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晶雪
詳略得當 突出重點
寫“家鄉的風俗”主題作文時,如果寫“介紹風俗”,就要詳細介紹家鄉風俗的來歷、特點、特色活動、文化內涵等。如果寫“自己參加一次風俗活動”的經過,就要詳細講述活動現場的情況和自身的感受。思路不同,筆墨占比不同,習作要做到詳略得當。
【片段示范】
“二月二,龍抬頭”對北京人來說,意義不亞于春節。民間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在農歷二月二這天,東方地平線會出現兩顆形如龍角的星星,宛若龍抬頭一般。人們認為,龍乃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西游記》中的各位龍王的固定工作不就是積云降雨嘛!后來人們就把二月二定為是主管風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龍抬頭”既是人們對龍的崇拜與尊敬,更是人們對新一年風調雨順的期盼。自這天后,降水量會逐漸增加。雖然這是自然規律,但讓廣大的勞動人民心中有寄托、有盼頭,這“二月二,龍抬頭”也自有它流傳下來的意義。
“龍抬頭”這天,民間還有個講究——理發。這里頭還有個說法呢:“龍抬頭,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甭管是小孩還是大人,這天都得去理發,這意味著辭舊迎新,能給這一年帶來好運氣。只不過每到這一天,理發店總是門庭若市,排隊的痛苦令我整年難忘。
——郭凱博《家鄉的風俗》
名師點評
小作者的習作重點介紹了“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意義和特色活動,對于特色活動理發的看法、感受,只用一句話簡單帶過。習作思路清晰,重點突出,詳略得當,達到了介紹一種風俗的目的。
逐點敘述 層次清晰
寫“我的心愿”主題作文時,我們可以先想想,為什么有了這個心愿;再通過多種渠道搜集、整理材料,在敘述中加上自己的想法;最后點明心愿。
【片段示范】
作為一個熊貓迷,每周去動物園看大熊貓是我的固定行程,學習間隙,我也會通過短視頻關注大熊貓。但總有些不自覺的游客,他們的行為已經影響到熊貓們的生活和成長。
熊貓迷都知道,熊貓天性喜靜,游客們過于興奮的聲音無疑令它們感到不適。大多數的游客是愛國寶的,但這也給敏感的熊貓帶來壓力,環境太過嘈雜,使熊貓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很容易生病。更過分的還有呢。前些天一個游客往一只后腿天生無力。行動受限的熊貓福菀身上潑水。看福菀委屈無助地待在墻角,我好心疼。大熊貓的智力水平相當于人類六七歲的小孩,它們也是會難過的呀!
我希望每個參觀大熊貓的游客都能做到文明觀賞,讓大熊貓感受到我們克制的愛。希望我的心愿能早日實現。
——紀伽陽《熊貓迷的心愿》
名師點評
小作者描述了目前有些游客參觀大熊貓時的不文明行為,交代了心愿的產生緣由。敘述中,小作者對熊貓身體和心理情況的擔心和心疼溢于字里行間。最后表達心愿時銜接自然,表達清晰。
融情于景 自然表達
寫“讓真情自然流露”主題作文時,我們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對日常景物的描寫中,情感表達更內斂含蓄,也更自然,引發讀者的共鳴。
【片段示范】
“如果可以,真想再見團團一面。哪怕它再也不愿意和我回家,只要知道它平安就好。”寫完今天的隨筆,簾隨風動,似乎在安撫我。
父母多次叮囑我,不可以帶團團去公園,沒有經過社會化的小貓和小狗不一樣,它會害怕、應激逃竄,嚴重的甚至失去生命。可我沒聽他們的話,當團團尖叫著掙扎、逃走,我四處尋找,也看不到它的身影時,所有的自責和愧疚都從心底鉆出來,緊緊地纏住我。
尋找團團的路上,小鳥在枝頭嘰嘰喳喳,像是在責罵我;大樹還和來時一樣輕搖著樹枝,像是在惋惜團團的離去;小草、小花卻變得垂頭喪氣,像是不想看見我;葉子也生氣,它們落在我的頭上,很輕,也不說一句話,只默默地譴責。太陽更曬了,毫不在意我的嘴唇干裂,偶有陣陣微風,風婆婆卻將沙塵揚起,吹到我脆弱的眼睛里。我知道,它們都想懲罰我,因為我對一個生命的不負責任。
——郎智涵《愧疚》
名師點評
小作者的習作講述了自己帶寵物團團出門,導致團團應激跑走的事情。團團走后,小作者抓住花園中常見的景物“鳥”“樹”“花草”“葉”“太陽”“風”去描寫,把自己的后悔、愧疚和自責融入到這些景物中,語言很樸實,但是字里行間卻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真實的情感,令人動容。
融情于事 真摯動人
臨近畢業的學生給老師、同學、母校寫信時,我們把依依惜別的情感融入對小學生活的日常小事的敘述中,情感表達細膩真摯,尤為動人。
【片段示范】
我總想起每個清晨,您早早站在講臺旁,低著頭專注地備課和批作業,您聽見我們朗朗書聲時,嘴角才會不經意地揚起。我們得到鼓勵,讀得更好了。
您的課總在上午前兩節。太陽都偏愛你,給您的板書鑲上一層淺淺的金邊。和板書一起被陽光眷顧的,是您寫板書的身影。終于寫完了,您偷偷地甩甩手,長吁一口氣。您平時總說累,但寫起滿滿一黑板的板書卻從未停歇。
您和我們一樣,數著日子迎接離別。面對我們悄悄在您頭上比“耶”、和您開玩笑、顯示自己比您高出不少的幼稚戲碼,您從不計較,也不說話,只輕輕笑著。我們也笑著。
今天,和往常一樣,下課鈴響了,我們和您都紅了眼眶。
最終,我們還是成了您口中的“上一屆”。
——郭芷嫣《別》
名師點評
小作者的畢業信寫給與自己相處六年的班主任,平實的語言寫出一件件小事、勾勒一個個場景、引出一段段回憶,令人動容。全篇沒一個“愛”字,學生和老師間相互的愛流露在字里行間。結尾有畢業時淡淡的感傷,更顯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