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小敏,楊學舟,舒俊,蘆珊
輔助生殖技術(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是指對配子、胚胎或基因物質體內外系統操作而獲得新生命的技術,其包括人工授精、體外受精或胚胎移植及其各項衍生技術。目前輔助生殖技術較為成熟,但治療過程中患者易產生心理壓力,引發負性、消極情緒,同時患者面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療的不同階段及產生的不同結局,表現出不同的心理壓力[1]。因此,采取系統、全面的護理干預措施緩解患者心理壓力,減少其不良情緒發生,提高其妊娠率尤為重要。Rosenthal 效應是一種心理干預手段,通過贊美、期待等心理暗示激勵患者重拾信心,明確自我預期,進而通過自我努力實現預期效果,達到教育者的期待目的[2]。衛生保健有效數據和信息系統(health/healthcare effectiveness data and information system,HEDIS)主要搜集衛生保健和服務數據,了解患者詳細的臨床資料,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3]。已有研究將其應用于哮喘兒童、冠心病、糖尿病、膀胱造瘺患者等護理中,取得良好的護理干預效果。但目前基于Rosenthal 效應的健康教育聯合HEDIS 護理應用于ART 助孕的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Rosenthal 效應的健康教育聯合HEDIS 護理在ART 助孕患者中的應用及其對不良妊娠結局、負性情緒的影響,以期為臨床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前瞻性選取2019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襄陽市中心醫院收治的275 例ART 助孕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數字表法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137 例)和觀察組(138 例)。隨訪過程中,對照組失訪脫落7 例,觀察組失訪脫落3 例,最終對照組納入130 例,觀察組納入135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5~44歲[(31.47 ± 1.25)歲];觀察組患者年齡25~45 歲[(31.98 ±1.48)歲]。2 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均具有可比性(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一般情況以及不孕情況比較
納入標準:(1)均通過相關檢查被確診為不孕癥,且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者;(2)均為首次新鮮胚胎移植者;(3)無藥物過敏反應者;(4)無染色體異常者;(5)無生殖系統感染及復發性流產者[4];(6)年齡≥25 歲者?;颊呔橥獗狙芯浚瑫r該方案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019010)。排除標準:(1)失訪者;(2)因諸多原因未移植新鮮胚胎者;(3)合并糖尿病等內科疾病者;(4)凍胚移植者;(5)伴有心、腎及肝等功能障礙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即向患者講述IVF-ET 治療方法、注意事項等;在治療過程中,做好用藥、取卵、移植等常規護理即可[5]。
觀察組采用基于Rosenthal 效應的健康教育聯合HEDIS護理干預。HEDIS 符合我國國情,本研究根據觀察組患者具體情況對HEDIS 護理模式進行優化。(1)創立護理小組:共包括1 名護士長、3 名主管護師、1 名護師,小組成員必須掌握IVF-ET 治療的適應證、流程及相關檢查方法等,并告知患者孕期與健康分娩知識。(2)建立ART 助孕檔案:觀察組患者就診時,由小組成員收集患者的詳細信息,建立電子信息檔案,并根據以上信息及患者對輔助生殖技術助孕知識等相關內容進行評估,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3)營造輕松、和諧的就診氛圍:護理人員需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情緒狀態等,以播放輕音樂、幽默視頻等方式,創造輕松、愉快的氛圍,讓患者以輕松樂觀的心態面對診療,緩解不良情緒。(4)期望內化:護理人員應正確引導患者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通過鼓舞、表揚等方式激勵患者表達自我感受。同時醫護人員需要正確評估患者受孕情況,嚴密監測其用藥情況、不孕影響因素,以改善不良妊娠結局,促進康復[6]。(5)信息反饋:術后康復期間,將信息積極反饋給患者,為增加患者信心奠定基礎。
所有患者經護理后,均隨訪12 個月。
1.4.1 遵醫行為 使用本中心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評估患者遵醫行為,問卷包括按時用藥、合理飲食、睡眠質量及按時復診4 個項目,遵醫依從率=(依從例數/總例數)×100%,依從率越高,說明患者遵醫行為越好。
1.4.2 IVF-ET 治療相關指標 隨訪并登記2 組患者的獲胚數、優胚數、移胚數,統計并計算周期取消率、胚胎停育率、妊娠率及活產率。
1.4.3 不良妊娠結局 觀察并登記2 組患者不良妊娠結局,低體重兒率及早產率=(低體重兒及早產例數/總例數)×100%。
1.4.4 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分 應用SAS、SDS 評估患者負性情緒。其中SAS 量表包含20 個條目,采用4 級(1~4 分)評分法,50 分為分界值,50~59 分為輕度焦慮;60~69 分為中度焦慮;≥70 分為重度焦慮。SDS 量表共20 個條目,采用4 級(1~4 分)評分法,10 個正向評分,10 個反向評分;52 分為分界值,53~62 分為輕度抑郁,63~72 分為中度抑郁,≥73 分為重度抑郁。2 個量表得分與患者焦慮、抑郁程度呈正相關。
