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4年春,為紀念在半塔保衛戰中犧牲的烈士,安徽來安縣決定修建半塔烈士紀念塔,并請時任保衛戰指揮員的張云逸為紀念塔題寫碑文。
半塔地處蘇皖兩省交界處,戰略位置十分重要。1940年3月,國民黨江蘇省政府代主席韓德勤趁新四軍在津浦路西作戰,路東地區防守空虛之機,調集上萬兵力,企圖將新四軍2000余名留守人員一舉消滅。
時任中原局書記的劉少奇,號召同志們“忍受一切困難,為粉碎頑固派的進攻而流盡最后一滴血”。在張云逸的指揮下,新四軍指戰員浴血奮戰七晝夜,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
接到題寫碑文的邀請后,張云逸認為,少奇同志當時是中原局書記和新四軍政委,理應由少奇同志題寫碑文。張云逸寫信懇請劉少奇為半塔烈士紀念塔題寫碑文。劉少奇覺得自己題寫碑文并不合適,回復“還是云逸同志題寫碑文為好”。見無法推脫,張云逸在認真思考和多方征求意見后開始撰寫碑文。碑文寫好后他修改了多次,最后到中南海請劉少奇提意見。
在碑文的署名問題上,劉少奇堅持只署張云逸一個人的名字,他說:“張老,整場戰役是你指揮的,理應署你的名字。”張云逸最終未能拗過劉少奇,只好署了自己的名字。但在整篇碑文中,他沒有寫關于自己是此役指揮者的只言片語,只提到自己是半塔保衛戰的參與者。(摘自《文史博覽》,文/張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