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氣候變化背景下雄安新區霧霾事件的日常生活影響與適應策略

2023-05-21 08:10:52范葉超劉俊言薛珂凝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23年4期

范葉超 劉俊言 薛珂凝

關鍵詞 雄安新區;氣候懲罰;霧霾事件;韌性實踐;氣候適應型城市

中圖分類號 C916;X2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23)04-0034-12 DOI:10. 12062/cpre. 20230205

全球氣候變化可能導致大氣環境惡化,表現為對大氣質量的懲罰效應(簡稱“ 氣候懲罰”,Climate Penalty)[1-4]。即便今后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的影響能夠得到有效管控,氣候暖化對大氣質量的懲罰仍將可能繼續。《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明確提出,至2035年中國將基本建成氣候適應型社會。在全球氣候變化大背景下,作為“千年大計”設立的雄安新區應將對各種氣候相關災害風險的有效防控納入城市建設目標,努力建設成為一座氣候適應型的“未來之城”。雄安新區位于京津冀地區核心腹地,該區域以霧霾為典型的大氣污染問題歷來較為突出。在超常規的大氣治理下,雄安新區的霧霾問題近年來有了初步緩解,為穩步實現“打造優美自然生態環境”的新區建設目標起到了良好示范效果。但鑒于全球氣候變化對區域大氣質量的懲罰效應,有必要重新評估霧霾作為一類極端氣候事件今后在雄安新區的發生概率及其對城市日常生活常態運行的不利影響,積極探索有效的生活適應方案。

1 雄安新區的霧霾演化

1. 1 雄安新區設立前的霧霾問題及成因

霧霾是中國北方地區常見的一種大氣污染現象。霧霾并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科學概念,而是對氣象學上(灰)霾(haze)現象的通俗叫法,它有別于單純的大霧天氣,特指“由霧和霾共同造成的水平能見度降低的空氣普遍渾濁現象”[5]。科學研究發現,引起霧霾現象的首要污染物是人類活動向大氣中排放的懸浮顆粒物(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主要包括粒徑小于或等于10 μm 的顆粒物(PM10)和粒徑小于或等于2. 5 μm 的顆粒物(PM2. 5)。

歷史上,雄安新區所處的京津冀地區一直是中國霧霾重災區。研究表明,1971—2013年間,河北省的霾日數呈穩定上升趨勢,平均霾日數由1970年代的7 d增加到2010—2013年間的18. 1 d,雄安三縣(雄縣、容城、安新)曾經所屬的保定市1971 年以來的霾日數高居全省第二[6]。對雄安新區設立前夕大氣污染狀況的研究發現: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期間,新區PM2. 5和PM10兩項污染物的超標天數分別為170 d(52%)和118 d(36%),年均濃度高達101. 3 μg/m3和144. 2 μg/m3,峰值時期甚至達到540. 1 μg/m3和642. 1 μg/m3[7]。

雄安地區的霧霾成因具有復雜性。從自然條件來看,新區地處京津冀腹地平原,西鄰太行山,北望燕山,低層大氣受山地-平原熱力環流、海陸環流影響,在山地與平原交界地帶大致沿等高線走向形成一條風場輻合帶,成為大氣污染物的匯聚地帶。秋、冬是雄安新區霧霾的高發季節。新區所在的冀中平原是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印度低壓影響,盛行由海洋吹向陸地的夏季風,強對流天氣頻繁,大氣層結構不穩定,降雨量大,這些氣象條件整體上有利于大氣污染物擴散;入秋后,蒙古高壓逐漸加強,降水明顯減少,靜穩天氣增多,污染物擴散條件變差。

雄安新區設立前,地方支柱產業為制造業,經營塑料包裝、服裝、制鞋等粗放型的中小微企業“遍地開花”,地方經濟發展對大氣質量的壓力較大[8]。華北地區居民日常做飯和冬季采暖長期高度依賴煤炭能源,燃煤造成的煤煙型污染在雄安地區也很突出[9]。從污染源解析結果來看,區域污染物輸送、機動車尾氣排放、揚塵、秸稈焚燒等對雄安地區的霧霾問題同樣具有不小貢獻。

