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涂啟智

小區每棟樓都有一位保安擔任物業管家。我所居樓棟物業管家姓熊,鄰居們都親切稱他“熊管家”。熊管家組建樓棟業主群,為信息發布和業主交流提供了方便。
有一天,業主群突然“炸開了鍋”——好幾層樓的相鄰住戶都反映有人從上面倒面條,撒落在自家陽臺上。有鄰居說:“太不像話了!”我是個直性子,不假思索就脫口而出:“這太缺德了,當事者要反躬自省,加強自我管理自我約束!”有兩位鄰居附和說:“缺德!”當時,并沒有誰站出來承認自己是“肇事者”。
我們這棟樓有十七層,每層有四家住戶。熊管家從陽臺出現面條的最高一層開始爬樓,逐層逐戶敲門詢問,終于弄清究竟——頂樓一戶業主兩個“熊孩子”吃飯時頑皮鬧騰“闖禍”。當熊管家在群里說明情況,“熊孩子”的家長隨即道歉,并表示今后將嚴加管教孩子,不再給各位鄰居添亂。
眾人火氣消了,群里平靜下來。我卻忐忑不安,有些愧疚。趕忙又在群里敲出一段話:“原來是熊孩子惹禍,我先前說‘缺德’未免草率武斷,很是抱歉!”
為什么我就沒想到是小孩子肇事,而草率下結論呢?
沒想到,時隔不久,我就“重蹈覆轍”。那天,二樓有戶鄰居發圖片到業主群——樓梯拐角垃圾桶旁邊,橫臥一只黑色垃圾袋,袋口敞開,垃圾散亂地堆在地上。看樣子,有人倒垃圾,垃圾袋未扎緊,多半站在樓層大廳向垃圾桶那里隨手一扔。發圖片的鄰居又發文提醒,大意是,請鄰居們倒垃圾時注意一下,盡量別讓垃圾溢出。
此情此景,讓我立馬想到:我們這個樓層也多次看到這種情況,生活垃圾、廢棄口罩等,都會隨手扔在垃圾桶旁邊地上。有時,實在看不過眼,我就不動聲色拾起來,放進垃圾桶。還有個別業主在小區內遛狗,而且是大型犬只,從不牽繩,任由其到處亂竄,讓老人和小孩受到驚嚇,甚至還發生過寵物狗咬傷小孩事件……想到這些,我不由得熱血上涌,情不自禁發聲:“丟人啊,太不講究了!”
群里無人響應。過了幾分鐘,發圖片的鄰居接話:“也可能是小孩子不小心弄的!”又過了三五分鐘,二樓另一戶業主說話了——不好意思,我家小孩慌里慌張出門玩,沒有把垃圾袋放進垃圾桶。他剛回家,現在我讓他去重新處理……不到一分鐘,這個鄰居也發圖片到群,垃圾桶旁邊地面已清理干凈。好幾位鄰居紛紛點贊。起初發圖片的那位鄰居配上微笑表情包:“沒關系,小孩子嘛,還不懂事!”
只是,我的臉又有些掛不住了。這一地的尷尬啊!
這就像如何對待“眼里的沙子”。有一次,眼睛突然有些生疼,猜想是鉆進一粒微塵或是一只蠓蟲之類的東西。我忍不住用手使勁揉搓眼睛,想把它擠壓出來,結果欲速則不達,眼睛更難受了。最后,我對著洗手間的鏡子,用水沖了半天,才清除異物。后來,再遇到類似情況,我不慌不忙照鏡子,看清異物所在位置,再用濕毛巾定點清理。這樣做,不但快速去除“眼里的沙子”,還讓眼睛少受折磨。
我們常用“眼里容不得沙子”形容人遇到看不慣的事情時,所表現出來的正氣凜然或是嫉惡如仇。這當然沒錯。然而,我們不能在不問青紅皂白的情況下就做情緒化評判,而應該先弄清事情原委,再理性發聲。這樣做,既解決問題,又避免引起對立,更不會造成誤傷。
(朱權利摘自《金陵晚報》2023年3月1日 圖/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