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立足新時代,河南省委、省政府將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放在“十大戰略”之首,為做好新時代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教育是人才涌現的基礎和科技發展的先導,教師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是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支撐,是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保障。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開啟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建設新征程,需要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教師隊伍。
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應具備三個特點:一是黨性強,理想信念堅定。教師肩負著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這就要求新時代的教師必須始終堅定理想信念,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堅守立德樹人初心,不斷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是情懷深,師德師風高尚。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只有具備高尚思想品德的教師,才能培養有思想道德品質的學生。敬業和愛生是師德的兩個重要方面。三是本領高,業務能力扎實。教師的水平和能力是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優秀人才的渴望和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的戰略部署,對新時代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
優秀教師的培養是系統工程,重在精準定位、系統謀劃、協同培養。我們要努力推進教師教育迭代升級。只有高度重視師范教育,不斷提升師范教育質量,才能從源頭上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我們要積極打造卓越教師職后培育路徑。優秀教師是在實踐崗位上不斷磨煉和鑄就的。我們要持續完善職前職后銜接貫通的一體化培養體系,圍繞優秀教師的選、育、用三個環節來統籌安排制度設計,爭取把最優秀的學生招錄到師范院校、師范專業。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實施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戰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推動高質量改革創新,離不開一支政治堅定、品德高尚、業務精湛、治校有方、人民滿意的教育家型教師隊伍。我們始終高度重視教師人才隊伍建設,2013年啟動中原名師培育工程,2014年啟動教師梯隊攀升體系建設計劃。10年來,全省上下齊心協力、穩中求進,各項工作均取得了超預期的成效,教師人才群體效應日益凸顯,教師自主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持續增加,教師人才隊伍建設呈現出有規模、有速度、有質量、有效益和可持續的良好發展態勢,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一是教師梯隊建設理念基本形成。中原名師培育工程旨在打造一支豫派實踐型教育名家隊伍,認定過程重在培育、重在考核,最終目標是通過建立中原名師工作室、河南省教師發展學校,將名師、名校由個體狀態變為全省共同的教育財富,以任務驅動的形式建立“一線名師培育一線教師、一線名校帶動普通學校”的機制,示范引領、輻射帶動全體教師的專業發展,以教師隊伍的高質量推動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二是教師梯隊攀升格局基本建立。中原名師培育工程實施以來,全省累計投入資金近6億元,培育認定中原名師173名、省級名師9600余名、省級骨干教師5.4萬余名,46名教師入選“中原英才計劃”教學名師,10名教師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教學名師。各市縣相繼啟動名師培育工程,培育了相當規模、相應層級的名師和骨干教師。以中原名師為引領,以新入職教師為基礎,從校級骨干到省級骨干,從縣級名師到國家名師的教師梯隊攀升格局基本建立。
三是教師梯隊建設管理體系基本健全。為實現教師梯隊攀升體系建設的科學化、精細化和專業化,我們依托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河南師范大學和河南大學成立了中原名師、省級名師和省級骨干教師培育項目辦公室,組建了一支專門的服務管理團隊,在項目設計、方案論證、過程管理和質量管理等方面,充分發揮了智庫的作用。同時,我們還依托河南大學建立河南教育家書院,依托河南師范大學、河南大學建立中原名師流動工作站,助力中原名師成長為具有高尚教育情懷、成熟教育思想、獨特教育風格、廣泛教育影響的豫派實踐型教育名家,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征程中,發出河南聲音,貢獻河南智慧。
四是中原名師群體效應初步顯現。中原名師培育工程給全省教師隊伍建設帶來的影響有目共睹,中原名師以“星星之火”在中原教育大地形成了“燎原之勢”,通過“師帶徒”項目培育了數千名名師、骨干教師,輻射帶動了全省數十萬教師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名師名校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的發揮,在河南乃至全國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多家媒體對中原名師培育工程進行了深度報道;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將中原名師列入職稱評審綠色通道,極大地激發了全省教師專業成長的動力。
凡是過往,皆是序章,總結過去是為了更好地展望未來。事實證明,啟動中原名師培育工程、持續加強教師人才隊伍建設,這一決策是正確的、有效的,是符合廣大教師的利益的,是符合教育事業發展規律的。基于此,省教育廳在系統全面總結“十三五”教師人才隊伍建設的基礎上,制訂并印發了“十四五”基礎教育教師梯隊攀升體系的建設意見,對教師人才隊伍建設工作進行了系統的安排。它具有新的要求和特點,需要我們系統把握。
