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時除了通過主人公的動作、語言、神態等正面刻畫人物外,還可以對人物前后表現進行對比,或通過其他人物的表現側面襯托人物狀態。運用多角度描寫烘托人物形象可以使人物個性更鮮明,感情更豐滿。
片段示范
第三節是語文課,上課鈴聲還沒停,林老師就滿臉怒氣地走進教室,重重地把門“砰”地一摔,邁著大步走上了講臺,簡直像要把地板踩穿一樣。這一系列的動作可真不像以前那個溫婉、輕聲細語的林老師。只見她快速走到講桌前,一言不發地看著我們,突然“啪”地一聲,將手里的試卷扔在了桌子上。這聲音像一記“絕情掌”,差點兒把我從椅子上拍到地上,我不禁打了一個寒戰,教室里陷入了可怕的沉寂中。我忍不住偷瞄了幾眼站在講臺上的林老師,發現她平日柔順的碎發都豎了起來,一根根清晰可見,她的眉頭皺成了一個“川”字。再看看同學們,林老師沒進教室的時候,有說有笑,林老師進來后,瞬間鴉雀無聲。一個個安靜筆挺地坐在座位上,生怕自己弄出點兒動靜,引起林老師的注意,這時就連掉塊橡皮都會變成刺耳的聲音。
——王涵 《她生氣了》
指導點評
小作者從多角度刻畫出林老師生氣時的狀態,運用摔、邁、踩、扔等動詞描寫出林老師生氣時的狀態,對林老師生氣時外貌、神態描寫細致入微。同時,還將以前溫婉、輕聲細語的林老師和現在的林老師進行對比,而“我”和同學們的反應更是襯托出林老師怒氣沖天的樣子,讓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