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過文獻調研,梳理基于“替代品”設計的優(yōu)秀的化學實驗方案。將這些實驗案例應用到化學實驗教學中,有助于建立基于教材的知識驗證性實驗教學、基于“真實”問題的探究性實驗教學兩種教學模式,且有益于促進學生的知識學習和理解以及提升探究能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
關鍵詞: 替代品; 化學實驗設計; 實驗教學案例; 教學模式
文章編號: 1005-6629(2023)04-0064-04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B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課程理念中要求重視開展“素養(yǎng)為本”的教學[1,2],倡導真實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開展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倡導做中學、用中學、創(chuàng)中學,開展項目式學習。在課標教學建議中,對于條件有限的學校,可采取教師演示實驗或利用替代品進行實驗[3,4]。課標中提到的“替代品”指的是實驗替代品。實驗替代品可以是試劑替代品也可以是實驗儀器替代品。試劑替代品主要是生活用品,如日常生活中的調味品、食材、醫(yī)藥、洗護用品、化肥、花肥等。實驗儀器替代品可以是生活中的容器、量器、熱源、電池、導線等。這類替代品在各類實體市場或線上商城中易得而且安全,不受各類政策限制,對于條件有限的學校開展實驗研究提供了方便,能提高學生實驗開出率與動手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與科學精神。
1? 基于“替代品”的化學實驗設計方案
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從生活走進化學,從生活中學習化學。用化學讀懂生活,將化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讓化學科學與學生的生活世界融為一體。基于上述的學習理念,化學教育工作者設計了很多基于替代品的化學實驗方案。在中國知網(wǎng)以“生活化學、實驗設計”為主題搜索,可以搜索到42條文獻記錄。很多都是在中學化學實驗基礎上采用替代品設計的創(chuàng)新實驗方案。這些實驗方案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驗藥品與儀器在生活中比較易得,便于激發(fā)學生興趣自己動手實踐,有利于學生學習化學知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表1、表2列出部分文獻設計的方案以及部分作者的原創(chuàng)實驗方案。
表1實驗方案屬于知識驗證性的實驗,大多數(shù)是教材的演示實驗,或是學生分組實驗的延伸或改進。表2實驗方案是基于真實問題情境的項目化研究的探究性實驗。
2? 基于“替代品”設計化學實驗的教學模式
面對眾多的替代品化學實驗設計方案,如何將它們應用于化學教學實際而不是僅停留在文獻里,使其在實驗教學中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方面更好地發(fā)揮作用?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基于替代品實驗的化學實驗教學可以有以下兩種有效模式:一是基于教材知識驗證性實驗;二是基于“真實”問題項目化研究的探究性實驗。
2.1? 基于教材知識驗證性實驗教學模式
學生在完成一些章節(jié)的化學知識與實驗技能學習之后,教師用某些文獻中的替代品實驗方案,布置學生的實踐性作業(yè)。由學生準備替代品開展化學實驗,實驗過程中進行視頻錄制,教師組織全班學生觀看,并進行評價。實驗者再根據(jù)大家的意見,改進設計與重新實驗。教師組織評分將分數(shù)計入學生成績(見圖1)。
這類實驗每位學生都可開展探索與研究,拓寬了實驗參與人群。實驗過程基于真實情境,在設計以及進行實驗操作時,能加深化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促進化學知識的學習,克服某些教材實驗“照方抓藥或只能遠觀不能動手”的缺陷。通過實驗準備、實驗操作、實驗總結等,深入理解和應用已有的化學知識。這種實驗教學方式,比較符合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要求,也與新課標化學實驗教學要求相一致。這類實驗若布置為學生實踐性作業(yè),還可以創(chuàng)新作業(yè)形式,符合國家“雙減”政策的要求。
2.2? 基于“真實”問題探究性實驗教學模式
對于化學學習者來說,用真實問題開展研究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感知,引起學生的挑戰(zhàn)欲望和學習興趣,產(chǎn)生解決問題的動力,讓學生用好奇的眼光、審視性的思維,摸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11]。當學生有了一定的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積累后,對文獻中描述的自己尚未學習過的實驗現(xiàn)象產(chǎn)生探究欲望,對生活中某些未知問題有了研究的沖動,此時可以引導他們進行真實問題的探究性實驗,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去進行探究”。表2中列出了若干基于“真實”問題的探究性實驗方案,學校可以利用表中有關的替代品,采用項目式學習的形式,指導學生開展研究。基于真實情境,先提出研究的問題,隨后獨立進行資料收集、整理、研究等工作,放在團隊中討論,最后付諸于實踐,解決問題尋求答案(見圖2)。
有三種類型的課程在學校教學中可以實施上述基于“真實”問題的探究性實驗教學模式,簡要闡釋如下。
2.2.1? 選修課程中實施
選修課指學校為培養(yǎng)學生個性,由學生自行安排選習的課程。選修課程由教師設計課程內容,學生根據(jù)興趣進行選擇。教師提出關于替代品的化學“真實”問題,在教學中與學生一起討論,引導他們經(jīng)過不斷猜想、設計、實驗失敗,再猜想再實驗,直至成功。
