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旭東
(廣東海洋大學經濟學院)
2023 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守好“三農”基本盤至關重要、不容有失。近年來,江蘇省泰州市以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不斷完善各項扶持政策,加速集聚要素資源,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利益聯系比較緊密、體制機制比較靈活的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體系。
泰州地處江蘇中部,農業產業、自然資源豐富,是長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現轄靖江、泰興、興化 3個縣級市以及姜堰、海陵、高港和醫藥高新區4 個區。泰州是蘇中入江達海5 條航道的交匯處,是沿海與長江“T”型產業帶的接合部。
2 0 2 2年,泰州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58.75億元,同比增長了2.8%。分行業看,農業產值314.96 億元,同比增長1.8%;林業產值3.51 億元,增長5.0%;牧業產值64.85 億元,增長5.0%;漁業產值143.44 億元,增長1.2%;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32 億元,增長17.4%。糧食播種面積、產量實現雙增,全年糧食播種面積565.51萬畝,較上年增加2 萬畝,增長0.4%;糧食總產量281.32 萬噸,較上年增加0.32 萬噸,增長0.1%。畜牧業產能快速釋放,生豬出欄136.1 萬頭,增長0.8%。
對混凝土表面敷設有機成膜涂層是最為經濟、簡單且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有機成膜涂層不僅可以起到美化和裝飾的效果,而且通過在混凝表面形成一個完整的覆蓋層,很大程度上封閉了混凝土與外部侵蝕性介質的聯系,從而對混凝土起到一個保護作用。
仿真采用文獻[21-24]中的方法,建立DELTA機器人的雅可比矩陣,以及運動學、動力學模型,然后求出軌跡的坐標、速度、加速度以及力矩的值,仿真中DELTA機器人平臺的參數如表1所示。
在自主培育農業新品種的推廣應用方面。對農林牧漁類各類中新品種的推廣應用采取資金補助。

表1 2018-2022 泰州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表(單位:億元)
一是對鄉村干部缺乏完善的激勵機制。從目前來看,村干部收入遠遠低于外出務工的收入,由于缺乏政治和榮譽方面的激勵機制,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普遍不愿意留在村里任職,制約了鄉村人才的培養發展工作,村干部年齡也呈現高齡化發展趨勢。二是部分農民的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觀念相對保守落后,不能適應鄉村振興、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比如農民的生態環保意識仍然不足,總認為環境保護是政府的工作,與自己無關,有些鄉鎮農村環保工作進展較為緩慢,“生活宜居”的任務任重而道遠。三是鄉村發展機制仍不夠完善。從2022 年泰州統計年鑒報告中可以看出,泰州市仍有一些區縣缺乏《鄉村產業發展實施細則》,鄉村產業發展的相關優惠政策與產業興旺的要求尚不配套。
一是種植面積增加有難度,種植業生產面臨耕地等資源制約,糧食總產保持增長困難較大。二是單產保持持續增長難度也越來越大。泰州糧食綜合單產水平在全省已連續5 年第一,正常年景下,單產水平再提升將有一定的難度。加上近年來災害性天氣頻仍,農業防災減災壓力不斷加大,在高起點上保持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
在農業種質資源保護方面。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泰州市對國家、省級農林牧漁類種質資源保護單位給予資金補助,用于保種以及擴種。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農業種質資源,也提高了農業種子的發展水平。
從加強政府宏觀調控、農業綜合開發、生態環境建設和農業科技革命等多方面著手,穩定、完善和強化扶持農業發展政策,增加各類農業投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包括土壤改良、肥力修復、耕地修復等多個方面),推進農業全程機械化、全面機械化,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科技應用水平,確保穩產高產,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泰州積極推進農村供給側改革,不斷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農業綜合效益和農業競爭力進一步提升。2018 年至2022 年5 年間第一產業生產總值穩步上升,從2018 年的280.05 億元升至2022 年的334.41 億元,但是泰州市的農業產業相較于其他產業來說增長比較緩慢,加快泰州農業高質量發展形勢緊迫,任務艱巨。
NCA中變換矩陣A的獲取是通過優化留一法交叉檢驗,并通過優化留一法優化NCA分類結果.在優化過程中,通過約簡維數以減少計算復雜度.
