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凱,包小妹
(東南大學 成賢學院,南京 210088)
我國經濟發展模式正在從出口導向型增長向消費拉動型轉變。從三大需求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和拉動來看,除了2020 年因新冠疫情而導致的消費萎縮以外,在2016-2019 年的四年期間,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平均為61.13%,遠遠超過社會投資和凈出口,可見消費需求一直是國民經濟發展的第一拉動力。江蘇省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人均收入水平均居于全國前列。能否拉動消費需求的購買力,擴大省內消費市場,帶動省內消費需求,升級省內消費結構,將是江蘇在未來保持經濟發展活力的關鍵。同時,伴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外部環境惡化等因素的涌現,我國參與全球貿易的傳統競爭優勢明顯削弱,同時新的競爭優勢尚未形成。在這一背景下,商務部等多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擴大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主動擴大進口,促進國內供給體系質量提升,滿足人民群眾消費升級需求,實現優進優出”。由此可見,通過擴大進口來改善有效外部供給,是實現消費升級的重要舉措。
李卓陽和李龍(2021)指出,消費升級指的是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居民消費支出結構發生的變化。從目前有關消費升級的文獻來看,現有研究也多集中于消費結構和消費層次的變化。顓孫書勤(2019)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將消費升級理解為從對產品最基礎的生理需要向更高層次需要的轉移。本文認為,消費升級的本質是消費者福利水平的提升,涉及消費結構、消費品質、消費渠道、消費形式等多個范疇。
可支配收入的高低是影響消費需求的主要因素,收入分配狀況也會影響居民的消費意愿。根據統計數據(見表1),2016-2020 年期間,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為28 188 元,江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為37 573 元,比全國水平高33.29%。同時,統計數據(見表2)也表明,2016-2020 年期間,全國人均消費支出的平均值為19 610 元,江蘇人均消費支出的平均值為24 705 元,比全國水平高25.98%。統計數據證明,可支配收入與消費需求之間確實存在直接的正向變動關系。但是,江蘇省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國水平的幅度要大于人均消費支出高于全國水平的幅度,說明江蘇省居民的消費傾向要低于全國水平,仍有較大的消費潛力有待挖掘。
表1 江蘇省與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較(2016-2020)
表2 江蘇省與全國人均消費支出比較分析(2016-2020)
《江蘇省市場消費環境指數研究報告》從安全度、誠信度、便利度和維權度4 個一級指標綜合考察了江蘇省市場消費環境狀況。按照消費環境指數排名,江蘇省13 個設區市消費環境指數平均分為87.15,說明江蘇省整體消費環境良好,并且江蘇省整體市場消費環境在不斷改善。同時,蘇南地區的南京、蘇州、無錫、常州消費環境指數高于平均分,但與蘇中、蘇北各地市的差距在逐步縮小,說明江蘇省各地市之間的市場消費環境水平得到一定提高。
表3 江蘇省市場消費環境指數排名
當前,高端消費品市場供需失衡的問題非常嚴重。根據國家統計局核算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時的分類口徑,居民消費可以分為食品煙酒、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娛樂、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務八個類別。剔除服務性消費和其他非實物消費,中高端消費品主要包括家具及室內裝飾品、個人護理用品、交通工具、教育用品和文娛耐用消費品等。而我國消費品制造能力雖然強,但創新能力不足,技術水平和制造工藝的落后以及品牌建設滯后導致低端產品供應過剩,中高端產品供應不足,供需矛盾日益凸顯。在短期內國內供給不能滿足中高端消費需求的情況下,通過進口增加外部有效供給成為必然選擇。以2019 年和2020 年的數據(見表4)為例,以人民幣計價的江蘇省進口消費品總額分別為1 885.0 億元和1 964.5億元。其中,化妝盥洗用品、珠寶、車輛、光學、醫療設備、鐘表、樂器等中高端消費品占比在80%以上,說明外部供給偏向于滿足省內居民的中高端需求,擴大進口有能力填補中高端消費需求的供給缺口,升級消費層次。
表4 江蘇省進口消費品海關分類表
進口產品一般是國內沒有或者國內雖有但存在差異的產品。進口產品可以培養新的消費增長點,擴大消費市場規模。根據波斯納的技術差距理論,新產品一般率先出現在技術領先國家,在其他國家掌握這種技術之前,技術領先國家可以向其他國家出口這種產品。伴隨著技術的轉移和擴散,其他國家模仿并達到與創新國家相同的技術水平,對新產品產生需求后,技術差距消失,貿易隨著消失。也就是說,進口可以催生新的消費需求,一旦這種需求趨于成熟,就會產生擴大消費市場規模的可能性。具體到江蘇省,省內消費者的進口需求集中于中高端消費品,此類消費品的收入彈性較高,考慮到江蘇人均收入水平較高,從進口新產品到產生對新產品需求的時間較短,即需求時滯較短。同時,江蘇省進口貿易以外商投資企業為主體,這類企業技術轉移的渠道比較通暢,消化新技術的能力較強,因此模仿時滯也較短。從這一意義上來說,擴大進口將有較強的需求引致效應,有利于擴大消費市場規模。
