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茶葉產業技術體系 包小村
2018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推進資源整合、重點打造湖南紅茶公共品牌”決策部署。5年來,湖南紅茶產量、產值、均價、“花蜜香、甘鮮味”達成率,從2017年的3.7萬噸、52億元、140元/千克、35%達成率,到2022年的7.5萬噸、240億元、293元/千克、90%達成率,分別增長102.7%、361.5%、109.3%、157.1%,都實現了翻番。全省省級、市級、縣級紅茶區域公用品牌分別為1個、3個和23個,14個市州100個縣市產紅茶,湖南紅茶授牌企業151家,3000家規模企業產紅茶。
1.湘西紅茶異軍突起 2022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湘西州”)黃金茶種植面積超過5.3萬公頃,截至2022年7月初,全州干茶產量已達7035.8噸,農業產品產值37.9億元。其中紅茶產量3300噸,農業產品產值15億元,分別占干茶總產量和農業產品總產值的46.9%、39.6%。涉茶人員近50萬人,茶葉成為湘西州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開設品牌形象店210家,線上銷售市場不斷擴展。由湘西州農業科學研究院茶葉研究所選送的3個黃金紅茶茶樣在“黃金白露杯”中國工夫紅茶斗茶大賽上榮獲特別金獎、金獎、銀獎3個獎項。
2.郴州紅茶發展迅速 郴州紅茶產量、產值分別由2018年的1020噸、3.5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5743噸、17.9億元,各自增長4.6倍和4.1倍。汝城白毛茶加工的紅茶,金毫滿披,香高味濃,回味甘甜,在全國茶葉評比中備受專家贊譽。
3.“邵陽紅”全面發展 邵陽茶葉種植面積3.13萬公頃,其中標準茶園1.13萬公頃、荒野茶6667公頃、野生茶1.33萬公頃。紅茶產量5816.73噸,占全市茶產量54.1%,紅茶綜合產值12.01億元,占全市茶產值20.1%。有茶館、茶莊、茶店256家,有洞口古樓、新邵白云巖、新寧舜皇山、綏寧黃桑等7條茶旅游線路,其中洞口古樓已被評定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古樓茶特色小鎮、桂丁茶文化園等正在建設之中。組織16家茶企參加各類茶展(會)上百次,有5家茶企的茶葉作為高檔禮品“走”出國門,12家茶企簽訂了價值近1億元的銷售訂單。
4.張家界市品牌網點發力 張家界開設茶葉銷售網點426家,開啟直播帶貨的有258家,產品遠銷廣東、重慶、山東、四川、福建、新疆等30多個省(市)。現有紅茶品牌35個,“西蓮紅茶”“元帥紅”“富硒紅”“慈姑紅”“天門紅”等參加各類評選獲獎19項(次)。
5.新化紅茶以文化引領促營銷 2022年,新化舉辦了茶旅文化節,實現茶旅消費5000萬元。2022年第十四屆湖南茶業博覽會期間,以“探秘茶壽生活”為主題,以“百歲老人”逛茶博為特色切入點,吸引參展人員9萬人次,網上點擊量500萬次,意向銷售額200萬元。2022年整合各類資金近億元,茶產業專項財政資金2000萬元,建設形象店100余家,舉行了為期半個月的抖音運營與視頻拍攝技巧培訓,帶動民營資本投資建成紫金山莊、梅山涵養莊園、天鵬有機茶園3個AAA級茶旅文化景區。