鹽城市地下水資源論證后評估的探索與實踐………………………………… 朱榛國,陳紅衛,楊紅尉(17.47)
一是當地的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夠強。泰州農業龍頭企業雖然具有一定數量和影響力,但和農民直接的利益連接還不夠緊密,帶動能力不夠強。二是專業合作組織服務帶動意識還不夠高。泰州農業專業合作組織雖然發展較快,但是存在數量多、質量低的問題。首先是各個合作組織規模較小,組織比較松散;其次是運作不夠規范;最后是一些合作社自身基礎薄弱,仍然停留在初級農產品的生產以及銷售上,統一服務和帶動能力不夠強,沒有形成農業產業規模化運行。三是農業的規劃引領作用有待加強。近年來,泰州市郊休閑農莊、農家樂等發展迅速,具有了一定的現代農業的影子,但深層次的問題是缺乏規劃引領,沒有產業化發展的遠景規劃,還存在一定的圈地隱患。
一是農村大氣環境質量仍需提高。2021年泰州市各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在78.6%~86.0%,PM2.5濃度顯著降低,但仍未達優,空氣質量有待提高,農村空氣污染區域性、復合型特征更加明顯。同時,垃圾分類尚不完善,且大多是直接就地焚燒,大氣環境受到一定破壞。
二是農業面源、污水防治形勢仍然嚴峻。農業面源污染是指農業生產過程中使用的農藥、化肥和畜禽糞進入水體或大氣引起的污染。雖然近年來泰州市總體農業面源污染狀況已經有所好轉,但污染面積仍然較大,所以農業面源污染問題需要更加重視并加快解決。此外,農村的污水處理基礎設施老舊,排水系統不夠完善,一些生活污水直接倒入地里,嚴重的也會造成土壤、水體污染。
近年來,泰州市加大了對農業的扶持力度,出臺了一系列增加農業補貼的各項惠農政策,這對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由于化肥、農藥、農膜、種子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持續增長,再加上人工成本的不斷上升,農業生產投入持續增加。由于農業生產成本的增長,降低了農業產出的效益,影響了農民投入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成為影響和制約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阻礙了農業高質量發展。
數據顯示,2018 年至2022 年間,泰州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總體上逐年上升,由2018 年的484.36 億元增加至2022 年的558.75 億元,其中2019 年因戶均播種面積比2018 年的實際播種面積169.05 畝減少了92.84 畝,導致農林牧漁總產值降低。其間農業總產值從2018 年的269.92 億元增長到2022 年的314.96億元,增長了16.69%。林業總產值由2018 年3.61億元降至2022 年3.51 億元。牧業總產值由2018 年的70.85 億元降至2022 年64.85 億元。漁業總產值由2018 年115.58 億元增長至2022 年143.44 億元。此外,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由2018年24.39億元增長至2022 年的32 億元,增長了31.20%。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2018 年至2022 年5 年間泰州農業總產值和漁業總產值以及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增長較快,而林業、牧業總產值略有下降。
在農業新品種培育方面。對當年通過國家審定的畜禽或水產新品種(配套系),通過國家、省級審定的水稻、小麥或玉米新品種,通過國家、省級審定或認定(登記)的特糧特經或蔬菜新品種的每個品種分別給予資金補助和獎勵。
堅決執行好國家種糧補貼政策以及水稻和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不斷強化科技創新,從節水、節能、節肥等多方面著手,降低農業物化成本。加強農業保險的全覆蓋,以保障農民生產積極性,穩定農民收入。可擴大稻谷、小麥等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范圍;進一步優化理賠流程,提高理賠的時效性以及惠農性。一是積極推廣農業保險試點、農業保險專人專辦,增加農業保險的財政補貼,讓農民能夠積極參保和規范使用,保護好自身的利益。二是常態化推進政銀保企對接活動,推動糧食等農業生產穩定發展。三是依托優質農業資源,堅持農業生態綠色發展,通過整合各地農業資源、電商資源等挖掘農產品潛力,提升農產品知名度,加快建設規模化、集約化的農產品生產基地以及新產品研發基地,建立健全農業全產業鏈,推動一、二、三產業聯動,生產銷售并進,促進農業結構不斷優化,提升產品效益,提高農民收入。
(2)高職英語課堂“基于工作過程”任務型教學模式及實施框架這一課堂教學改革重點落在任務型教學模式實施框架的建立和實踐上,讓高職課堂教學重新重視教學環節精細設計和實施這一教學藝術。
一是各地繼續組織實施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系統推進農村改廁、垃圾處理、污水處理、村莊清潔和綠化,加大對禁止焚燒秸稈的巡查和宣傳力度,從源頭上減少PM2.5 的產生,減少大氣污染。二是更加重視土壤保護。首先要確立和推廣合理的化肥施用量,提高化肥的施用效率,采取秸稈還田、畜禽糞還田、促進土壤固碳等方法加強循環農業、生態農業建設。其次可提高土壤翻種次數,促進養料的吸收,降低農業面源污染。最后可推廣種植能提高土壤肥力的種子植物來改善土壤,減少土地酸化。三是可以通過開發使用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來減少碳排放,推動生態農業發展。
一是大力發展新興產業。以產業強鎮、特色小鎮、“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等為載體,引導非大眾化產品、地方特色產品、地方優勢產業的發展,培育出一批“小而精,精而美”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產品,以促進農業多樣化發展,提高特色農產品發展的“朝氣”。二是打造具有地方歷史文化特色的農業產業園區。推動國家、地方政策集成,多元要素集聚,產業功能集合與企業集中,建設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加速建設一批特色農產品基地,發展一批“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示范類村鎮。培育當地鄉村休閑旅游產品,推動建設一批農業多元化、多功能、多要素的旅游園區。三是不斷升級優化鄉村產業體系,促進鄉村示范園區服務、環境、產品三個方面的升級。
一是保持扶貧政策的穩定。嚴格落實黨中央的“四個不摘”總體要求,確保幫扶工作重心不變,方向不變,防止斷崖式返貧。二是完善“菜籃子”工程,確保糧食和農產品穩定供應,不斷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不斷壯大農業產業主體。三是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高農民精神文化水平和幸福滿意度。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和目標就是使農民能夠過上更美好幸福的高品質生活,建設精神文明、物質文明雙重高標準的新型現代農村。要加強農村文化服務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當地農村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推動農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廣泛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講活動,發揮好榜樣示范作用,講活講好“泰州好人”“泰州故事”“百姓微故事”。四是激發相對弱勢村的內生動力,給予他們更多的產業政策扶持,鼓勵“農產結合”,促進“農戶+企業”的帶動發展模式,讓農業企業帶動當地農戶一起致富,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