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風杰
一日活動是指幼兒來到幼兒園開展戶外運動、游戲、盥洗、進餐、午休和放學回家的總過程,體現出幼兒教學的完整性與連貫性。民間游戲是由勞動人民自發創編、在民間廣泛流傳的人們喜聞樂見的活動,體現出古代人民的智慧。將民間游戲融入幼兒園一日活動,有利于幼兒園進行高效的教學活動,優化幼兒教學內容,創新幼兒教學模式,拓展游戲資源,提高幼兒游戲體驗和學習效率,增強游戲教學的有效性,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一、幼兒園一日活動中融合民間游戲的重要意義
(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文明
不少民間游戲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將其與幼兒教學深度融合,有利于從幼兒階段開始培養他們的文化傳承意識,促進文化傳播,提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
民間游戲是中華傳統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游戲引入幼兒生活,有利于使幼兒心中生發民族自豪感的萌芽,與當前傳統文化全面復興的背景貼合,順應了時代潮流。推廣民間游戲具有重要引領、示范作用,有利于在全社會形成尊重傳統文化、保護民間游戲的良好氛圍,傳承文化基因,最終為傳統文化在新時代更好發揮作用提供重要保障。
(二)促進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
民間游戲誘發幼兒主動思考游戲規則與運行邏輯。在玩耍中思考,有利于幼兒在游戲中鍛煉身體,得到思想和智慧的啟迪,從而陶冶情操,進行對民間游戲形式與邏輯的深入探索,提高綜合能力。
將民間游戲納入幼兒教學體系,本質上是順應幼兒天性,從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出發,確保幼兒在正常的教育軌道下健康成長。民間游戲以“自然”“生態”“生活”“生長”為導向,促進幼兒各方面協調發展,為幼兒終身發展奠定重要基礎。民間游戲的原生態理念不僅注重娛樂性,還注重幼兒各方面的發展與提高,有利于幼兒形成堅強意志,在現實交往中提高運動能力、智力、藝術鑒賞力與創造力。
(三)培養集體意識,鍛煉社交能力
民間游戲中存在大量需要幼兒進行團隊合作的集體游戲。在民間游戲中,幼兒不僅能鍛煉個體力量,也能在集體游戲中強化溝通協作能力,思考解決問題的最佳法則,從而鍛煉社交能力,增強交友與團隊合作的意識。
將民間游戲融入幼兒生活,就是通過集體運動提高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民間游戲中有大量涉及配合、掩護的運動類游戲。它在提高幼兒體力的同時,鍛煉了幼兒的溝通能力,促使幼兒進行靈活有效的語言表達,提高溝通有效性。
二、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民間游戲的實施策略
(一)搜集開發,提供豐富資源
教師首先要搜集、開發大量可以應用到幼兒園教育的民間游戲,為民間游戲融入園所提供前提與基礎,豐富民間游戲教育資源。教師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搜集民間游戲,如:通過網絡查找相關資料,從雜志故事、民間傳說中進行搜集,以點帶面,進行游戲的分類與整理,加強幼兒教育研究工作;運用家長和社區資源進行民間游戲收集,利用問卷法了解家長和社區居民所知道的民間游戲;增強幼兒對民間游戲主動進行收集的意識,鼓勵幼兒與家長進行親子游戲活動,了解各種民間游戲。
以詞語猜字謎為例,我國語言文化博大精深,教師要立足各種細節進行搜集,尋找幼兒可以識別的基礎漢字所產生的字謎,并將其應用在幼兒一日活動中,選擇短小精悍的字謎作為教學輔助。在搜集中,教師一方面要把控好字謎的難度,保證字謎的解答控制在合理難度范圍內,幼兒可以通過思考得出最終謎底;另一方面要注重文化性,通過字謎文化性的營造激發幼兒對于傳統文化的熱愛,在想象中提高智力與思辨能力。如字謎:守門員——閃,就是非常不錯的游戲資源。字謎涉及的漢字雖然非常簡單,但考驗幼兒腦筋急轉彎的能力,從足球運動的守門員聯想到門中的人,有利于提高幼兒的智力水平。
教師只有廣泛搜集民間游戲資料,才能確保教學得心應手,發揮出民間游戲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作用。
(二)挖掘文化內涵,促進滲透教育
幼兒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把握民間游戲的文化性,不僅將民間游戲的形式傳授給幼兒,也要注重文化內涵的傳遞與滲透。幼兒只有掌握民間游戲的文化內涵,才能真正了解游戲的精髓,從而受到感染與鼓舞。
以端午節制作粽子葉片、小龍舟為例,教師不僅要利用端午節吸引幼兒投入節日氛圍,也要用文化對幼兒進行滲透教育,充分發揮游戲資源的作用。教師可以開展端午節主題班會,通過一筆一畫給龍舟上色來為端午節增添色彩,或用彩筆繪畫出具有節日氛圍的端午節作品,傳承民間習俗,暢玩民間游戲,讓幼兒感受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氛圍。
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描繪出自己心目中的端午節,抒發對端午節的喜愛之情,引導幼兒手工包粽子,在感受濃厚節日氣息的同時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教師還可以在幼兒游戲之余,借助休息時間進行端午節與屈原等文化元素的普及與教育,提高課堂游戲的文化內涵。通過教師對幾千年前的楚國文化的講解,幼兒可以了解到傳說中端午節的由來。
(三)促進集體游戲,培養合作自覺
在民間游戲與幼兒園的一日活動結合過程中,教師在幼兒進行與之相關的體育運動時,要在一旁全程陪伴,觀察幼兒的行為與合作意識,必要時進行引導與糾正,促使幼兒了解競爭與合作的辯證關系,從而學會團結同學,更好地達到游戲教學目標。教師要滲透團隊精神教育,引導幼兒思考,只有在與小朋友的密切配合中,游戲才可以取得最好效果,注重幼兒合作意識的培養,將民間游戲中涉及多人協作的游戲教育效果最大化,提高游戲教學質量與效率。
以丟沙包這種民間傳統游戲為例,教師要注重培育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在丟沙包時,幼兒不僅要綜合利用小臂肌肉、腿部肌肉力量,也要明確團隊協作與默契配合的重要性。在丟沙包中,幼兒只有增加己方人數,默契配合,虛實結合,才有可能獲得最終的勝利,從而提高游戲勝利的概率。教師在一旁不僅要進行安全檢查,還要告訴幼兒,“在團隊合作中,人們更容易享受到游戲的真正興趣”,從而提高玩耍的快樂程度,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和合作自覺性,充分發揮出民間游戲的德育作用。
為了做好民間游戲教學,教師需要注重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把握幼兒認知規律,滿足幼兒發展需求,以期提高游戲資源在教學中的趣味性,保證教育效果。幼兒教師要拉近民間游戲與幼兒之間的距離,充分搜集民間游戲作為教學資源,提高幼兒的智力、體力和德育水平,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為他們在小學階段更高層次的學習奠定重要基礎。
(本欄責編 韓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