6.武陵紅用新思路獲新業績 2022年湖南武陵紅茶業有限公司按照“12345”的工作思路,生產紅毛茶59500千克、紅茯磚2.5萬片,完成銷售額1360.5萬元,比2021年增長40%。其中,“1”即1千萬銷售目標;“2”即“兩個升級”(品質、品牌)和“兩個經營”(產品、政策);“3”即3個拓展(渠道、市場、業務);“4”即重構4大體系(供應鏈、產品、營銷和考核);“5”即5個并重(產品品質和顏值并重、渠道線上和線下并重、價格高低并重、客戶B端C端并重、加工委托與自行生產并重)。
7.韶山紅,偉人情 韶山茶企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韶山茶農增收致富,聯營基地66.7公頃,自有基地10公頃;主打中高端紅茶,2022年產量50噸、銷售額800萬元,分別比2021年增長150%、60%。
1.生態優越 湖南省各主要產茶區生態環境優良,是當地的避暑勝地、休閑康養高地。如桑植縣,生態環境質量位列全國第18位,和西藏、貴州部分山區相當,水質量與長白山相當。
2.品種優良 江華苦茶,具有古(成片的喬木古茶樹全省最多)、苦(茶多酚含量最高39%,茶味苦)、長(無霜期308天,鮮葉采摘時間長)、早(比長沙、江浙春茶早10~15天,不容易形成凍害)四大特點。城步峒茶、春紅茶“甘甜爽滑”,夏秋紅茶“花蜜香、甘鮮味”明顯。“茶祖源”炎陵大院高山茶,品種為軟枝烏龍,具有明顯的“水含香、香勾人、雪中紅”的高山韻。
3.技術支撐 湖南省茶葉產業技術體系聚焦湖南紅茶,優選5個主推品種:櫧葉齊、碧香早、保靖黃金茶1號、湘茶研8號、金牡丹,集成8種暴發性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標準化、優質化、自動化、智能化加工工藝技術18項等,研發新裝備8臺(套),制定標準或規程24項,出版專著9部,發表論文56篇,申請專利23項,印刷資料10多萬冊,線上線下培訓1200多場10萬多人次,在新化、安化、常寧、沅陵、石門、吉首、古丈、宜章、桑植、長沙10個示范縣(市)和十八洞、妙古今、酃峰、茶祖紅、雪中紅、寒紅、莽山紅、塔鼎紅、天茶紅、皇妃碣灘紅等品牌的50多家示范企業集成示范、推廣應用,現場指導2000多人次。湖南紅茶外形烏黑油潤,花蜜香鮮靈,甘甜味鮮爽,湯色清澈明亮,葉底紅亮,入口回甘,長留齒香的“花蜜香、甘鮮味”特點深受青睞。
4.工藝裝備 湖南省加工工藝標準不斷優化,曬青、晾青、加溫萎凋、搖青、控溫控濕發酵、分段干燥提香等技術和單機設備不斷普及。全省有紅茶清潔化生產線100條以上,自動化生產線10條以上。衡陽市引進了4臺色選機,建設紅茶精制加工廠1座,組建智能化精制加工生產線1條,精制夏秋茶產量70噸,產值400余萬元,為衡陽夏秋茶生產樹立了標桿。
1.茶園旱災嚴重 2022年湖南高溫干旱天氣從7月初持續至11月中旬,共有130多天。根據筆者電話訪問及實地調研,全省茶園面積20.3萬公頃,受災茶園面積5.67萬公頃,成災面積2.4萬公頃,重災面積1.1萬公頃,其中重災區幼齡茶園受損達85%,老茶園受災受損為15%。夏秋茶品質下降,減產8%,湘西、常德、邵陽等減產30%~50%。2023年春茶減產20%以上。海拔600米以下受損程度重于600米以上。茶園抗旱設施薄弱,有滴灌的茶園僅12.15%,有噴灌的茶園為38.12%,有蓄水池的茶園為34.25%。
2.質量安全隱患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2022年8—9月開展了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第三次例行監測。在14個市州的47個企業、32個市場抽檢茶樣品420批次,監測24種農藥殘留,其中有417批樣品所檢項目合格,合格率為99.3%,比去年同期低0.2個百分點。