采用SPSS 23.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頻數不足5 時采用Fisher 精確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在按時用藥、合理飲食、睡眠質量以及按時復診等方面的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遵醫行為比較[例(%)]
護理后,2 組患者的獲胚數、優胚數、移胚數、周期取消率、胚胎停育率等相關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患者臨床妊娠率與活產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IVF-ET 治療的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早產率、低體重兒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護理前,2 組患者的SAS 和SDS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AS 和SD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護理前后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SAS 和SDS 評分比較(分,± s)

表5 護理前后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SAS 和SDS 評分比較(分,± s)
注:SDS 為抑郁自評量表;SAS 為焦慮自評量表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例數135 130 SDS 評分護理前63.21 ± 8.22 63.04 ± 8.19 0.169 0.866護理后46.25 ± 6.32 53.49 ± 7.18 8.722<0.001護理后44.29 ± 6.34 51.21 ± 6.89 8.531<0.001 SAS 評分護理前66.79 ± 7.56 66.47 ± 7.28 0.351 0.726
本研究對ART 助孕患者采用基于Rosenthal 效應的健康教育與HEDIS 護理聯用的護理干預措施。基于Rosenthal效應的健康教育以個體的期待、關心以及不同對待方式等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從而達到預期效果。該心理干預手段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中,能緩解患者痛苦,改善患者負面情緒,提高患者自理能力[7]。HEDIS 護理干預模式,可以讓患者精確地掌握有關ART 助孕知識。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前2 組患者心理均處于輕度焦慮抑郁狀態,SAS 和SDS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2 組患者的心理狀態有所改善,均朝積極樂觀方向轉變,且觀察組患者情緒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應用Rosenthal 效應的健康教育可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8]。不孕癥患者與自然受孕人群相比更易產生負性情緒,且以抑郁和焦慮為主[9],使得輔助生殖技術的治療效果受到影響。觀察組患者的早產率、低體重兒率低于對照組,2 組患者不良妊娠結局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基于Rosenthal 效應的健康教育與HEDIS 護理聯用能有效地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減少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其原因可能為基于Rosenthal 效應的健康教育能轉移患者的注意力,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而HEDIS 護理干預模式能提高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增強患者的信心,對ART 助孕患者康復具有重要作用[10],減少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
相關研究顯示,接受心理干預的患者優質胚胎數和臨床妊娠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心理干預能給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妊娠結局帶來積極意義[11]。本研究中2 組患者的獲胚數、優胚數、移胚數、周期取消率、胚胎停育率等指標皆無明顯區別,而觀察組患者妊娠率與活產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患者在按時用藥、合理飲食、睡眠質量以及按時復診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表明基于Rosenthal 效應的健康教育聯合HEDIS 護理應用于ART 助孕患者中,能提高患者妊娠率和遵醫行為?;赗osenthal 效應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準確掌握相關知識,積極配合治療,按時用藥,定期復查,從而提高妊娠率。
綜上所述,基于Rosenthal 效應的健康教育聯合HEDIS護理ART 助孕患者,能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改善不良妊娠結局,緩解不良情緒,但受樣本量限制,本研究結果有待擴大化的多中心試驗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