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陽區正依托青島特種食品研究院、青島海洋食品營養與健康創新研究院等創新平臺,搶占預制菜產業發展先行區高地,為加快建設灣區都市活力城陽增添新動能。
在2023年第二屆中國國際預制菜產業發展大會上,農業農村部特種食品加工重點實驗室正式揭牌,成為大會的亮點之一。實驗室將依托青島農業大學和青島特種食品研究院建設而成,聚焦特種食品全產業鏈條開展產業核心技術、關鍵共性技術和戰略前瞻性技術的協同創新,實現學科與產業“同頻共振”,推動科研成果轉移轉化與產業化。
此舉無疑為城陽區搶占預制菜產業發展先行區高地增添厚重的“砝碼”,將進一步促進城陽區預制菜等食品產業向高端化、集群化邁進,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產業發展根基
城陽區的食品產業具有較好的發展基礎,食品行業規上企業共130家,年營業收入達280多億元。其中,食品生產類企業53家、包裝類企業20家、畜牧類企業18家、裝備類企業5家、貿易類企業34家,涵蓋種植、加工、流通、服務等領域,產業鏈條較為完善,科技、市場、政策等產業發展要素健全,這也為發展特種食品產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2年,城陽區發布了加快實體經濟振興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提出做大做強軌道交通裝備、智能制造和食品飲料等三大優勢產業鏈。其中食品飲料產業鏈主要發展特種食品、配方乳粉、海洋生態食品等功能性食品,推動食品飲料行業精細化、智能化、品牌化,產業鏈規模達到200億元。
針對預制菜,城陽區的企業正在穩步探索轉型升級路徑。創立于2010年7月的利和味道(青島)食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城陽區土生土長的企業,已逐步成長為國內領先的預制菜企業。利和味道總經理張永昌表示,“城陽區擁有深厚的食品工業基礎,在食品預制菜行業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將盡自己所能,助力城陽區在預制菜浪潮中再次處于領導地位,在未來中國新一代食品對全球出口的核心區域中展現競爭力。”
為了更好地布局預制菜產業發展全鏈條,近年來城陽區立足產業基礎,正在布局預制菜產業園,導入一批業內高端領軍企業,打造以預制菜食品研發生產和貿易、供應鏈為特色的專業化園區。同時,以青島特種食品研究院為中心,正在建設集食品研發、小試中試、轉化和產業化為核心的的食品技術創新中心,全力提升食品飲料產業研發和創新水平。城陽區2022年預制菜產品主要集中在冷凍水產類、預制菜調味包、速凍預制蔬菜等領域。如今,資源共享、要素共用、功能互補,將為推動城陽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增添新活力。
技術創新優勢
“這些像果凍一樣的小珍珠,原料是從海藻、海帶中提取的天然親水膠體和膳食纖維。它口感Q彈軟糯,可以用在奶茶、果汁、酸奶等各種工業食品中。”在位于城陽區未來科技產業園的青島海洋食品營養與健康創新研究院,青島至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負責人李朋介紹說。
城陽區錨定爭創“國家級特種食品技術創新中心”目標,加快推進特種食品產業園項目順利落地,全力打好特種食品產業園區經濟戰役,充分發揮駐區高校院所、行業企業作用,推動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輻射帶動食品產業上下游全產業鏈發展,助推城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聚焦特種食品領域技術創新和社會發展重大需求,城陽區依托青島農業大學、青島特種食品研究院、青島海洋食品營養與健康創新研究院等特種食品領域科技創新平臺,聯合沃隆、青食等區內骨干企業,不斷集聚北大荒農墾集團、山東惠發食品、威海宇王、齊魯云商等外地龍頭企業協同創新,同時,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浙江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江南大學等特種食品領域優勢高校院所組成特種食品創新創業共同體,初步形成了特種食品產業鏈的集群效應。
城陽區提出聚力發展食品飲料等優勢產業的新目標:2023年,發揮青島特種食品研究院等3大研發基地優勢,打造全國食品研發、檢測標準化認證高地。加快優質食品產業園建設,推動研發中心主體完工,引進藍灣食品等6個“爆款項目”,開發10余種“拳頭產品”,積極創建中國農業食品創新產業園,產業鏈產值增長15%以上。
新時代,向陽而生;新征程,向新而行。城陽區正依托青島特種食品研究院、青島海洋食品營養與健康創新研究院等創新平臺,以及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青島)總部基地(NQI)檢驗檢測優勢,組建省級預制菜產品創新創業共同體,建立預制菜聯合研發平臺,加強產學研合作,強化產業關鍵技術、產業智能生產設備研發攻關,搶占預制菜產業發展先行區高地,為加快建設灣區都市活力城陽增添新動能。
(本刊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