3.品質標準不一 一是產品風味偏離“花蜜香、甘鮮味”的定位。部分企業刻意模仿“金駿眉”等品質特征和加工工藝,使2022年幾次集中審評看,優品率不到50%,整體質量水平和穩定性仍有待提高。二是成本高,采摘嫩度高,手工采摘成本高,成熟度高,一芽二(三)葉少,夏秋茶利用率30%以下,平均成本較廣西、云南、四川、湖北等省份高。三是裝備工藝落后。如未定型的自制萎凋槽,沒有溫濕度調節裝置;揉捻機老舊,沒有發酵機或發酵房,采用自然發酵。紅茶加工技術工人少,工藝差異較大,隨意性較大。四是技術體系不完善。沒有從“花蜜香、甘鮮味”突出的特異品種、生態環境改造、水肥剪采技術優化、配套工藝裝備改進、品質風味挖掘等方面進行系統打造。江華苦茶、城步峒茶、汝城白毛茶和古樹野生茶等珍稀資源一直沒能形成市場品牌。
4.缺少大企業、大單品 湖南紅茶起步較晚,專營紅茶的企業都是近幾年創辦發展起來的。人才團隊、產品研發、品牌營銷、資金實力與江浙閩粵比,差距較大。湖南省缺乏生產銷售紅茶過5000萬元的企業和銷售額過2000萬元的單品。
1.從市場上找信心 一是從過去10年中國紅茶的發展情況看,產量、均價都增長了2倍,內銷量增長了3倍。內銷量、均價(比綠茶低10元/千克)、內銷額(比黑茶高1倍)在六大茶類中排名第二。二是從中國茶葉消費變化看,未來10年,中國飲茶人口將增加1.7億人,年人均消費量增加0.8千克,消費總量增加84.1萬噸。
2.從科技上優品質 一要引進選育紅茶特優專用品種。在櫧葉齊、桃源大葉、碧香早、黃金茶1號基礎上,加大江華苦茶、汝城白毛茶、城步峒茶、安化群體、古丈群體開發,引進金觀音、黃觀音、金萱、紫玫瑰、鐵觀音、茗科1號、紫牡丹、梅占等品種。二是加快關鍵工藝設備更新配套,實現智能化、數字化。加快控溫萎凋槽、萎凋搖青一體機、連續化攤青機、自動揉捻機、房式發酵機、連續自動化發酵機等紅茶加工設備的應用。三是加工技術標準化。如光補償萎凋技術、日光萎凋結合輕搖青的綜合萎凋技術、增氧發酵技術、變溫發酵技術、分段提香技術、微波—熱風聯合干燥技術、遠紅外提香技術等。
3.從文化上提價值 茶文化,首先要倡導“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文化,要從科學和實踐上研究“十個更好喝”,即兩克一泡、三葉比一葉、高山茶、古樹茶、野生茶、品種茶、有機茶、冷泡茶、年份茶、蒸汽壺煮更好喝,只要能夠把兩克賣成四克的價、把三葉賣到一葉的價,把高山茶、古樹茶、野生茶、品種茶、有機茶、年份茶賣出應有的價格,就能提高產值。
4.從單品上尋突破 每個市縣要重點支持1~2家重點龍頭企業打造億元級、十億元級紅茶品牌產品,支持中小企業打造百萬元級、千萬元級茶莊園。推廣岳陽“十個一營銷競賽”經驗,以賽代訓,以賽促學,苦練內功,通過“一個營銷團隊、一個營銷規劃、一組品牌產品、一眾銷售門(網)店、一本營銷手冊、一句產品廣告語、一個宣傳片、一個PPT、一個產品短視頻、一個專做營銷的微信群”的優化,全面提升企業營銷能力,實現單品的戰略突破。
5.在政策上續支持 紅茶是湖南省具有良好基礎的傳統優勢茶類,20世紀90年代湖南紅茶出口曾占全國半壁江山,有廣泛的國際、國內市場。加之茶葉保質期較長利于運輸儲存,春夏秋冬都能生產,故既能充分利用茶樹資源,又能幫助茶農實現常年就業增收。自2018年以來,在湖南省農業農村廳的全力推動下,全省紅茶產業發展迅猛,“湖南紅茶”品牌建設成效明顯,《湖南省茶產業發展促進條例》順勢出臺。未來,湖南省委、省政府和各級黨委政府應該在政策上繼續重點支持發展紅茶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