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昭

單兆鑒是新中國第一屆全國滑雪比賽冠軍,今年85歲,仍一直關注著滑雪場上發(fā)生的可喜變化。說起成規(guī)模培養(yǎng)教練人才、廣泛開展滑雪運動,他有自己的看法。
新體育:在北京冬奧會的影響下,滑雪成為“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熱門項目。大眾滑雪、冰雪旅游豐富了生活,拉動了經濟。但是,教練難尋的問題也更加突出。
單兆鑒:中國冬季體育運動近幾年才進入快速發(fā)展,人才培訓不成系統(tǒng),在體制上還處在初期階段,出現(xiàn)一些問題在所難免。
拿滑雪項目來說,培養(yǎng)教練人才需要解決運動感受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缺乏基本素養(yǎng),沒有運動感悟,就沒有底子。現(xiàn)在很多滑雪教練已經比過去閑散式的教練好多了,條件也有了很大改善,未來要注重從體育高校學生中挑選和培養(yǎng)滑雪教練,提高人才數(shù)量和質量,才能滿足冰雪運動快速發(fā)展的需求。
新體育:怎樣才算是一個合格的滑雪教練?
單兆鑒:很多情況下,滑雪場里的教學關系仍是師傅帶徒弟,不是老師教學生,沒有傳播冰雪運動的歷史文化,也沒有幫助初學者了解技術動作的原理,只教技術,能滑起來,會“剎車”就行,談不上系統(tǒng)訓練。
對于基礎練習,教練講授技術,兼顧安全,起碼要三四個月。有的雪場在雪季到來前一個月,便集合教練員到位,上崗培訓。教練員考證和管理應當歸到體育部門,現(xiàn)在的情況跟不上冰雪運動發(fā)展的洪流,無證執(zhí)教的人不在少數(shù)。
在國外,特別是冰雪運動發(fā)達和有傳統(tǒng)的國家,雪場管理大多是社會化,中國還是以行政部門為主。給教練員發(fā)證后,再教育也跟不上,雪場與教練普遍處于單純的雇傭關系。許多滑雪者選擇雪場,一是看雪道質量和是否安全,二是看教練員水平。對他們來說,這比雪場接待條件好不好更重要。雪道好接受,學習能見效,雪場就有回頭客。一些會滑的人希望繼續(xù)提高,也需要教練,這是滑雪場的威望,不是教會幾招就算完事。培養(yǎng)滑雪教練、改進服務質量,一定要完善制度,提高素質。教練員只教技術或只會教技術是不行的。

河北崇禮萬龍雪場教練在培訓考核中。
新體育:約請教練的費用,既是滑雪者的消費支出,又關系到教練員的收入,目前的價格是否規(guī)范合理?
單兆鑒:有人稱滑雪教練收入是暴利,一個雪季下來達到5萬元,這在社會上算是比較高的了。滑雪者大多是初學,一次半天,4個小時1200元。對普通收入水平的家庭來說,這樣的價格負擔還是很重的,加上租用滑雪器材、買票、吃住,一天消費要五六千元。這么高的滑雪成本,即便是為了獎勵孩子,一般家庭也難以持續(xù),也許一年當中只有一次。
有的俱樂部工作人員自己教,沒有資質,甚至就是當?shù)剞r民,利用冬歇教滑雪,個體經營,自由職業(yè),夏天開車跑運輸,冬天從雪上掙點錢,解決生活需求。有錢人半天時間支出幾千元,不當回事,但一個冬天好幾個幾千元加起來,有多少人負擔得起?
“黑教練”的現(xiàn)象很難限制,行政主管部門和滑雪場都管不住。開展滑雪運動,本來可以組織一些會滑雪的志愿者接受公益性技術咨詢,確有這個需要,只拿補貼就行。但是,教練們不高興,擔心自己的“飯碗”被搶走,還有個別滑雪教練私下收取小費。
新體育:當初您在接受滑雪訓練時,教練員隊伍是什么狀況和水平?
單兆鑒:上世紀50年代,我們的滑雪訓練還是采用古老的方式。當時,國家體委沒有一個人懂滑雪,教練是一位體育老師,懂得外語,但自己也不會滑雪,只能翻看一本俄文書,照本宣科。那時候,幾十個教練帶著十幾支隊伍,他們只是在教練崗位上的工作人員,還不如隊員滑得好。新中國第一代滑雪教練員基本都不會滑雪,后來,第一代運動員成了第二代教練員,會教一點了。
新體育:雪場是滑雪教練員的工作依托,雪道是教練員的用武之地。我國滑雪場建設快速發(fā)展,布局開闊,但教練員不僅要適應雪場硬件,還要接受行業(yè)管理。您當過滑雪教練員,也做過滑雪運動的管理人員,對這方面的狀況有何評價?
單兆鑒:直到1993年,全國各地的滑雪場總共不超過10座,參與滑雪運動的只有幾百人。隨著社會進步,現(xiàn)代滑雪出現(xiàn)了競技運動和大眾休閑的分類,形成巨大的冰雪市場。專業(yè)運動員和運動隊起到示范和引領作用,雪場、雪具、教練都被拉動起來。
今日新疆的阿勒泰已經顯現(xiàn)出上世紀90年代末國外滑雪運動的盛況,就是那時候我們滑雪走出去看到的景象。在一些大雪場,光教練員就有幾百人,滑雪技術明顯提高,滑雪者上千人,也有機會和條件滑單板、玩跳躍,龍騰虎躍,欣欣向榮。
過去建設冰雪運動場館要上千萬元,現(xiàn)在幾個億、十幾億的都有,成本恐怕有水分,而且維護也成問題。雪場在夏天仍需要有人維護雪道、雪具。很多年前,我們就曾起草擬定了滑雪運動的管理規(guī)范,但貫徹不力,缺乏有效監(jiān)督,雪場遍地煙頭和丟棄物,滑雪者隨處坐立閑聊。前些年,國家體育總局將滑雪定為高危項目,但除了對環(huán)保比較重視,監(jiān)管班子和團隊人員頻繁變動,在雪場運營、收益、管理等方面連年度報告都沒有。這方面要做的事情很多,包括教練和管理人員,都可以發(fā)揮作用。
新體育:比起冬奧會爭得金牌,滑雪運動需要做好基礎理論和歷史文化的研究,做好人才培養(yǎng)和實踐積累,中國滑雪從何入手縮小差距?
單兆鑒:體育院校要開辦滑雪專業(yè),定向培養(yǎng)或代培教練員,特別要改變重冰輕雪的習慣。首都體育大學學生一年只有兩次機會上雪場,太少了。培養(yǎng)具有較高文化素質的教練和管理人才很重要,應當有中長期的規(guī)劃,像北京軍都山滑雪場,對教練員的要求和管理都很嚴格。
現(xiàn)在的競技和大眾休閑是滑雪運動的兩大類,盡管使用的器材、場地、技術和目的不同,但起源是一樣的,都是人類在生產、生活中不斷演進的方式,追求的都是愉快、安全地在雪上滑行。體育部門應當維護大眾在教練員指導下享受滑雪運動的快樂,不做有風險的競技動作。總之,利用大自然,享受大自然。滑雪是可以健身怡神、清腦洗肺的冬季運動,其樂無窮。達到這樣的效果,離不開教練員的科學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