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名詞釋義】
數字文化圍繞全面建成新時代文化強市的目標,聚焦拓展數字化思想輿論陣地、提升文化事業數字化服務能力、增強文化產業數字化創新活力3個板塊,全面梳理宣傳思想文化領域核心業務,設置理論引領、輿論引導、文化惠民、文明建設、文產發展5條跑道,推動宣傳思想文化領域體系重塑、機制重構、高效協同,不斷滿足新重慶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對美好文化生活新需要。
2023年4月18日,大雨滂沱,街上行人、車輛甚少。江北區居民賴麗捧著手機蜷縮在家里沙發上,云端運動步數卻超過了1萬步——此時此刻,她正在紅巖魂陳列館里“云游”。
數十個720度全景虛擬現實場景,上百個革命先烈故事,上千張高清大圖,加上音視頻解說,賴麗足不出戶,卻“沉浸式”游覽完了陳列館,這讓她驚嘆連連。
“在數字化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云’端逛館成為我們休閑娛樂的‘新常事’。”賴麗感慨。
得益于數字化賦能,文化的邊界正在不斷擴展。
“科技”加持:一件文物即一場展覽
從線下搬到線上,只是數字技術為文化帶來的最基礎改變。
在紅巖革命紀念館“紅巖記憶”數字體驗廳內,來自北京的游客李浚正戴著VR眼鏡,穿梭于20世紀中期的重慶街頭巷尾,報童的叫賣聲、纖夫的號子聲、長江的浪潮聲不時在他的耳畔回響。
“沒想到革命紀念館這么‘潮’,我真真切切地進行了一次時空穿越。”李浚十分激動。
離李浚不遠處,一幅15米長、3米寬,共描繪了93位人物畫像的油畫《周恩來和他的朋友們》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
這幅油畫與眾不同:這是一幅將主題創意、空間設計與數字展示技術相融合,綜合運用數字展示與系統集成技術為游客提供多人同時深度交互觀展體驗的“高科技油畫”。
“游客只需點擊屏幕上的歷史人物,該人物的簡介就會呈現在屏幕上。”重慶紅巖聯線管理中心講解員張麗佳介紹,“借助數字化展示手段,革命文化‘走出’課本、檔案館、博物館,變得更加立體生動。”
不只是革命文化。而今,重慶也正運用數字化賦能文化傳承,多維度展示弘揚巴渝文化、三峽文化、抗戰文化、統戰文化、移民文化等,不斷增強重慶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推出網上數字展覽,通過虛擬展廳線上觀展,讓人們在家中便可享受豐富的文博資源;重慶美術館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在線上推出展覽和藏品,為人們提供豐富的文旅內容;多個歷史景區創新“云旅游”體驗,利用“5G+VR”技術,打造長江索道、奉節白帝城等“5G+VR”超感景區,為游客帶來“沉浸式”旅游體驗……
“數字化背景下,一件文物可以被貼上很多標簽,當信息量足夠大的時候,人們甚至可以以一件文物為主題辦一場展覽。”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文物信息部主任趙卓說。
“IP”助力:“有意義”更“有意思”
數字化語境下的文化延伸,不只是文物展陳方式的改變,更是對文化元素的解剖、重構和二次演繹,從視頻、動畫到游戲,創意的邊界正在不斷擴展。
2022年8月22日,在2022年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 騰訊光子(工作室)旗下卡牌競技游戲《英雄殺》與重慶大足石刻聯動,發布聯動合作紀錄片,以IP共創講好大足石刻故事的合作項目正式啟動。
《英雄殺》手游圍繞大足石刻的故事,設計新增了15個關卡挑戰。玩家可通過關卡故事背景、NPC(非玩家角色)對話等方式,了解大足石刻跨越數朝的修建歷程。游戲同步創作出韋君靖、趙智鳳等5位石刻守護英雄的數字形象,將這些石刻匠人的傳奇故事在游戲闖關劇情中一一呈現。此外,《英雄殺》手游美術團隊創作出14幅手繪背景圖片,用更生動的數字內容形態,呈現出大足石刻壯闊的摩崖造像景觀以及精湛的石雕藝術。
無獨有偶。
2022年1月11日,巫溪縣與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啟動了“尋秘山海經·巫溪靈山”數字生態共創計劃。該計劃以騰訊公司開發的游戲為載體,在線上高度還原靈巫洞、紅池壩界碑等巫溪縣地標級景觀,以及象征著巫咸文化的十巫文化符號元素等,推廣巫溪文旅資源,探索縣域文旅產業數字化轉型的路徑。
經過半年的推廣宣傳,“尋秘山海經”主題文旅季取得良好成效,超1500人次領取景區游玩優惠券,巫溪景區在線購票量提升13倍,整體拉動本地消費近30萬元,吸引超過3000萬網友關注巫溪,并拉動超200萬網友線上“打卡”巫溪景區。借助數字娛樂的傳播優勢,悠遠的巫咸文化走出了大山、走進了大眾視野。
“下一步,我們將深化數字化轉型,讓廣大游客線上線下都能觀賞巫溪美景、探秘巫咸文化。”巫溪縣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負責人表示。
“數字”深耕:既有規模又有特色
盡管有數字助力,文化發展形態愈發精彩紛呈,但重慶數字文化建設仍道阻且長。
“和發達地區相比,重慶數字技術起步較晚,區域間發展不平衡,數字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率仍然偏低。在數字文化領域,同質化產品競爭較為嚴重,缺乏特色產品和自主創新。數字出版、數字影音、游戲動漫等領域缺乏龍頭企業帶動和市場土壤支撐。”重慶數字創意產業園相關負責人說。此外,從區域分布來看,中心城區仍然是數字文化產業主要聚集區,重慶城鄉居民之間還存在著顯著的數字文化鴻溝。
問題即答案。
“接下來,我們將完善產業布局,引導各區縣差異化發展、優化數字文化產業空間布局,既突出規模效應、又實現錯位發展;加強園區建設,引導兩江新區、渝北區、永川區、重慶經開區等重點區(開發區)布局和培育一批年產值超50億元、百億元的數字文化產業重點園區;培育市場主體,在重點景區和文商旅綜合體打造一批沉浸式互娛新場景,促進數字文化線下消費。”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展望道,重慶還將聯合四川共建成渝數字文化產業集群,培育數字文化區域增長極。
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正邁進一個更加繁榮自信的文化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