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達焜



“多虧了馬警官!我們有困難就找他,他準能幫大家協調解決。”近日,社區居民張大爺聊起近年來小區生活環境的變化,對社區民警耐心細致的工作贊不絕口。張大爺所說的馬警官,就是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花園路派出所牤牛橋中央新影社區民警兼社區黨委副書記馬福屹。
今年49歲的馬福屹,1993年3月入警,多年來一直從事巡邏工作,2019年9月開始擔任社區民警。三年多的社區經歷中,馬福屹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努力辦好與民生相關的每一件小事、急事和難事,探索創造更多依靠基層、發動群眾、就地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的途徑和辦法,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最大限度地把各類矛盾化解在社區、消除在萌芽狀態。
自擔任社區民警以來,馬福屹把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了社區,每天跑社區、走商鋪、訪單位,日行兩萬步,不斷地用腳步丈量著社區的大街小巷。而這樣“腳踏實地”的努力也收獲了居民的信任。社區居民、物業保安、居委會干部紛紛加入他建立的13個轄區警民聯系微信群。轄區里發生的大事小情,他總是能第一時間知曉。馬福屹常說:“社區好比一棵樹,民警是樹根,居民是土壤。只有深深地植根于土壤之中,樹才能枝繁葉茂。”如今,他在社區居民的心里深深扎下了根,成為了社區矛盾糾紛的化解者、和諧穩定的守護者。
知民情 他用真心服務群眾
牤牛橋中央新影社區轄區面積0.17平方公里,實有人口5000余人,為開放式老舊小區,管理難度較大。接手社區之初,面對陌生的社區工作,如何做實基礎工作,如何滿足百姓需求,是馬福屹一直思考的問題。他認準了自己的角色定位:為群眾服務!每天一大早,馬福屹就帶著筆記本和警民聯系卡,挨家挨戶走訪,不但摸清了轄區居民的基本情況,就連誰家老人獨居、哪些商戶之間有口角糾紛等,他都牢記在心。無論多晚,只要手機一響,馬福屹都會回應群眾需求,耐心為大家答疑解惑。
2022年6月,馬福屹發現小區居民普遍反映小區內電動自行車充電樁數量少、收費高、使用率低、充電不便等問題。馬福屹充分發揮“穿警服的副書記”作用,會同居委會、物業、安裝公司多次召開現場會進行協調。但是,個別居民因為充電費用問題還是不接受在公共區域為電動車充電,不定期地從自家窗戶往外拉線給電動車充電,存在著極大安全隱患。
為了保證居民安全充電,馬福屹又積極聯系城管、街道安辦、居委會、物業、安裝公司,共同召開聯席會,商討解決使用民用電充電的收費標準。經過反復論證協商,最終于2023年2月達成一致意見,徹底解決了居民拉線充電的消防安全隱患。“太好了!這下子充電問題解決了!既方便又省錢,謝謝馬警官!”社區居民李先生拍手稱贊。馬福屹與物業和安裝公司協調,下一步將在社區內加裝集中充電樁,保證每家每戶都能安心充電。
和馬福屹共事多年的勤務輔警范偉表示:“馬哥這些年來教導我,工作要認真負責。無論是完成日常基礎工作,還是面對社區群眾的需求,都要不打折扣高質量地完成!”
解民意 他辦好實事感動群眾
社區工作中遇到的大部分都是“小事”“小情”“小案”,但馬福屹都會認真對待,用百分百的工作熱情,為轄區群眾排憂解難,讓群眾滿意,也贏得了群眾支持。
2022年11月,社區居委會向馬福屹反映情況:一住戶在樓道內囤積了大量蔬菜、雜物。對門住戶是獨居老人,臥病在床,有時外出就醫看病,需要用擔架移動老人。但樓道狹窄,十分不便。兩家多次發生爭吵,矛盾一直未得到解決。得知情況后,馬福屹及時上門多次溝通。對門住戶是一對80多歲的老夫婦,對清理工作不理解、不配合。馬福屹聯系到對方的兒子與兒媳,講明利弊關系,讓家人共同勸說老人。之后馬福屹又多次上門和老夫婦溝通,在其子女的幫助下,最終老夫婦把樓道內囤積物清理,恢復了樓道的通暢,解決了兩家糾紛問題。雙方都對馬福屹的工作表示非常滿意。
社區物管會負責人戴書記表示:“有馬警官在,我們心里特別踏實。不管社區發生大事小事,他總能第一時間趕來,并積極協調解決,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事件的利弊向社區居民講明白、講透徹。他將自己融入社區,獲得社區居民的認可與稱贊!”
紓民困 他化解矛盾調和群眾
為踐行好新時代“楓橋經驗”,建設和諧穩定的平安社區,馬福屹堅持“調小糾紛,促大和諧”的工作理念,用自己的細心、耐心、熱心,換來老百姓的信任和擁戴。社區居民表示,只要有事找到馬福屹,無論大小,他一定會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復。
“馬警官,您快來一趟吧,我家樓上、樓下鄰居吵架了。”社區居民向馬福屹打電話求助。2022年夏天,某單元二層業主因裝修更改廁所供暖管道與樓上三層業主發生爭執,雙方互不謙讓。為化解矛盾,馬福屹積極協調水暖公司、雙方業主進行現場實地踏勘,并多次與三層業主電話溝通,后又約其見面做工作,但仍然未能解決。可是,馬福屹并沒有氣餒,最終協調水暖公司請求法律援助,與居委會召開協調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講明利弊關系,普及相應法律知識。在多方力量促成下,雙方業主達成和解,矛盾問題得到圓滿解決。今年供暖季期間,在馬福屹的協調下,二層業主廁所供暖管道裝修完畢。第二天,全樓居民順利供暖!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在馬福屹的努力下,問題都一一得到有效解決。“社區矛盾基本都是小矛盾,但調解不當,就可能更加激化,從而轉化為案件。”多年的實踐經驗,讓馬福屹深有感觸。“平日多和群眾打交道,掌握他們的需求,矛盾化解起來就得心應手。”馬福屹的門道就是找出“癥結”所在,從而對癥下藥。
排民難 他筑牢“反詐墻”保護群眾
除了當好群眾的“調和劑”,馬福屹還將自己變成了一堵“反詐墻”。面對高發的電信網絡詐騙、養老詐騙等案件,他將真實案例整理在一起,定時發送到13個轄區警民聯系微信群內。哪類人群容易被騙,哪些時間段案情高發,如何具備更強的反詐意識……每一個生動的案例背后,都緊跟著馬福屹的經驗總結。不僅如此,他還每天都在朋友圈轉發反詐知識“小課堂”,利用每月居委會黨員大會等機會定期向社區居民講解法律知識,提升了群眾的防范意識和識騙能力。
每天見到馬福屹,他都是精力十足的樣子,笑容總掛在臉上,將自己最積極、最樂觀的一面展示給大家。他一天都圍著工作轉,不是在警務室,就是在居委會;不是在見群眾,就是在去見群眾的路上。他用雙腳走過的地方,少了吵鬧、糾紛、矛盾,多了平安、穩定、幸福。當群眾急難愁盼得到解決后露出滿意的笑容、說出感激的話語時,是馬福屹最自豪的時刻。正如馬福屹說的:不負群眾就是不負職業,不負身上的這身警服。
馬福屹說:“群眾的認可是我前行的動力。”作為社區民警,雖然沒有偵破案件后的鮮花掌聲,但人民群眾的信任就是最高褒獎,人民群眾的期盼就是工作的最大鼓舞和鞭策,人民群眾滿意就是堅持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