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威, 康艷紅, 張江峰, 殷 輝, 劉俊平, 李玉魁, 康 誼
河南省人民醫院 a.感染科, b.檢驗科, 鄭州 450003
2002年我國將乙型肝炎疫苗納入免疫規劃,這一決策在阻斷HBV傳播、降低HBV感染率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2006年全國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我國1~59歲一般人群HBsAg攜帶率為7.18%[1]。2014年全國1~29歲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1~4歲、5~14歲和15~29歲人群HBsAg檢出率分別為0.32%、0.94%和4.38%[2]。HBV流行情況的定期調查,有利于乙型肝炎防治策略的制定。
18歲以下青少年兒童處于發育期,免疫系統的發育尚不成熟,如果在成長期間感染HBV后慢性化率非常高[3]。河南省18歲以下人群相關HB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數據來自2012年的抽樣調查(發表在2021年)[4]。因此,當前青少年兒童HBV感染流行情況如何,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后,是否已經產生表面抗體,以及表面抗體是否消失等值得關注。本研究擬收集18歲及以下住院患者,調查HBV血清流行病學現狀,評價2002年乙型肝炎疫苗免疫規劃接種以后出生人群的免疫效果。
1.1 研究對象 2020年7月—2021年7月1~18歲來自全省各地并于本院就診的住院患者(該年齡段逢全國乙型肝炎疫苗免疫規劃接種開始實施后出生)。通過住院病歷系統獲得一般信息、乙型肝炎血清學標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乙型肝炎疫苗接種等信息,對于病歷系統疫苗信息接種無記錄者,通過電話隨訪獲得。單項抗-HBs陽性視為對HBV感染具有免疫力即乙型肝炎疫苗誘導的免疫應答。剔除乙型肝炎血清學標志物信息不全、乙型肝炎疫苗接種信息不詳、外省籍貫和研究時間段內多次住院等住院患者。
1.2 乙型肝炎血清學標志物檢測 乙型肝炎血清學標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檢測采用本院檢驗科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方法)試劑盒(英科新創廈門科技有限公司)。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 Excel 2010 和SPSS 13.0軟件整理分析數據:數據整理均由兩個人獨立完成,最后核對,剔除同一患者一年內多次住院的信息(即重復數據)。趨勢分析采用趨勢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研究對象和HBV血清學特點 共收集1~18歲住院患者10 658例,其中男6 372例(59.79%),女4 286例(40.21%);分別來自豫南2 785例(26.13%)、豫北2 445例(22.94%)、豫東3 210例(30.12%)、豫西2 218例(20.81%)。
最常見的血清標志物為單項抗-HBs陽性,占比為51.82%(5 523/10 658),其次為全陰性,占比47.57%(5 071/10 658),抗-HBs與抗-HBc同時陽性占比0.22%(23/10 658),HBsAg、HBeAg和抗-HBc陽性占比0.23%(24/10 658);其他血清標志物組合占比0.16%(17/10 658)(表1)。

表1 1~18歲10 658例人群HBV血清學標志物特點
2.2 1~18歲人群血清HBsAg陽性特點 10 658例住院患者中,HBsAg陽性為30例(0.28%),其中17、18歲年齡組HBsAg陽性占比分別為0.68%和0.62%,其他年齡組HBsAg陽性占比波動在0.15%~0.38%。HBV感染者中HBeAg陽性占比為86.7%(26/30)(表2)。

表2 不同年齡組HBsAg陽性分布
2.3 1~18歲人群的免疫狀況分析 1~18歲人群乙型肝炎疫苗接種后抗-HBs陽性在不同年齡組及性別分布情況見表3。抗-HBs陽性占比為51.82%(5 523/10 658),其中1~4歲年齡組抗-HBs陽性占比在63%以上,5~18歲年齡組抗-HBs陽性占比在40%左右。隨著年齡增長,無論男性還是女性,抗-HBs陽性占比均逐漸下降,并有很好線性擬合趨勢(男性:χ2=8.217,P=0.004,女性:χ2=10.048,P=0.002)(圖1)。

圖1 抗-HBs陽性分布和趨勢

表3 1~18歲人群血清抗-HBs陽性分布
隨著2002年乙型肝炎疫苗納入免疫規劃,以及近年乙型肝炎母嬰阻斷策略的宣傳、推廣和實施,HBV感染的流行病學情況也在發生變化。2012年河南省疾病控制中心對全省1~74歲抽樣調查結果表明,1~4歲、5~9歲、10~14歲、15~19歲人群HBsAg陽性占比分別為0.38%、0.68%、1.11%和2.47%[4]。本研究表明河南省1~18歲人群整體HBsAg陽性占比為0.28%,其中17、18歲年齡組HBsAg陽性占比較高,分別為0.68%和0.62%,其他年齡組HBsAg陽性占比波動在0.15%~0.38%。對比2012年研究,1~9歲年齡組的HBsAg陽性占比較為接近,而10~18歲年齡組的HBsAg陽性占比為0.15%~0.68%,明顯低于上述調查10~14歲、15~19歲人群的1.11%和2.47%,這種流行趨勢的變化除了與乙型肝炎疫苗計劃免疫有關,還與近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對于母嬰阻斷措施的規范[5-7],及乙型肝炎母嬰阻斷指南管理等實施和基層推廣密切相關(如乙型肝炎母嬰零傳播工程項目等),尤其是基層醫院醫務人員對乙型肝炎母嬰阻斷措施認識水平的提高以及抗病毒藥物的可及性,減少了新生兒的HBV感染。
抗-HBs陽性(單項)提示對HBV感染具有免疫力,作為評價乙型肝炎疫苗誘導免疫力產生的血清學標記。本研究表明,1~18歲人群整體上抗-HBs陽性占比為51.82%,其中1~4歲年齡組抗-HBs陽性占比處于較高水平(在63%以上),5~18歲年齡組抗-HBs陽性水平有一定程度下降(40%左右)。乙型肝炎疫苗注射5年后抗-HBs陽性下降的原因不清楚,前期國內其他地區乙型肝炎疫苗接種后的流行病學調查也有類似的結果[8],有研究[9]顯示有些地區兒童抗-HBs陽性占比下降最早出現在規劃免疫接種后2~3年,原因有待進一步探討,需要關注。因此,在HBV感染高風險人群(如家庭成員HBV陽性等),檢測兒童的抗-HBs有益,必要時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加強免疫[10]。本研究結果還顯示,隨著年齡增長,無論男性還是女性,抗-HBs陽性占比均逐漸下降,并有很好線性擬合趨勢,但在15~18歲年齡組抗-HBs陽性占比略有回升,推測可能與部分青少年進行乙型肝炎疫苗加強針有關。
綜上所述,本研究利用醫院大數據調查了18歲及以下人群的HBV感染和疫苗接種后免疫狀況,研究表明河南省1~18歲住院人群HBsAg陽性占比為0.28%,處于低水平流行,乙型肝炎防治效果顯著;抗-HBs陽性占比為51.82%,隨著年齡增長抗-HBs陽性有下降趨勢,計劃免疫5年以上青少年兒童高風險人群需要關注抗-HBs水平,必要時可加強免疫。
倫理學聲明:本研究方案于2021年12月24日經由河南省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批號:184號。
利益沖突聲明:本文不存在任何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李威負責課題設計,資料分析,撰寫論文;康艷紅、張江峰、殷輝、劉俊平參與收集數據,修改論文;康誼、李玉魁負責指導撰寫文章并最后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