購買過預制菜,他們中不乏有人對預制菜安全性存在擔憂。
事實上,從食品工業角度來說,預防微生物增殖腐敗的工藝技術早就十分成熟。但預制菜要做到健康安全,除了冷鏈技術,預制菜的方方面面都要把控好。這離不開科研的力量,在這方面,青島“先行一步”布局,在中國海洋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等院校設有食品研究院,針對預制菜有專門研究。
青島農業大學與青島特種食品研究院牽頭,聯合包括江南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等食品學科排名前十高校在內的15家頂尖高校和科研機構,協同北大荒集團、山東惠發、山東魯花等50余家行業龍頭企業突破“食品級淀粉納米材料構建的新方法及應用”“玉米深加工與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花生深加工與副產物高效增值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等20余項特需飲食保障關鍵技術或產業“卡脖子”問題,開發遠海功能食品、方便食品、常溫食品等100余種高品質特需產品,引領預制菜產業技術的高精尖發展。
作為一家以產品為中心的產業鏈級別的食品科技公司,利和味道以科研堅持技術和產品創新,在青島、上海、成都設有味道標準化研究院,擁有基礎研究、配方研發與工業轉化的一體化研發能力;在全國布局了可以直接覆蓋食品工業、餐飲渠道、線下零售、線上零售等完善的銷售體系。形成了調味品和調理食品兩條業務線及“利和味道”(LIHOO'S)、“朕宅”“番時番”“應物”等六大品牌體系,被《人民日報》評為“人民企業社會責任獎——年度扶貧獎”,同年被山東省農業農村廳評為“山東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青島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第二屆中國國際預制菜產業發展大會的召開,將進一步健全完善青島預制菜全產業鏈,推動預制菜生產規范化、產品標準化、技術現代化,推進青島預制菜產業健康發展。
在“預制菜產業”這條萬億級新賽道上,青島在不斷夯實產業發展基礎上,正一步一個腳印,奮力搶跑,勢頭強勁,向著建成全省乃至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預制菜產業高地這一愿景,踔厲奮發、篤行不怠,讓“舌尖上青島”享譽全國,讓“青島預制菜”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