1. 2 雄安新區的霧霾現狀

“霧霾鎖城”的景象既與雄安新區“生態之都”的城市定位不符,也對新區可持續發展構成嚴峻挑戰。雄安新區設立以來,隨著產業結構重新布局,加上《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13年)頒布以來國家針對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問題采取的一系列超常規治理措施,困擾該地區多年的霧霾“頑疾”有了初步好轉跡象。2017—2021年,雄安新區PM2. 5的年均濃度呈持續下降趨勢,由66. 79 μg/m3降至49. 82 μg/m3;PM10年均濃度在前三年呈下降趨勢,近兩年則有所回升(圖1)。盡管目前雄安新區PM2. 5和PM10年均濃度趨于下降,但仍遠遠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年均濃度標準(分別為5 μg/m3和15 μg/m3)。

截至目前,霧霾事件在雄安新區仍時有發生。監測數據表明,2017—2021年,雄安新區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天數為重度及以上大氣污染,且都以霧霾天氣為主(圖2)。

氣候變化對雄安新區大氣質量的懲罰效應已經顯現。受氣候變化影響,1961—2018年,雄安新區年平均風速以每10年0. 22 m/s的速度下降,大氣自凈能力也以每10年300 kg/km2 的速度下降;新區曾經所屬的保定市自1961年起每隔10年就會增加2起霧霾事件,平均每年發生21起[10]。盡管雄安新區近年來在減少地方排放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但隨著新區建設的全面鋪開,工地揚塵已成為一個新的突出污染源,未來對大氣質量的壓力還將繼續存在甚至升高。在氣候懲罰和大規模城市建設的雙重約束下,加上受污染物跨域傳輸的影響,雄安新區今后仍有一定概率遭遇霧霾事件。

霧霾具有多重社會危害性,不但會沖擊正常的城市生產秩序,還會對居民日常生活的常態運行造成干擾[11-13]。為適應霧霾事件對城市日常生活的不利影響,雄安新區管委會于2018年制定了《河北雄安新區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根據霧霾污染的危害程度和影響范圍倡議不同公眾人群采取差異化的適應策略。為考察霧霾事件對未來雄安新區日常生活的擾動,基于社會學視角,研究將在第二部分探討霧霾事件影響日常生活的主要機制,并建構相應的科學評估工具。

2 霧霾事件對城市日常生活的擾動:影響機制與評價體系

該部分擬從社會學視角來闡釋日常生活的本質及其常態運行的基本原理,明確霧霾影響日常生活常態運行的主要機制,在此基礎上構建一套適用于評估霧霾事件對城市生活擾動水平的指標體系。

2. 1 理解日常生活的常態運行:實踐論的視角

日常生活是對社會成員而言那些具有高度熟悉性與重復性的實踐(Practices),認識實踐的本質與屬性是理解日常生活的前提[14]。實踐論(Practice Theories)針對日常生活的常態運行提供了一個啟發性的視角[15]。根據實踐論,日常生活由實踐構成,實踐即一連串有條理的言談舉止(Organised Doings and Sayings)構成的行動復合體,它們是人們習以為常的那些慣例(Routines),包括吃飯、穿衣、居住、出行、鍛煉、購物等。一個社會的日常生活即分布于時間和空間上的各種實踐活動關聯而成的子系統,它也是整個社會系統的基礎內容。日常實踐活動表現出一定慣性,通常不易變遷,這是日常生活得以持續常態運行的原因。日常生活常態運行的基本含義是構成日常生活的實踐活動(以下簡稱“日常實踐”)隨著時間推移依照慣例有序、持續地被開展,即實踐再生產(Reproduction ofPractices)。換言之,日常實踐再生產的失調或中斷將導致日常生活的常態運行不同程度受阻。

眾多流派的實踐論一致認為,日常實踐再生產取決于下列四類條件[16]。①物質因素。日常實踐總是與特定的物質要素相勾連,包括物品、基礎設施、工具、硬件設備等物質要素以及人的身體。②實踐者因素。人是實踐的載體,是實踐者,實踐再生產的直接意涵即實踐者對一項實踐的持續開展。每項日常實踐都有其特定的實踐者群體(也稱“實踐共同體”),他們在實踐意識(Practical Consciousness)指引下連續地開展實踐。③時空因素。日常實踐再生產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它們的開展都遵照著特定時間節律(Temporal Rhythm),需要一定的持續時間(Duration),并寓于特定的空間場所內。④實踐網絡因素。日常實踐并非孤立存在,它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并形成實踐網絡。透過實踐網絡,不同日常實踐能夠彼此協作并相互影響。

