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建軍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
畫家王莉,山東濟寧人。濟寧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這里是東夷文化、華夏文明、儒家文化、水滸文化、運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儒家創始人孔子、孟子、顏回、左丘明的出生地。王莉就出生在這樣一個鐘靈毓秀、人杰地靈的地方。也許是深厚的孔孟文化影響了她,帶給她文化輻射力與精神啟迪,王莉義無反顧地鐘情于繪畫藝術這條道路。

王莉 花開天下暖200cm×200cm2017

王莉 顧復恩深200cm×200cm2018
說起王莉的繪畫之路,父親是她人生中第一位繪畫老師。她的父親是一位聞名鄉梓的國學文化大師,對于中華古文化易、醫、樂、戲、書、畫,都有所精通。受父親藝術熏陶,王莉自幼喜歡繪畫,“美是生命的升華”,父親關于美的詮釋被她印在心里而付諸筆下。為了追逐心中的夢想,2000年王莉來到北京,后入駐宋莊畫家村,這里形成了全國乃至世界上極具影響力和知名度的藝術家群落。王莉扎根在了這個藝術家的搖籃里,走上職業畫家的道路。她專心繪事,精研花鳥畫,臨摹古人工筆宋畫,又吸收了明清八大、任伯年等大家的寫意之風,后轉益多師:學鄭瑰璽的大景花鳥畫取景宏闊,氣勢開張;學秦少甫的寫生寫意,筆墨得趣;學郭怡孮的重彩寫意,大膽用色,斑斕恣意;學胡明哲色面造型,提煉概況。
花鳥畫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當代畫家對傳統文化的解讀和鉆研就是傳承文化的最好體現。王莉的花鳥畫博采眾長,作品就深刻地詮釋了這一點。
“意境”美是王莉花鳥畫作品的集中體現。“意境”是花鳥畫的靈魂。在中國美學史上,以道家的美學價值對花鳥畫影響最大,而以道家美學價值觀照花鳥畫意境的創造,首先是“自然之美”。王莉作品《好夢無憂》,畫面空靈、凝練、深邃、神秘,筆直的樹干貫穿畫面上下,而樹下酣眠著的兩只鵝,分明點題“好夢無憂”。樹上枝枝杈杈既寫實又抽象,枝繁葉茂,層層疊疊,密密麻麻,如心之思,不見頭緒。銀灰色的天空映襯出一輪明月,那是神話中寂寞嫦娥的修行寓所,那是歷代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園。傳統的筆墨趣味加上現代的藝術構成,使得這幅作品的畫面高雅脫俗,簡約蘊藉,營造了“尺幅千里”的空靈意境,也流露出濃郁的詩情畫意。

王莉 丹心耀乾坤 意氣自沖天136cm×68cm2020

王莉 又見花開136cm×68cm2020

王莉 無影有悟自透香240cm×120cm2017

王莉 秋籬掩禽240cm×120cm2017
同時,王莉的花鳥畫作品以一種優雅細膩的美學品格,把我們從時間流逝的焦慮中拉回,讓觀者駐留停頓,重新思考人與時間的關系。在王莉的作品中,單純與豐富,平靜和渴望,物象與心境,莊嚴與生動,這些對立的關系虛實相生,在其日復一日的勞作中慢慢呈現,不急不緩,張弛有度。她的悟性、修養、直覺,讓作品清幽、空靈、從容,如微風穿過松林留下的竊竊私語,讓人忍不住側耳傾聽。
此外,把花鳥融入大自然中,賦予花鳥畫大氣象,這是王莉一直堅守和探索的方向。我們都知道齊白石畫得好,那是因為他有60年農村生活經驗的積累。繪畫是寫心中的無聲詩,想要寫心,就要了解生活,到大自然中去“寫生”,而“寫生”也影響著中國許多花鳥畫家名家。沈周曾有《觀物寫生》冊,并提出了“觀者當求我于丹青之外”的觀點;陳淳也深受沈周的觀點“自幼好寫生”的影響;再至后來的惲南田、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等花鳥畫大家,無不在“寫生”上下功夫。王莉的“寫生”,除了平日創作,還主要體現在教學中,她的教學理念就是把教室搬到大自然中去,強化傳統筆墨的轉換吸收,現場示范教學,以現場點評示范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寫生尋找到適合自己的題材并將其轉換成為傳統筆墨。她注重完善作品題材的形勢感和時代性,以全國大型展覽為目標,在立意、構圖形式、造型筆墨等方面展開系統性學習,全面提升創作作品質量。
王莉經過多年的硯邊勞作,厚積薄發,作品多次入選全國性畫展,并獲獎。
如今,看王莉筆下的芙蓉、雞冠花、牡丹、八哥、仙鶴、松石……無不靜靜地散著花香、詩意。花鳥畫是王莉心中的歌,是她藝術旅途上的一盞燈,她將沿著藝術的記憶孜孜不倦去追求、探索!

王莉 野鳥山花共我閑200cm×200cm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