為了深化消費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消費品標準和質量,國家一直在大力推進消費品質量標準建設。事實上,根據國家標準委發布的消費品安全國內外標準對比結果,我國消費品安全標準與國外相比總體水平已然不低,甚至有些標準在物理安全要求上比國外標準還要嚴格,但在化學安全要求方面,我國與國外標準有顯著差距。具體而言,我國涉及化學危害的消費品標準以產品為線索,局限于某一個行業,不能覆蓋前后全部產業鏈。因此,為建立廣覆蓋、強約束的產品質量標準,關鍵在于轉變標準化理念,引領標準化理念向國際看齊。首先,擴大進口帶動行業提高標準化水平,加快消費品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的步伐,倒逼國內消費品生產者制定高于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在重點消費領域尤其是新興消費領域,完成從跟隨者向創新者、領跑者的轉變。其次,擴大進口增加國內消費者接觸國外優質消費品的機會,引領消費理念向安全、智能、綠色、環保轉型。為適應消費理念的變革,響應高層次的消費需求,國內消費品勢必將提高質量創新能力,加強標準實施情況監督,從而再次帶動消費品質量標準建設。
2018 年11 月,在上海舉辦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為各國參與國內市場提供了重要的開放型合作平臺。江蘇省的消費品供需失配問題突出,同時消費品供給質量與發達國家相比也存在客觀差距。因此,在長三角合作機制的框架內,充分利用好進博會的溢出效應,進口更多的國外優質商品,彌補省內供給的不足,提供多渠道的優質外部供給,有效促進江蘇省的消費升級。此外,進博會推動消費升級的意義還在于以高端消費需求推動創新,繼而革新消費觀念,打造新的消費業態,比如進口更多的綠色產品、節能產品等,引導省內居民形成綠色消費、環保消費的理念,同時倒逼省內企業對標國際環保、節能標準,達到優化內部供給的目的。
江蘇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居于全國前列,但經濟和收入的增長并不直接等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經濟增長才具有社會意義。目前,江蘇省的消費品供給不能充分滿足高層次的消費需求,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中高端需求旺盛,但內部供給層次偏低;二是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消費需求因繁瑣的進口環節和較高的進口成本而受到抵制。因此,應增加進口化妝品、鐘表、珠寶、車輛等中高端耐用消費品,同時繼續降低醫藥、健康、養老護理等消費品的進口稅率,簡化進口手續,充分滿足國內生活需求,有效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一直以來,江蘇省的進口貿易以中間投入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為主,消費品進口缺乏有效渠道,消費者只能通過海外代購、“人肉帶貨”等方式購買國外優質商品。因此,要推動消費升級,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須進一步拓寬國內消費渠道。例如,目前江蘇省正在不斷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等進口載體平臺的建設。截至2020年底,全省已經審批通過10 個國家級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未來應加快復制推廣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成熟經驗與做法,避免消費者舍近求遠造成的資源浪費,讓消費者在家門口就能購買到品類更豐富、價格更優惠的優質消費品。
江蘇省的進口貿易便利化水平滯后。以貨物查驗環節為例,截至2018 年12 月,江蘇省口岸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是52.58 小時和4.9 小時,雖然較前一年度大幅壓縮,但進口通關時間遠遠長于出口通關時間。因此,江蘇省應改變更加重視出口的政策導向,進一步提高進口貿易便利化水平,具體舉措包括搭建進口促進平臺、優化進口通關流程以及降低進口環節成本。2020 年12 月,我國決定設立10 個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昆山是江蘇省唯一獲批城市。在未來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江蘇省應以昆山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為依托,促進口、促消費,提高進口貿易便利化水平,完善消費品的進口管理政策,使示范區成為省內居民對接國外優質消費品的重要平臺。
綜上,無論是從居民收入水平還是從消費市場環境來說,江蘇省均具備較好的消費升級基礎。同時,擴大進口可以為本地需求提供有效的外部供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消費市場供需失配的問題。因此,只有擴大進口規模,改善進口商品質量,暢通進口渠道,提高進口便利程度,才能使消費升級成為拉動江蘇省經濟增長的有效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