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菁菁


隨著全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智慧社區及智慧安防小區建設等重點工作的持續推進,預計未來數年智慧安防在社區樓宇領域將保持高速穩定發展。
智能門禁、數字物管等信息化服務,如今已走進越來越多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人臉識別進出小區門,3秒即可刷臉通過;突然下雨趕不回去,能通過APP迅速聯系物管幫忙收衣服;智能家居安防系統與物管聯網,業主不在家時可開啟外出模式,一旦家里出現陌生人的活動軌跡,會自動觸發警報,通知保安迅速上門查看……
社區,一個城市的縮影。在加速推進城市化建設的過程中,建設現代化、完善的智慧社區是關鍵。進入到人工智能技術逐漸普及的“十四五”期間,隨著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上日程,刷臉通行、一鍵報警、自動化訪客管理、全景監控布局……便捷、智能又安全的場景正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一大批遍及全國各地的智慧社區正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2023年開年以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陸續公布省級年度重點建設項目名單,據目前已披露的福建、廣東、河北、山東、四川、上海、天津、寧夏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計劃來看,總體項目數量約6217項,總投資超19萬億元。其中涉及不少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社區舊改等相關場景,千萬級和百萬級項目分散,總體上體量可觀,整個安防行業熱情高漲。
多重利好驅動下,智慧安防行業迎來發展新機遇。
智慧安防讓居民生活更安心
“下班回來不用翻包找門禁卡,刷臉就能進;電動車放在小區里再也不擔心被偷電瓶,攝像頭可以實時監控……”從2022年開始,家住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怡和城市家園小區的居民李女士,切身感受到了小區內生活的便利、治安的變化。這些變化要歸功于智慧安防小區建設。
社區是城市的最小管理單元,承載著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良好的社區治理能夠增強社區凝聚力,維持社區安全穩定,增進社區成員社會福利,推進社區發展進步。而安全可以說是社區治理最重要的一環,直接關系到了居民的切身利益。
在傳統的社區里,通常出入社區和住宅單元都是使用鑰匙或門禁卡。對于一些老人和孩子來說,經常會出現忘帶鑰匙或門禁卡的情況,導致無法自如出入社區和家門。而且一旦鑰匙或門禁卡遺失,可能會被不法分子利用,為社區帶來安全隱患。
如今,智慧社區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直擊社區服務的痛點和盲點。AI識別、高空拋物實時監控、設施設備的物聯網感知……這些“智慧”場景正不斷改善著居民生活。
“人臉識別成功,請通行……”隨著AI人臉識別系統“嘀”的一聲,小區門自動打開,居民順利進入小區。在山東省壽光市洛城街道萬華社區,想要進入小區,必須經過智慧人臉識別系統的“同意”。“智能門禁”看似普通,卻藏有“大智慧”,小區智能門禁系統用“人臉”代替門禁卡,攝像頭采集人臉信息后,與后臺人臉模板進行比對,確認是社區或樓層住戶才會自動開門。通過收集的大數據信息,社區工作人員能第一時間掌握進入社區人員的基本信息。
高空拋物,是困擾高層住宅居民的一個難題。近年來,各地通過數字化手段對高空拋物進行智慧監測,實現對高空拋物的主動追溯并完成預警,讓高空拋物無所遁形,24小時保障居民“頭頂上的安全”。
“以前發生高空拋物,我們需要挨家挨戶去問,取證非常困難,最后只能不了了之。”江蘇省連云港市世紀鳳凰城小區物業管理人員王經理說,“高空拋物智慧眼”監控真有一眼掃百戶的感覺,事后取證指認非常方便,極大威懾了拋投人員,減少了高空拋物事故發生。“有了這些智能攝像頭,再也不擔心高空拋下的物品了,我們在樓下散步都安心多了。”對于小區安裝的“安全衛士”移動高空拋物“智慧眼”監控系統,世紀鳳凰城的住戶李女士連聲稱贊。
在北京市海淀區志強北園小區,偏僻的角落加裝了聲音識別裝置,設定了“救命呀”“搶劫啦”等關鍵詞和聲音分貝值,當有人遇到危險大喊“救命”時,系統就會彈出預警,5G高通量的攝像頭即可進行快速、高分辨率的圖像抓拍,民警的手機也會同時接收系統推送的信息,及時趕到事發現場。
在城市社區建設未來化智能化的今天,社區安防顯得尤為重要。如今,隨著各地推動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區規劃建設、管理服務深度融合,越來越多的智慧元素正在融入智慧社區平臺,人們也越來越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的便利安全。
智慧安防的新機遇
安防行業是利用視頻監控、出入口控制、實體防護、違禁品安檢、入侵報警等技術手段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防范應對各類風險和挑戰,構建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維護國家安全及社會穩定的安全保障性行業。
在我國,安防行業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發展起來的一個產業。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安防行業完成了一場脫胎換骨式的變革。至今,中國安防行業已初步建成了專業門類齊全、產業鏈完善、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創新能力日益提高、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的一個高新產業。
“十三五”以來,我國安防行業涌現了許多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保持了中高速增長的勢頭。中國安全防范產品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安防行業總產值達到7950億元,“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率達到了10%以上。
現階段我國正處于高速的城市更新升級進程之中,特別是與安防發展關系密切的平安城市、智能化交通建設等政策的實施,以及公眾安防意識的增強,使中國安防行業保持了較快的增長勢頭。
根據中國安全防范產品行業協會的預測,未來幾年國內外對安防技術產品的基本建設需求、系統的升級換代需求以及新業態的拓展都將保持穩定增長的趨勢,安防市場需求旺盛,預計“十四五”期間中國安防行業年均增長率達到7%左右,2025年全行業市場總額達到1萬億元以上。
作為AI+智慧安防的主要應用場景之一,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AI賦能智慧城市有了新的落地應用,那就是社區。
隨著近年來政策加持及技術進步,智慧社區安防健康快速發展。
2020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6部門聯合印發《綠色社區創建行動方案》,提出“提高社區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包括推進社區市政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和安防系統智能化建設,整合社區安保、車輛、公共設施管理、生活垃圾排放登記等數據信息,推動門禁管理、停車管理、公共活動區域監測、公共服務設施監管等領域智能化升級等。
2022年7月2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網站公布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相關部門編制的《“十四五”全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提出:加快推進智慧社區建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社區建設管理中的應用,實現社區智能化管理。
智慧社區是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5G、數字孿生等技術,以社區人、事、物等要素為本,圍繞居民居住質量、環境、安全、利益等要素,促進社區居民互動互助,提高社區管理與服務的科學化、智能化、精細化的一種創新運營與建設模式。
智慧社區包括智慧安防、智慧消防、智慧醫療、智慧物業、智能停車、智能快遞、智能家具、智慧養老等多行業市場板塊。智慧社區建設為諸多行業帶來巨大商機。智研咨詢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智慧社區產業主要細分領域包括智能家具、視頻監控設備、通信產業、射頻識別產品(RFID)、社區服務等。2021年,國內智能家具、視頻監控設備、通信產業、RFID行業所占智慧社區市場份額分別為23.5%、11.2%、5%、16%,社區服務及其他行業市場所占市場份額比例為58.7%。
隨著全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智慧社區及智慧安防小區建設等重點工作的持續推進,預計未來數年智慧安防在社區樓宇領域將保持高速穩定發展。
與此同時,市場競爭和行業洗牌不斷加劇,安防產業市場格局正在加速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