以“做飯”的例子說明以上因素是如何共同決定日常實踐再生產的。做飯是古今中外所有社會的一項重要日常實踐。就物質因素而言,做飯涉及到食材、廚具、自來水系統、燃氣系統、吸油煙機等一系列物質安排,其開展對人的身體素質也有諸多要求(如身高一般要高于灶臺,嗅覺與味覺靈敏,有足夠的臂力“顛勺”,等等)。在許多社會里,女性構成了做飯的主要實踐者群體。做飯有著相對固定的時間,通常是在早上、中午和晚上(即“一日三餐”),而廚房是做飯被開展的主要空間場所。最后,做飯不是一項孤立實踐,它與買菜、用餐等其他日常實踐共同嵌入在同一張實踐網絡中,它們能夠透過實踐網絡實現相互影響。

2. 2 霧霾事件對日常實踐的影響

該研究關注霧霾事件與日常生活的關系,將日常生活定義為一個社會中的居民為滿足不同生活需求而較常開展的所有實踐活動的總和,并將日常實踐設置為基本分析單位,考察霧霾事件發生后日常生活再生產可能遭受的沖擊。既有證據表明,在霧霾/大氣污染情景下,一些典型日常實踐的再生產會由于直接受到沖擊而失調或中斷(表1)。

基于實踐論,結合既有文獻發現,研究梳理出霧霾事件直接影響日常實踐再生產的三種機制。

一是約束實踐的物質要素。霧霾會嚴重限制一些日常實踐開展所涉及的必要物質要素,進而影響它們的再生產。一方面,霧霾會直接降低大氣能見度,導致水陸空交通全面受阻,許多出行類實踐的再生產都可能因此中斷。另一方面,霧霾暴露對人體健康具有諸多不利影響,誘發呼吸道和心腦血管類疾病,身體的不適導致人們無法從事一些重體力的或對身體素質有一定要求的日常實踐活動。此外,在認識到霧霾暴露的健康危害后,人們在霧霾天氣也會有意識地減少和停止開展一些高暴露風險的日常實踐。

二是縮減實踐者群體的規模。日常實踐離不開作為實踐者的人來開展,實踐者規模的顯著減少也會干擾日常實踐的再生產。霧霾暴露風險的社會分配存在顯著差異,從分配結果來看,部分社會人群要承擔更多霧霾風險。如果承擔了更多霧霾風險的某一人群恰好與某項日常實踐的實踐者群體重合度較高,由于實踐者人數的急劇減少(包括生病、向外遷移),那么該實踐的再生產更有可能受霧霾擾動。醫學研究發現,老人和兒童是霧霾健康風險的易感人群。在霧霾天氣下,像晨練、跳廣場舞、上學等以老幼人口為主要實踐者群體的日常實踐可能會受到劇烈沖擊,一些養老類和育兒類的實踐也會受到擾動[32]。環境社會學中的環境公正理論認為,環境風險的社會分配會受到社會經濟地位的影響,社會經濟地位弱勢人群風險規避能力相對較差[33]。就霧霾風險而言,社會經濟地位弱勢人群會由于受教育水平相對較低而對霧霾危害認識不足,缺乏霧霾防護信息獲取渠道,或者可能受到經濟條件限制而較少采取霧霾防護[34]。正如布迪厄[35]的研究所揭示的,社會經濟地位差異導致社會成員參與的日常實踐相互區隔(Distinction),像物流配送、街道清潔等日常實踐的實踐者群體社會經濟地位整體偏低。霧霾來襲時,這些日常實踐的再生產同樣可能會由于實踐者規模的明顯萎縮而受到擾動。

三是侵占實踐開展的時間與空間。霧霾通常不會立即擴散,而是會持續一段時間。如果承認日常實踐受霧霾影響,那么霧霾持續時間越長,意味著會有更多日常實踐受到更嚴重的擾動。相較于完全裸露或敞開的空間,具有一定密閉性的空間(如住宅、辦公樓)通常能夠有效過濾大氣污染物,減少污染物暴露對人體的侵害。因此,霧霾事件來襲時,相較于室內空間,原先在戶外場所開展的日常實踐會受到更嚴重的擾動。

