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平
一
洋溢在燦爛的花開時節,漫山遍野的春光乍泄。全是金色的閃著光暈、帶著光澤的青春之葉在整個時節飛舞,飄灑。
我是安靜的,世界也是青春的。可不諳世事的青澀,見人臉就會不自禁變紅的稚嫩,留著一個短發學生頭,還有故作成熟的穩重、謹慎和不明就里,我坐在辦公室里,上班了。
幸運的是辦公室有一起辦公的兩位兄長,一位是學識淵博的老大學生,一位是才高八斗、激情永不凋謝的宣傳部部長。一位講古詩古文,一位講現代文學大作;一位講人生歷盡的苦,一位敘說遇見的情;一位講遠方和詩,一位講現在的通達和明世……
年少時,悄無聲息的浸潤和教誨至今還悄悄沉浸在靈魂里,時不時地浮現出來……
二
“讀古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事事得歡心為本,養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宴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曾國藩的“八本”被敬雪先生用毛邊紙抄成小楷,做成小札,被兄長放在辦公桌玻璃下一隅,悄悄地,靜靜地陪伴著一年四季。我每日都要瞧上一眼兩眼,越看越心生敬畏,對那札,對那人和那人的書中世界……
三
閑時,談論汪曾祺。大家啊,大家,老兄長嘆著,品味著,感慨著。我兄長的反復咀嚼和品味惹得我課下將大家大作讀來翻去,可年少缺乏對生活的積累和沉淀,不能體會大家的自然質樸,于平凡中透著渾然天成和大氣。但始終無法忘記,無法釋懷。人到中年,翻閱大家之作,細細體悟,才更覺“汪曾祺先生其文,樸質低調,不浮不沉,就像那米粒兒,普普通通,碾開它雪白雪白的,吃了它,不燥不膩,營養還豐富,是個人都離不開它。”(揚子江文)。汪先生最喜兩句宋詩“頓覺眼前生意滿,須知世上苦人多”。“汪老師寫的是苦人的事,話是苦人話,不做作,不矯情”。更能引起中年的我的共鳴,才更深一層理解和體會“苦海無涯”之境地和緣由。想那苦海無緣由、無邊際,海水苦澀,任由那苦命的人兒漂泊無依,可不就是無涯嗎?這,才是人生之常態。更多了一份對人生的沉靜和從容,對汪老更多了尊崇和敬意。兄長指引,相伴半生……
“如果你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兒坐一會兒。它們很溫暖,我注視它們很多很多日子了,它們開得不茂盛,想起來什么說什么,沒有話說時,盡管長著碧葉。你說我在做夢嗎?人生如夢,我投入的卻是真情。”讀著這樣的文字,歷盡人世間千般的苦,卻有如此溫情的剎那,更是多了沁人心脾的會意和溫暖,仿佛看到了一個清澈的靈魂與你相伴!
四
人生年少也就幾年,兩位兄長的博學和才華為我開啟一窗一門,才知世上如此才情品位之人也存種種不易。
部長才華橫溢,仍會在不經意間一聲嘆息,仿佛有千斤重壓之下才有的壓抑凝聚而成的嘆息。短促的嘆息常常如沒有規律的叩門來襲。年少青春,常常瞪著眼睛,撐著脖頸,扭頭看他,不明白有什么不舒暢,有什么不痛快!我瞪大眸子里看到的是他的才情、激情和滿滿的本事,卻無法體會一個經歷風雨的男人的傷痛和遺憾!
大學生兄長內斂沉靜。也會在偶爾下班前長長地舒口氣,“唉—”,下班嘍!頹唐中伴著閑適,蹉跎中少了情懷。一方情懷無處拋灑,滿腹詩書無處施展,伴著瑣碎的日子,日日迎著晨光上班,踏著余暈淡然而去……
兄長的痛惜少年時無法體會,更無法安慰。善意的人、失意的人、激情的人、傷痛的人幾番交替,淡淡地融在長吁短嘆里……幾多惆悵,幾多失意,幾多情懷,也在我記憶中,偶爾一剎那閃現。
五
正值中年,摻雜了灰白的發絲,藏在披肩發里,騙得了別人,卻騙不了自己。惶恐之余,常常感慨半生碌碌無為。一日,下班后,天氣在秋末淺冬里異常的好。太陽斜斜地掛在西邊,金碧輝煌地灑在我的身上。天氣如此之好!我站在孩子的校門口,心里極溫潤地等待著。卻毫無緣由地情不自禁地發出一聲短促的嘆息!那種無緣由的不明就里的無奈的不知所措的嘆息……
留在記憶里的嘆息也不知不覺間地如期來臨!
六
半生碌碌,窮其追尋,追尋什么?覓渡,覓渡,渡何處?年輕時的理想蹉跎在迷茫中,殘存的斗志快在煙塵中喪失殆盡。什么詩情畫意,什么情懷蒼生,什么快意恩仇,也只遙遙相望,無問東西。剩三餐、兩孩、一眠。若還有嘆息,豈不是好事!是不是還有賊心不死的壯懷和志氣,還有沉著冷靜的想法和無法泯滅的希望?!
年輕時的理想說來可笑,希望自己在列國游學,學文藝復興時的繪畫,學巴黎的時裝,學美國華爾街的金融……什么都想學,學什么都愿意。徜徉在學院內,至止學美學夠!何其美哉!年輕時還有滿滿的一股氣蘊在胸中,但遇有一少年得志之人,心中不慌,靜靜佇立,笑言不語。年輕時還有鋒芒,還有爭取,連開車時,方向盤都攥得緊緊的,生怕別的車擠進前去,又生怕跟得太緊追了前車的尾……
年輕時拼命隱藏的傲嬌不知什么時候悄無聲息地漏了氣。
七
中年才知嘆息!
情淡了,路遠了,星稀了,山高了。
人未了……
嘆息這顆種子疏離地種在心田,默默地潛滋暗長,跟隨了少女,淺淺地結在額頭的絲絲白發中。許了容顏,嫁了時光。宛如那誰也無法阻擋的蜿蜒大河,乘勢而來,逶迤而去!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這嘆息是愁苦。白發悲明鏡,青春換敝裘。這嘆息是遺憾。鏡中已覺星星誤,人人不負青春自負。這嘆息是惋惜。朝來庭下,光陰如箭,似無言,有意傷儂。都將萬事,付與千鐘。任酒花白,眼花亂,燭花紅。這嘆息是萬事俱空,千杯飲。
但唯有“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風清,憂患凋零。老去光陰速可驚。鬢華雖改心無改,試把金觥。舊曲重聽。猶似當年醉聽聲”。這嘆息是心依舊,才是我心無法改變的初衷。任由心境變遷,人兒還是那個人兒,葉兒還是那片葉兒。綠了蔥蘢,綠了這丘壑,這山川。
責任編輯 楊艷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