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胡珺
他是學者、是專家、是老師、也是人生導師,近60歲依然進修學習心臟介入技術,推動一師醫院心內科技術發展。他就是兵團一師醫院心血管病科主任醫師茶春喜教授,曾任一師醫院院長,一師醫院、阿拉爾醫院黨委書記,從事醫療、管理、教學、科研工作37年,潛心研究內科學、心臟病學、介入性心臟病學等,在心血管病診療和科學研究領域取得突出成就,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第九屆中國醫師獎獲得者,兵團首批突出貢獻專家。
無論何時見到茶春喜他都是神采奕奕、精神飽滿,要么在第一師醫院介入診療中心忙碌,要么就在去該中心的路上。2020 年8 月底,茶春喜從管理崗轉崗至心內科專家,豐富的臨床經驗讓他發現心血管病科在發展中,存在著諸多發展瓶頸,希望通過加強學習、推動指南落地、促進新技術新項目專科發展,提升專科實力,將“兵團級重點專科”這塊牌子做扎實。
“今天的八臺手術已開展完畢,把明天的所有病例再過一遍。”茶春喜說。3月25日、26日雖然是周末,但一師醫院介入診療中心的心內科醫護人員依然在忙碌著,連續兩日共完成了經皮冠狀動脈內支架置入術、冠脈血管內超聲檢查術、高速冠狀動脈內膜旋磨術等共14臺次。
2022 年5 月底至8 月初,茶春喜開啟了3 個月的進修學習,讓茶春喜感受到了一師醫院心血管病科存在的差距,返院后,他與一師醫院副院長陳勱積極推動心內科引入“冠脈血管內超聲檢查術”“高速冠狀動脈內膜旋磨術”。“高速冠狀動脈內膜旋磨術”是技術要求很高的手術,精細的操作可減少并發癥保證手術安全的關鍵,心內科希望所有心臟介入醫生都能掌握和應用好領先技術,終于在今年3 月邀請到陜西省人民醫院專家,通過兩天時間的教授,讓一師醫院冠脈介入水平實現了新技術突破,對復雜冠脈病變治療水平邁上新臺階。
一師醫院作為國家級胸痛中心,茶春喜通過更新治療方案,優化急性心梗救治流程、規范心梗搶救藥物應用、提升救治理念等,讓心臟介入團隊的每位成員提升專業實力,最大程度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造福廣大群眾。
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IABP)是危重心血管疾病中應用廣泛的治療手段,茶春喜與全體心內科醫生鞏固學習,提高心源性休克、頑固性心絞痛、心力衰竭等患者的救治及搶救率,通過一年時間,達到技術推廣普及,茶春喜與心臟介入醫生共同學習應用了該技術近30例。每周或每月,他還會根據疑難或典型病例,開展疑難閱片,討論分析治療過程中的不足,助于今后工作的改進。不定期集中組織學習前沿治療理念,開展學術交流活動,促進團隊整體醫療技術提高。

茶春喜(右一)帶領理療團隊教學查房。
“一個人再優秀也強不過一個團隊,努力不是嘴上說說,需要具體行動,為了促進年輕醫生不斷成長,我希望采用‘匠人’的標準來管理和提升團隊,用‘精雕細琢’打造‘人才工廠’,規范團隊的診療水平,開展更多先進技術,為各類心血管病患者提供同質化、精準化、無差別的醫療服務,造福一方百姓。”茶春喜說。
“小馬,我們再過一遍明天高危復雜冠心病患者的手術細節,方案不變還是按照之前討論的IABP和急診科ECMO(體外膜肺氧合)支持下行冠脈介入手術。手術器材導引導管、導引導絲及球囊的尺寸依然按照之前的討論,壓力選擇……”2022 年6 月初晚11 時許,在烏魯木齊的茶春喜通過電話,還在跟心血管病科二病區主任馬鵬超溝通第二天手術方案及應急預案,已記不清是第幾遍討論了,必須保證第二天的手術萬無一失。他乘第二天最早的航班返回為患者監臺,保障手術安全,最終患者手術成功,并脫離生命危險。
為了提高心臟介入技術,不管是常規手術還是急診手術,茶春喜均會進行監臺指導,每個病例均要讓在場醫生闡述自己不同的手術思路和方案,尤其是典型、疑難病例,通過思想的碰撞,提高團隊的臨床思維能力及技術水平。
2022 年8 月初的一天,茶春喜結束了當天五臺常規心臟介入手術的監臺后,正準備下班回家,胸痛中心接到緊急電話,20時一位急性胸痛患者即將轉院到達,第一臺急診手術于22 時許剛做完,23 時許又轉來一位急性心梗患者,這臺手術情況有些復雜,直至第二日凌晨2 時30 分許才結束,茶春喜及胸痛中心醫護人員有些疲憊的各自回家。
“茶教授,半夜3點送來的急性心梗患者情況有些復雜,生命體征不平穩,血壓低、心率慢,心臟造影顯示右冠血管有個較大的血栓,如手術存在預測不到的風險,相關檢查圖片已發送給您。”心血管病科監護病房副主任黃春說。“我馬上到,等我10分鐘。”茶春喜看完患者檢查圖片后,簡單收拾,立即趕往介入診療中心。
4 時手術開始,5 時30 分結束。當日早10時,是茶春喜的專家門診時間,他已到門診坐診。
心血管病科三個病區除早晚查房外,至今一直保持著“夜查房”的習慣,尤其是對需要開展心臟介入手術的患者,注重術前、術中、術后“全程管理”。保證患者得到良好、安全地治療。
心血管病科監護病房內,茶春喜已在患者床旁站了一個多小時,詢問病史、查體,細心詢問他的疼痛的部位及疼痛的時間,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在問到關鍵點時,茶春喜喊來主管醫生,耐心跟他講解遇到類似病例時,要注意的方向,這樣才能對疑難患者給予更準確的診療,制定更好的方案。
他一直教導醫生們對待患者要有同情心和愛心,光學好技術無法當一名好醫生,要把患者的事當成自己的事,通過有溫度的關心讓患者感受到是整個團隊對他的疾病都非常上心,并認真負責,這才是應該有的醫療服務。
“茶教授夸獎我們時總是說‘做的不錯,但不要驕傲’,他說人一驕傲就容易犯一些不必要的錯誤,記得有次他發現我們的穿刺點位有些低,他就把這個知識點的視頻播放給我們看,讓我們重新學習一下位置,更加規范日常每一步操作。他總說讓我們要懂得謙虛、謹慎,提升主動服務意識和醫德修養,不斷學習,才能不斷進步。”心血管病科監護病房醫生劉忠杰說。
迷茫時安慰、困惑時指點、技術瓶頸時給予指導和鼓勵,茶春喜在馬鵬超心里既是技術上的老師,也是人生導師。對于茶春喜給予的幫助,他說:茶教授對每一個人都很關心,像‘家長’一樣特別親近,我的手術技術都是茶教授手把手教的,穿刺要點、術中規范操作、術后并發癥的處理等事無巨細,有時候我在管理科室中存在疑慮或壓力,他都會給予指點,對于成長過程中遇到問題甚至犯錯,也從來沒有過指責,這些都是我內心里非常感激的地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茶春喜堅持采用“一萬小時”學習定律每天學習“急性冠脈綜合征”,他說,我們要終身學習,把學習作為一個習慣,每天持之以恒、要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在工作中快樂、在快樂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