此外,霧霾事件對日常實踐再生產的影響還存在溢出效應。透過日常實踐網絡,霧霾除了能對部分日常實踐造成直接影響,還會間接導致與之關聯的其他日常實踐再生產的失調或中斷。首先,霧霾直接限制了部分日常實踐的開展,但為滿足生活需求,民眾會轉向開展同類型的其他實踐。例如,在霧霾天氣,相當多上班族為避免外出就餐,改為點外賣[36]。其次,如果某項日常實踐具有霧霾敏感性,那么與該項實踐存在時間先后順序聯系的其他實踐也會相應遭受擾動。出行在現代人日常生活中占據核心地位,是許多其他日常實踐開展的前提。鑒于出行類實踐對霧霾的高度敏感性,許多其他日常實踐的再生產也會間接遭受沖擊。例如,霧霾天氣造成出行不便,連帶影響了看電影這樣一項休閑實踐,重污染天氣下電影院觀影人數明顯減少[37]。

總之,霧霾事件對日常實踐再生產的影響具有廣泛性和復合性,最終導致日常生活的常態運行受阻(圖3)。

2. 3 構建城市日常實踐霧霾脆弱性的綜合評價體系

研究聚焦霧霾事件對城市層次日常生活常態運行的影響,即特定城市社會在霧霾事件發生時所有日常實踐再生產受到的整體擾動。引入霧霾脆弱性的概念來描述霧霾對城市日常實踐再生產的整體擾動情況。利用自然災害風險評估中常用的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作者擬構建一個適用于評估城市日常實踐霧霾脆弱性的指標體系,該體系的目標層為城市日常實踐霧霾脆弱性。基于圖3霧霾事件對日常實踐的三種直接影響機制,確立了評估城市日常實踐霧霾脆弱性的3個準則,分別是物質脆弱性、實踐者脆弱性、時空脆弱性。進一步,將每個準則細化為更具體的6個二級指標(圖4)。

物質脆弱性考察的是霧霾事件對城市日常實踐物質安排的整體約束情況,包括PM2. 5年均濃度和常住人口規模兩個指標。除相對濕度外,PM2. 5濃度是霧霾事件造成大氣能見度下降的關鍵因素。PM2. 5年均濃度越高,說明大氣能見度受霧霾事件影響下降越明顯,交通設施受阻的概率也越高,從而干擾出行類實踐的開展,并間接影響其他以出行為前提的日常實踐的順利再生產。常住人口規模測量的是霧霾暴露的總人口規模[38]。在同等污染水平下,城市常住人口規模越大,說明霧霾事件造成的總體健康損失越大。

實踐者脆弱性測量的是實踐者群體規模在霧霾下的變化對城市日常實踐的整體擾動效應,包括老幼人口比例和平均受教育年限兩項指標。老幼人口比例即60歲及以上和0~4歲人口占城市總人口的比例。教育是測量社會經濟地位的一個核心維度,研究用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來反映城市人口的社會經濟地位分化。一般而言,平均受教育年限越短,說明社會經濟地位弱勢人群比例越高。一個城市老幼人口比例越高、平均受教育年限越短,霧霾事件對該城市日常實踐的總體擾動性越大。

時空脆弱性測量的是霧霾事件對城市日常實踐開展時間和空間的整體侵占情況,包括年度重污染天數和植被覆蓋率兩項指標。年度重污染天數即AQI指數分級下全年五級和六級以上的天數。年度重污染天數越多,說明霧霾事件持續時間越長,對城市日常實踐的整體擾動水平越高。森林植被對包括PM2. 5 在內的多重大氣污染物具有良好消除作用,在霧霾事件發生時能夠有效調控臨近空間場所的空氣質量[39-40]。由此推論,城市森林覆蓋率越高,霧霾對戶外空間場所開展的日常實踐整體擾動性越低。

2022年5月邀請了來自環境社會學、災害社會學、城市社會學、日常生活社會學等領域的21名專家受邀評估上述評價體系的科學性。每位專家需填寫評估問卷,對準則層的3 個項目(B1—B3)及下轄指標層6 個項目(C1—C6)的重要性分別進行打分。綜合全部專家的評估結果,通過對項目的重要性進行兩兩比較,構造判斷矩陣。利用AHP軟件進行一致性檢驗,發現各級項目的隨機一致性比率(CR)均小于0. 1,說明該研究構造的判斷矩陣與一致矩陣的差異較小,通過一致性檢驗(表2)。

