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
“一斗芝麻鐵匠”。定襄縣因法蘭而興,也因法蘭而聞名。
60多年來,定襄縣從乘勢而上到逆風飛揚,從趕超者到引領者,已由傳統的打鐵業向“制造+智造”產業集群大步前進。
2022年以來,定襄縣堅定不移推進工業強縣,把創建和建設“定襄法蘭”專業鎮作為全力助推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建設“強勢起步”的破題之舉,成為堅定不移同步推進“兩個轉型”的“急先鋒”。
“謀”字當頭。成立由縣委書記和縣長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為高起點推動“定襄法蘭”專業鎮建設奠定了重要基礎;明確“一個發展目標”,堅持“兩輪驅動”,打造“三大平臺”,依托“五個中心”,發揮“六大園區”承載功能的“12356”發展思路,著力打造產業集聚度高、專業化分工協作程度高、產業輻射帶動能力強、品牌優勢突出、就業富民效應明顯的專業鎮;編制出臺《定襄法蘭專業鎮實施方案》《定襄法蘭專業鎮三年行動計劃》《定襄縣鍛造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實施方案》等一系列規劃和政策性文件,明晰路線圖和時間表,細化落實具體路徑。
“干”字為先。聚焦原材料采購難、融資難、運輸難、銷售難等問題,成立定襄鼎盛鍛造產業發展運營集團有限公司,下設6個分公司,全力推動鍛造企業降本增效。
組建鍛造產業原材料集中采購平臺,分別與上下游企業簽訂“背靠背”購銷合同。目前,已與包鋼股份、太鋼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實現原材料集中采購。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快推進法蘭鍛造行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應運推廣,實現定襄法蘭“數字化”提升;組建法蘭交易公司,實現線上交易配合線下交易,打造耗材、庫存的“材料超市”;組建金融服務公司,打造供應鏈金融,解決產業發展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組建物流倉儲公司,努力實現“公轉鐵”,增開中歐班列,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組建廢舊金屬回收公司,推進廢舊鋼鐵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加快先進技術應用,實現工業余熱合理收集,推進企業“綠色化”升級,進一步推進全縣能源結構調整,助力按時完成“碳達峰、碳中和”任務目標。組建生產性服務公司,加強人才培訓、引進和信息貢獻。此外,深入實施市場主體倍增工程,分類推動中小微工業企業上規升級。目前,全縣“小升規”企業達到104戶,“規改股”企業達到51戶,夯實法蘭專業鎮高質量發展基礎。
“創”字在前。創新永無止境。以科技創新為產業升級賦能,成立法蘭鍛件產業技術創新服務中心、高新技術創新服務中心等,重點推動鍛造產業共性和個性技術問題攻關,解決技術難題51項,與7家企業簽訂10項科研項目。全力培育創新主體,省級“專精特新”企業達到43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7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15戶,“兩化融合”企業達到10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0戶,取得軍工產品認證企業達到6戶,3戶企業進入全省民營企業制造業100強。建設“定襄縣技能人才評價中心”,積極構建“培訓實訓—評價持證—就業服務”的一體化全過程精準服務格局,讓產教融合為定襄法蘭產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撐。
“實”字為本。基礎支撐是關鍵。實行“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開啟“標準地”“交地即交證”新模式;道路、供水、供電、寬帶、4G網絡已基本覆蓋全縣法蘭鍛造企業,5G網絡已覆蓋31戶企業,基本可滿足企業發展和升級的需求;忻定大道、忻原大道連接定襄與忻府、原平,形成忻定原同城化快速通道,忻定大道與太忻大道連接,融入太原經濟圈;五臺山機場坐落定襄,已開通國內航線15條;滄榆高速定襄北收費站入口超寬車道改造工程順利完成,有效地解決了風電大件法蘭走不出定襄的運輸難題。
現代化是干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出來的。面對時代的召喚、群眾的期許,定襄堅持“發展是硬道理、業績是新擔當、交賬是軍令狀”的工作理念,秉持“負責任、動腦筋、講良心”的工作要求,以苦干實干拼出事業新高度,打開發展新局面,加快譜寫定襄現代化建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