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庭玉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肛腸外科醫師
75歲的陳阿婆以往大便規律,今年1月底突然出現便秘,連續3天沒有大便。陳阿婆前往家附近的醫院就診后,開了一些口服潤腸通便的藥物以及開塞露后依然未排便,且陸續出現肛門排氣停止、腹脹、嘔吐等癥狀。急診輸液近1周后上述癥狀仍持續出現。第14天,陳阿婆經120救護車轉診新華醫院急診。值班醫師通過腹部CT檢查,短時間內判斷出陳阿婆患上了降結腸腫瘤伴結腸閉袢性腸梗阻,第一時間為陳阿婆實施了急診左半結腸癌根治術,成功“排雷”。
腸梗阻常見的病因包括手術后腹腔粘連、腸道惡性腫瘤、糞石,以及繼發于其他疾病導致的腸動力障礙等。隨著人口老齡化及心血管疾病的增加,因腸系膜血管閉塞導致的絞榨性腸梗阻的發病率也在增加。部分腸梗阻發病早期腹痛不明顯,癥狀與便秘相似;也有一部分患者僅表現為惡心、嘔吐等上消化道癥狀。尤其是高齡患者,機體反應及癥狀表現相對遲緩。針對既往無便秘病史且病程超過3天的便秘,建議進行CT檢查,明確是否存在腸梗阻及可能的致病因素。強烈建議年滿45周歲,即便沒有任何消化道癥狀的正常人,也要定期進行腸鏡檢查。肛門指檢也是非常重要的腸癌檢查手段,根據最新流行病學數據,我國大腸癌中近60%為直腸癌,且中低位直腸癌比率接近90%,很大一部分患者通過肛門指檢可以發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