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芳,王宇翔,薛改琴,郭榮榮,苗 燕
山西省腫瘤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山西醫院,山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超聲室,山西 太原 030013
肝臟上皮樣血管內皮細胞瘤(hepatic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HEHE)是一種罕見的肝臟原發性血管源性惡性腫瘤,發病率較低,占肝臟原發性惡性腫瘤的1%,無特異性臨床表現,術前超聲診斷困難。現對2012年1月—2022年1月山西省腫瘤醫院收治并經手術后病理學檢查或肝穿刺活檢確診為HEHE的9例患者的臨床指標及超聲表現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HEHE超聲聲像圖特征,并進行相關文獻復習。
收集2012年1月—2022年1月于山西省腫瘤醫院行超聲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檢查并經穿刺活檢或手術后病理學檢查證實為HEHE的患者9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年齡28~63歲,平均年齡(44.11±12.52)歲。8例均因上腹部不適就診,僅1例為體檢發現。腫瘤均為多發,且均伴有轉移,其中1例轉移至房間隔,經隨訪得知3例死亡。所有患者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均正常,僅1例女性患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腫瘤相關糖類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測值輕度升高,其余患者CEA、CA19-9正常,其中有2例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檢測,指標明顯升高,分別為2 088.02、1 533 pg/mL。生化指標及傳染病系列檢測均正常。病理學檢查結果除1例為手術切除外,其余均為穿刺活檢獲得。病理學檢查鏡下可見大量增殖的樹突狀或上皮樣細胞,細胞質呈嗜酸性;免疫組織化學:CD34(+)、CD31(+)、ERG(+),Ki-67增殖指數1%~30%。
采用意大利Esaote公司的MyLab Class C、荷蘭Philips公司的iU 22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使用頻率為1~5 MHz的凸陣探頭。造影劑使用意大利Bracco公司的聲諾維(SonoVue)。CEUS前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CEUS時采用雙幅對比造影界面,機械指數(mechanical index,MI)為0.05。CEUS的10~30 s為動脈期,31~120 s為門脈期,>120 s為延遲期,實時觀察病灶的位置、數目、大小(多個病灶測量最大病灶)、內部回聲、邊界、形態、血流信號,以及病灶在各期的強化程度及強化模式等情況。
9例患者腫物均為多發占位性病變,位于肝被膜下或緊鄰肝內血管(呈“棒棒糖樣”),所有腫物形態尚規則,內部回聲不均勻,腫物體積約0.5 cm×0.5 cm×0.5 cm~7 cm×5 cm×4 cm。1例為高回聲伴聲暈,其余為低回聲;2例邊界不清,7例邊界清(圖1)。
圖1 HEHE常規超聲表現
9例HEHE CEUS表現為動脈期環狀高增強,且增強強度稍低于肝實質,門脈期及延遲期為低增強伴中心局部持續不增強,增強模式表現為“快進快出”(圖2)。
圖2 HEHE CEUS表現
HEHE是一種起源于血管內皮細胞的惡性腫瘤,以存在上皮樣血管內皮細胞為特征,其發病原因及發生機制尚不明確,被認為是一種中低度惡性腫瘤,惡性程度介于血管瘤和肝血管肉瘤之間[1]。HEHE好發于成人,尤其好發于30~50歲人群,女性居多,平均年齡41.7歲[2-4];本研究中女性居多,且平均年齡為44.11歲,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本研究患者腫瘤標志物CEA、CA19-9、AFP測值僅個別患者的腫瘤標志物測值有所升高,其余均正常,與文獻[5-6]報道相符。本研究中有2例行VEGF的測定,指標明顯高于正常范圍,該指標對于HEHE的診斷可能有一定的價值,但其是否具有特異性,還需要大量的樣本進一步探究。
HEHE病理學上大體分為單結節型、多結節型和彌漫型,多結節型最為常見,本研究均為多發結節型。HEHE的CEUS特點與病灶病理組織學特點密切相關。HEHE鏡下由中心少細胞多纖維區、周圍富于細胞區構成,故CEUS表現為環狀高增強,中心持續不增強;腫瘤呈小巢狀、條索狀生長,細胞質內空泡為細胞內血管腔,內可見單個或數個紅細胞,沿原有的肝竇、中央靜脈、門靜脈分支生長,故表現為“棒棒糖樣”。免疫組織化學見腫瘤細胞CD31、CD34或Ⅷ因子陽性,超微結構具有特征性的懷布爾-帕拉德小體[7-8]。本研究中患者病理學表現特點與上述文獻報道相一致。HEHE超聲表現為多發的低回聲病灶,合并囊變時表現為更低回聲。文獻[9]報道,部分病灶周邊可見低密度帶,形成“暈征”。目前針對HEHE的CEUS特點的報道相對較少,本研究中全部病灶均呈現動脈期環狀高增強,門脈期及延遲期造影劑快速消退,這與相關研究[10-12]報道相一致。
HEHE 的計算機體層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現具有一定特征,可幫助術前診斷。如果腫瘤鄰近肝包膜,CT可表現為“包膜回縮征”[13],增強后病灶呈漸進性強化,周邊表現為高密度,病灶中心呈低密度,形似靶狀;由于病灶起源于靜脈血管,嗜血管生長,可導致門靜脈或肝靜脈血管管腔狹窄甚至閉塞,CT呈“棒棒糖樣”[14]。MRI表現為T1加權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低信號,中心為更低信號,T2加權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為中等至高信號,病灶中心更高信號。動態增強掃描,較大病灶可表現為病灶中心和邊緣低信號,中間夾雜高信號強化環即“暈征”。
HEHE CEUS表現為病灶周邊增強,內部低增強或不增強時,需與肝膿腫、肝轉移瘤相鑒別;肝膿腫多數有發熱、白細胞增高等病史,肝轉移瘤有原發病灶。HEHE在臨床上比較罕見,明確診斷主要依靠病理學檢查,但在CEUS引導下,可以穿刺取得病變組織,對于術前的診斷具有指導意義。
HEHE發病率較低,其治療沒有相關指南,對于單發或局限的病灶而言,仍以手術切除為主,對于多發或伴有轉移的病灶常輔以放療、化療等手段,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考慮肝移植術。相關文獻[4,15]報道肝移植效果顯著。
總之,HEHE臨床上較為罕見,當中青年尤其是女性患者存在肝內多發占位性病變時,超聲聲像圖表現為肝內多發、分布于肝包膜下或鄰近血管呈“棒棒糖樣”、形態規則的低回聲團塊樣腫物,CEUS動脈期表現為環狀高增強,門脈期及延遲期表現為低增強,“快進快出”模式,可考慮為HEHE。由于HEHE的發病率較低,其更具特征性的影像學表現及VEGF腫瘤標志物的檢測還需要擴大樣本量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