一是把握梯隊建設的新目標。到2025年,河南省將按照“建標準、育名家、強體系、抓引領、促全員”的總體思路,整合國內外優質教師教育資源,完善層級教師培育標準,創新培育模式,提高培育質量,培育認定中原名師300名(分兩批進行)、省級名師8000名、省級骨干教師4.2萬名,努力打造一支豫派實踐型教育名家隊伍,示范引領全省各級教師人才隊伍建設,輻射帶動全省基礎教育教師專業發展,推動形成優秀人才競相從教、廣大教師盡展其才、好老師不斷涌現的良好局面,以教師隊伍建設的高質量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實現教育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二是適應培育模式的新變化。中原名師的培育按照周期性孵化、混合式培育、任務式驅動、階段性認定的原則,培育周期為3年,每名中原名師培育對象須在培育基地參加為期3年的系統性、專業性、遞進式的培育。培育工作按照能力診斷規劃、基地集中研修、境外訪學研修、名校跟崗研修、返崗實踐提升、研修成果展示、個人反思總結、提煉教學思想等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實施,并將團隊行動學習、工作坊研修和導師帶教貫穿整個培育過程。同時,堅持培育內容的政治性與學科性、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史”學習教育等作為培訓必修內容,貫徹落實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準、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和高中課程標準。
三是遵循管理考核的新規定。中原名師培育基地根據《中原名師工作室建設指導意見》《河南教師發展學校建設指導意見》具體負責培育對象的培育考核工作,采用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中原名師培育對象進行考核。省教育廳依據各中原名師培育基地年度綜合評價排名,結合各學科教師比例,分批分年度認定中原名師(每年認定50名左右)。對年度認定的中原名師,省教育廳將同時授予河南省教師教育專家稱號,中原名師所主持名師工作室授予中原名師工作室、所在學校授予河南省教師發展學校稱號,并按項目給予20萬元專項經費資助。同時,省教育廳還將在境外研修、學術休假、專著出版等方面為中原名師提供政策支持,并優先支持河南省教師發展學校承擔省級教師教育培訓項目。
四是用好梯隊建設的新平臺。在持續推動中原名師“師帶徒”項目、擴大中原名師流動工作站范圍的基礎上,省教育廳依托培育基地的專業和技術力量,建立中原名師網絡工作室,通過在線課堂、雙師課堂等,將名師工作室建設成為名師骨干培育的搖籃、教育教學研究的平臺、教育教學成果孵化的基地、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的前沿,實現名師資源的全共享、輻射帶動的全方位和示范引領的全覆蓋。同時,我省試點建設一批省級名師工作室,依托省級骨干教師培育項目,建立“1+10+100”教師線上學習共同體,用名師團隊培育骨干教師,用骨干教師團隊培育新入職教師。
教師人才隊伍的建設、中原名師的培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精心打造。
一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管理服務,尊重教育基本規律,遵循名師名家的成長規律,充分結合我省的實際情況,堅持“一切為了教師、為了一切教師”根本理念,深入中原名師培育基地、深入一線名師,做好管理服務工作,實施全過程質量管理,為中原名師培育工作保好駕、護好航,確保項目實施高質量、高效益。要積極配合中原名師培育基地的各項工作。同時,不斷加強對轄區內中原名師、中原名師培育對象、中原名師工作室和教師發展學校的管理服務工作,在政策制定、項目安排、經費投入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要主動對標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新要求,整合區域內教師教育資源,建好建強區域教師培訓體系、教師梯隊攀升體系和教師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實現教師發展常態化、長效化,推動建立區域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
二是各中原名師培育基地要高度重視,高標準、高質量實施好培育項目。要積極與培育對象、培育對象所在學校和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加強溝通協調,明確任務分工,實現培育基地、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幼兒園協同創新、融合發展。要充分利用大數據、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實施精準培育。要建立高校導師全方位指導、中原名師全過程輔導的伴隨式成長機制,建立培育對象成長數據庫,不斷提高培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定期安排專家,實地指導所負責中原名師工作室和河南教師發展學校的建設。
三是中原名師培育對象所在學校要在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支持下,建好建強河南教師發展學校和中原名師工作室,在人員調配、硬件設施、配套資金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條件保障。要適當減少培育對象教學工作量,為培育對象的專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要積極為培育對象協調建立學習共同體,推動培育對象發揮示范引領、輻射帶動作用。要積極發揮河南教師發展學校作用,通過承擔各級教師培訓項目等,帶動區域乃至全省薄弱學校的發展。
四是中原名師要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等系列要求為標準,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心懷“國之大者”,厚植愛國情懷,涵育高尚師德,做引領師生成長的“大先生”;“敢探未發明的新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做新時代教育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的“開拓者”;以教育家精神立身立學,有定力、有創造、肯擔當,立足中原、輻射全國,將先進的教育思想落到實處,做引領教育改革的“實干家”。要回歸“人之為人”的教育,把進入學校的每一個學生都當作人才培養,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尊重差異,對差異滿懷激情,以教育內在的規律去辦學,以人成長的規律去育人,做有靈魂的教育,讓教育真正變成“生命對生命的尊重,人格與人格的平等,情感與情感的共鳴,此愛與彼愛的交融,智慧對智慧的點燃,文化對文化的蘊澤”,讓教師真正成為“開啟世界未來的鑰匙”“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開啟新的教育世界,賦予每一個兒童生命無限可能。
(責編 韓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