2.2.2? 社團課程中實施
社團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組織。對化學都感興趣和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學生組成化學社團。化學社團給學生“真實”問題或者由他們自己提出“真實”問題。團隊經(jīng)討論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最后進行實證。由于學術性較高,合作意識更強,更能獲得探究的情感體驗。
2.2.3? 研究性學習中實施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板塊的一項內容。作為高中生必修內容計入高中學分。研究性學習是指從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實踐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整個課題研究是由學生本人或團隊自主完成,教師進行適當指導。
選修、社團、研究性學習這三種類型課程的實驗探究是由教師引領、學生團隊與學生個體共同研究的從低階到高階的過程。研究中引導學生圍繞“真實”問題,獨立進行實驗設計,敏銳地捕捉實驗的變化和差別,認真分析實驗現(xiàn)象,進行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得出實驗結論。
3? 基于“替代品”的化學實驗的教學價值
3.1? 把“知識”放置于“真實環(huán)境”中學習,提升知識理解力
實驗試劑和儀器有的全部基于替代品或部分基于替代品。這些替代品可以在生活中方便購買,選擇替代品過程中必然與學生累積化學知識相關聯(lián)。這種把“知識”放置于“真實環(huán)境”中的學習方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意識、社會責任感以及科學素養(yǎng),提升學生化學知識的理解力。
3.2? 通過基于“真實”問題探究性實驗,提升探究能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
基于“真實”問題的探究性實驗,學生用自身儲備的化學知識設計與控制實驗,能加深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超出預期的實驗過程或在實驗失敗后的總結中,又能綜合應用已學習過的知識分析,再設計和再探究,提升科學探究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能主動學習新的化學知識和科學實驗方法,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這種實驗方式使學生對事物進行全面觀察,抓住主要現(xiàn)象與特征,主動對于未知進行探索和實踐,提升了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了創(chuàng)造才能。
3.3? 通過兩種模式實驗教學,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提升化學教學水平
教師的化學知識與經(jīng)驗大多數(shù)來自于教材。對于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有時也知之甚少。通過兩種模式的實驗教學,促進教師關注化學應用意識和化學實際價值,對教材中的化學知識產(chǎn)生更深的認識,也更有信心地去教授化學,通過這兩種模式的實驗教學,教師專業(yè)水平也會不斷提高。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增強了教師創(chuàng)造條件進行化學實驗教學的意識和行動,以達到新課標提升學生化學實驗能力的要求。
4? 基于“替代品”的化學實驗教學的安全問題
安全問題是讀者和編輯十分關心的問題。筆者已經(jīng)開展了多年替代品實驗教學,沒有出現(xiàn)過一次安全事故。這是因為學生已經(jīng)基本掌握了化學操作技能以及一定的安全知識,會使用已儲備的安全知識思考與預期可能產(chǎn)生的問題風險,做好了必要的防護,把危險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只要操作得當,實驗前引導學生進行風險評估,一般都不會出現(xiàn)問題,也就是說這類實驗是安全的。
基于替代品的實驗具有綠色安全、原料易得、實驗準備工作量小和方便等優(yōu)勢,比較適合學校教師開展日常教學,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實驗,更適合沒有專職實驗員的鄉(xiāng)村學校或條件薄弱學校,在振興鄉(xiāng)村教育的新時代背景下,這類實驗課程的應用前景廣闊,未來可期。
參考文獻:
[1][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2, 72.
[2][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2: 3, 43.
[5]黃海燕, 王澤安. 電解水小型實驗裝置的設計[J]. 化學教學, 2021, (8): 72~73.
[6]龔國祥. 用干電池“玩”轉教材電解實驗[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2018, (9): 55~57.
[7]唐思嘉, 劉懷樂. 對乙醇催化氧化實驗的補充認識[J]. 化學教學, 2019, (7): 80~82.
[8]黃勇良. 用乙烯利制備乙烯的方法[J]. 化學教學, 2012, (7): 46~47.
[9]張禮聰. 實驗引領下“沉淀溶解平衡”教學[J]. 化學教學, 2014, (5): 42~44.
[10]李健榮. 焰色反應的實驗改進[J]. 化學教學, 2016, (12): 59~61.
[11]馬靜雅. 基于真實情境的高中化學深度學習的標準化探索[J]. 中國標準化, 2022, (2):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