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亮
零陵作為永州市的中心城區,擔負著全市“一核”建設的重任,越是艱險越向前,零陵奮力蹚出一條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以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
堅定不移穩經濟。用心用情穩住市場主體。扎實開展“百名干部聯百企”紓困解難活動,加快推動國家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和接續措施落地見效,真心實意幫助企業解決痛點、堵點、難點問題。堅持與困難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常態化送政策、解難題、優服務,以干部的持續在線狀態穩住市場主體,以市場主體的穩健這一“壓艙石”穩住經濟“基本盤”。全力以赴擴大有效投資。突出一個“效”字,加快推動中央預算內項目和專項債項目開工建設,盡快形成更多的投資量、實物量和價值量。強化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五未”清單管理,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加快推進稀土新材料產業園、錳系新材料產業園等一批重大產業、能源、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力促簽約項目早落地、快建設、早達效。多措并舉助推消費復蘇。強力推動消費政策落實落地,堅持線上線下并舉,打造更多消費新業態、新熱點。持續拉動燃油、家居、建材、餐飲、商超等行業刺激性消費,全力推動汽車、房地產等大宗消費行業回暖,促進旅游消費市場升溫。積極作為穩就業保民生。堅持就業優先地位,用好用活援企穩崗“政策包”,用心用情服務好重點群體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突出抓好失業人員和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加大政策性崗位的開發力度,千方百計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最大限度釋放政策扶持紅利,激發年輕人的創新創業激情,不斷拓展新業態、培育新動能,確保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持之以恒興產業。創建“五好”園區,培育支柱產業。堅持走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之路,不遺余力打造稀土新材料產業園、錳系新材料產業園和河西工業園“三個百億園區”。持續深化園區體制改革,充分賦予園區高度自主權,真正做到“園區事園區辦”,支持園區經營好直屬國有企業。堅持以“畝產論英雄”,不斷優化園區招商引資模式,引導園區從“重投入”向“重產出”轉變,從“重數量”向“重質量”轉變,推動園區企業畝均稅收逐年增加20%以上。做精特色農業,助推鄉村振興。按照“山上油茶柑橘、山下糧食蔬菜、林間多種經濟、水中優質水產、江岸觀光采摘”的發展思路,深入推進農業“百千萬”工程和“六大強農”行動,走好特色農業發展之路。旗幟鮮明支持鄉村兩級先行先試,建設一批具有適度規模的農業產業項目,在高效農業、設施農業、觀光農業上實現突破,形成品牌。堅決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全力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舞活文旅龍頭,激發三產活力。零陵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全市文化生態旅游的排頭兵。譜寫好零陵作為“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新篇章,不斷豐富夜間文化旅游消費業態,打造夜間消費“新藍海”,助推三產繁榮發展。
凝心聚力抓財源。培植涵養財源。突出績效導向,將財稅貢獻理念植入產業規劃和政策制定實施全過程,深入推進“財源建設十大行動”,著力在城市經營和土地出讓、礦產資源開采和精深加工、土地開發整理、碳匯交易、風電光伏和充電樁新型能源、跑項爭資等十大板塊中廣開財源增收渠道,積極對沖財稅增收下行壓力。挖掘拓展稅源。依托資源優勢,著力培育壯大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稅收帶動強的新興產業。加大重點項目推進力度,為企業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的同時,做好協稅護稅工作,確保顆粒歸倉。深入開展稅務挖潛行動,突出抓好加油站、駕校、賓館、網紅經濟、出租房、房屋辦證等涉稅項目的綜合管控,堵塞稅收漏洞。優化支出結構。樹牢過“緊日子”思想,全面貫徹零基預算理念,不斷提升財政資金統籌能力,增強預算對中央省市重大政策落實的保障能力。統籌當前和長遠,確保預算安排與經濟發展相協調、與財力狀況相匹配,杜絕脫離實際的過高承諾,牢牢守住財政風險底線。嚴格執行《預算法》,強化預算剛性約束,嚴禁超預算、無預算安排支出,嚴禁違反規定亂開口子、隨意追加預算,將省出來的錢更多地用于保基本民生、保運轉、保工資和政府債務還本付息等剛性支出。深化自身改革。有效推進機關事業單位編外合同制用工改革、國有資產資源清查盤活改革、強化監管防止工程超概算改革、區屬建筑設計測繪國有企業改革、國有景區管理體制改革等一批政府自主改革,推動政府“瘦身健體”、降本增效。
守土有責保穩定。守牢安全生產底線。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絕不要“帶血”的GDP,寧可不發展、慢發展也絕不觸碰安全生產底線。嚴格落實新修訂的《湖南省安全生產條例》,持續加強道路交通、森林防火、高層建筑、居民自建房、建筑施工、燃氣、消防、食品、防溺水等重點行業領域的專項排查整治,堅決杜絕較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守牢生態環保底線。落實最嚴格的環境影響評價,實施最嚴格的環保規劃和建設,想方設法完成從治理、保護到開發的漸進過程,打造新的綠色發展經濟體,真正把生態優勢變成發展態勢。守牢債務風險底線。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嚴格控制政府投資項目總體規模,凡重大政府投資項目,必須先行評估財政承受能力,決不允許財力無法安排的政府投資項目開工建設。大力推進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支持其整合新能源、新礦產、新服務、新基建等經營性板塊,不斷增加經營收入和營業利潤,確保平臺公司的經營收入全面覆蓋債務利息,并可逐年化解存量債務。著力加強風險源頭管控,嚴禁一切違規變相舉債、融資、擔保行為,嚴防新增隱性債務,把牢債務風險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