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好的文章,需要以豐富的感情為基礎,這樣才能與讀者產生共鳴。寫作文時,我們應該如何表達內心的感情呢?有多種方法可行,可以是寓情于景,可以是借物抒情,還可以是直抒胸臆、鏡頭回放、回環往復等。下面我們結合精選片段,具體學習表達感情的方法。
借物抒情
選段
手表早就停擺了,母親也棄我而去。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不忍心去開發條,撥動指針。因為那究竟是母親在時,它為她走過的一段旅程,記下的時刻啊。
沒有了母親以后的那一段日子,我恍恍惚惚的,只讓寶貴光陰悠悠逝去。在每天二十四小時中,竟不曾好好把握一分一刻。有一天,我忽然省悟,徒悲無益,這絕不是母親隱瞞自己病情,讓我專心完成學業的深意,我必須振作起來,穩定步子向前走。于是我抹去眼淚,取出金手表,上緊發條,撥準指針,把它放在耳邊,仔細聽它柔和有韻律的滴答之音,仿佛慈母在對我頻頻叮嚀,心也漸漸平靜下來。
(節選自琦君《母親的金手表》)
解讀
母親已“棄我而去”,“我不忍心去開發條,撥動指針”,“我”想守著那“記下的時刻”,就像守著母親一樣,正所謂“睹物思人”。母親離開后,“我恍恍惚惚的”,陷入無盡的悲傷中。最終,“我”幡然醒悟,將金手表上緊發條,撥準指針,仔細聽它柔和有韻律的滴答之音,那一刻,“我”聽到了母親的“頻頻叮嚀”。是母親的“叮嚀”,讓“我”一顆悲傷、消沉的心,重新獲得前進的力量。一塊平常的“金手表”,寄托著“我”對母親深深的愛與思念。“物”與“情”的完美結合,金手表與深沉、執著、真摯的情感,早已“種”在了“我”的心間。
鏡頭回放
選段
曾有過好多回,我在這園子里待得太久了,母親就來找我。她來找我又不想讓我發覺,只要見我還好好地在這園子里,她就悄悄轉身回去。我看見過幾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見過幾回她四處張望的情景,她視力不好,端著眼鏡像在尋找海上的一條船,她沒看見我時我已經看見她了,待我看見她也看見我了,我就不去看她,過一會兒我再抬頭看她就又看見她緩緩離去的背影。我單是無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沒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樹叢中,樹叢很密,我看見她沒有找到我,她一個人在園子里走,走過我的身旁,走過我經常待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
(節選自史鐵生《我與地壇》)
解讀
這一段史鐵生寫母親的文字里,有一系列對往事的回憶——“她視力不好,端著眼鏡像在尋找海上的一條船……過一會兒我再抬頭看她就又看見她緩緩離去的背影。”“她一個人在園子里走,走過我的身旁,走過我經常待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這些畫面如同電影中的“鏡頭回放”,通過敘述以及細致、傳神的描寫,表達出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思念,以及母親對兒子的掛念,讀來動人心弦。
寓情于景
選段
當茅草在春風中瑟瑟地顫抖時,荊條上的芽胚剛剛開始膨脹。此時,灰黃色的地皮上,紫色的地丁花已經悄悄地開了。相比于遼闊起伏的山地,它們渺小得宛如夜空中寥落的寒星。
起初的花色星星點點。某天清晨醒來,你會突然發現,那些渺小的花朵已經燦爛成浩瀚銀河。
地丁花,這名字實在貼切。最大的花盤直徑也不會大于一厘米,更多的像鮮亮的釘帽,一棵一棵,把春天釘牢在大地上。
(節選自老臣《地丁花》)
解讀
在廣袤的灰黃色的地皮上,在春寒料峭中,渺小的地丁花悄悄地綻放了,它們“燦爛成浩瀚銀河”。直徑不大于一厘米的地丁花,那樣弱小,那樣毫不起眼,竟然可以“把春天釘牢在大地上”,它們的生命里蘊含著怎樣堅韌的力量?
“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對地丁花的熱愛和深深的敬意,在不經意間蕩漾開來。讀罷這些文字,我們內心升起無限的希望,為這美景,為這真情而深深感動著。
直抒胸臆
選段
你的搖籃放在爸爸的書房里,你成了這間大屋子的主人。從此爸爸不讀書,只讀你。
我整天坐在搖籃旁,怔怔地看你,百看不厭。你總是那樣恬靜,出奇地恬靜,小臉蛋閃著潔凈的光輝。最美的是你那雙烏黑澄澈的眼睛,一會兒彎成嫵媚的月牙,掠過若有若無的笑意;一會兒睜大著久久凝望空中某處,目光執著而又超然。我相信你一定在傾聽什么,但永遠無法知道你聽到了什么,真使我感到神秘。
(節選自周國平《最得意的作品》)
解讀
“從此爸爸不讀書,只讀你”,當“你”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我”的世界就只有“你”。“小臉蛋閃著潔凈的光輝”“最美的是你那雙烏黑澄澈的眼睛,一會兒彎成嫵媚的月牙”“一會兒睜大著久久凝望空中某處,目光執著而又超然”,字里行間都充滿著爸爸對孩子的無限愛憐。爸爸眼里的孩兒,像一塊潔白的玉,完美無瑕。作者將這種濃烈的感情直接抒發,坦率真摯,質樸誠懇,酣暢淋漓,讓人回味無窮。
回環往復
選段
你聽過蒲公英梳頭的聲音嗎?蒲公英有一蓬金黃色的頭發,當起風的時候,頭發互相輕觸著,像磨砂紙那樣沙沙地一陣細響,轉眼間,她的頭發,全被風兒梳掉了!
你聽過80只螞蟻小跑步的聲音嗎?那一天,螞蟻們排列在紅紅的楓葉上準備做體操,“噗!”一粒小酸果從頭頂落下,“不好,炸彈來啦!”
你聽過雪花飄落的聲音嗎?一個寧靜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飄啊飄,飄落在路邊一盞孤燈的面頰上……
(節選自桂文亞《你一定會聽見》)
解讀
作者以“你聽過……的聲音嗎”的句式作為三個自然段的第一句,反復發問,意在提醒我們,藏在大自然中的、常常被我們忽略的事物,其實都是美麗的風景。我們要學會用心去感受,去發現一個美妙、神奇的聲音世界。文章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句式反復渲染,以此表達強烈的感情——作者對大自然的天籟之音的熱愛和向往,對世間萬事萬物的美好追求。
羅丹認為:“藝術就是情感。”強烈且真摯的感情,是藝術品的生命力所在。我們在作文時恰當地表達感情,與讀者進行情感溝通,才能最終走進讀者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