將通過了一致性檢驗的判斷矩陣按列歸一化,并采用方根法求出各級項目的權重系數(表3),按照權重系數的大小,在評價日常實踐霧霾脆弱性的三個準則項中,相對最重要的項目是實踐者脆弱性,其次是時空脆弱性和物質脆弱性。結合專家意見:在實踐者脆弱性指標方面,老幼人口比例要比平均受教育年限更重要;在時空脆弱性指標方面,森林覆蓋率要比年度重污染天數更重要;在物質脆弱性方面,常住人口規模的重要性要大于PM2. 5年均濃度。

利用該評估體系,文章下一部分將對雄安新區的日常實踐霧霾脆弱性進行跨城市和跨時間的比較分析。

3 雄安新區的日常實踐霧霾脆弱性評價

3. 1 建設初期雄安新區日常實踐的霧霾脆弱性:與京津冀地區主要城市的比較

雄安新區的建設于2017年啟動,目前處在建設初期。研究首先將現階段雄安新區的日常實踐霧霾脆弱性與京津冀地區其他9個主要城市進行了比較(表4)。考慮到數據可及性,研究將比較年份確定為2020年。從綜合評價結果來看,在參與比較的10個城市中,日常實踐霧霾脆弱性最低的三個城市依次是廊坊(0. 090 6)、北京(0. 092 6)和唐山(0. 093 4);雄安新區的日常實踐霧霾脆弱性在所有城市中位于第三位(0. 106 7),僅次于邯鄲(0. 107 3)和邢臺(0. 107 2)。分維度來看,雄安新區的時空脆弱性要高于其他所有參與比較的城市,實踐者脆弱性也僅次于邢臺(與邯鄲并列第二),但物質脆弱性卻是所有城市中最低的。

面對霧霾事件,雄安新區現階段的時空脆弱性問題比較突出。2020年,雄安新區的重污染天數多達22 d,高于所有參與比較城市的平均數(13. 8 d),要明顯多于滄州(8 d)、唐山(9 d)、北京(10 d)和天津(10 d)等城市。經過幾年建設,雄安新區的森林覆蓋率已經由2017年的11%提升至2019年底的18. 9%,也遠低于所有參與比較城市的平均水平(32. 7%),與北京(44. 4%)、石家莊(42. 2%)等城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與此同時,雄安新區的日常實踐霧霾脆弱性還表現在實踐者脆弱性方面。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新區老年(65歲及以上)和兒童(0~14歲)的常住人口為422 148人,占全區總人口的35. 02%,高于所有參與比較城市的平均水平(32. 94%),要明顯高于北京(25. 20%)和天津(28. 22%)。在人均受教育年限方面,雄安新區15歲及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為8. 92年,低于所有參與比較城市的平均水平(10. 17年),也是所有參與比較城市中最低的。

綜合來看,現階段雄安新區霧霾持續時間較長,森林覆蓋率偏低,老幼人口和社會經濟地位弱勢人群比例偏高,這些因素共同加劇了新區的日常實踐霧霾脆弱性。

3. 2 未來情景下雄安新區日常實踐的霧霾脆弱性

3. 2. 1 雄安新區未來的生態環境演變預估

雄安新區建設將堅持貫徹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與現階段相比,雄安新區未來的生態環境質量預計將繼續改善。研究重點關注新區未來的大氣環境狀況和森林覆蓋情況。

預估雄安新區的未來大氣環境狀況是一項富有挑戰性的工作,除氣候變化的懲罰效應外,大氣質量演化還會受到減排行動、能源轉型、人口增長等諸多其他復雜因素的影響。根據《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2018—2035年)》,新區未來將繼續執行嚴格的大氣治理措施,包括:實行國內最嚴格的機動車排放標準,嚴格監管非道路移動源;鞏固農村清潔取暖工程效果,實現新區散煤“清零”;構建過程全覆蓋、管理全方位、責任全鏈條的建筑施工揚塵治理體系;根據區域大氣傳輸影響規律,在石家莊-保定-北京大氣傳輸帶上,系統治理區域大氣環境。隨著未來地方排放的大幅減少,區域傳輸將逐漸成為雄安新區大氣污染形成的主要機制,新區霧霾事件的發生與京津冀乃至整個華北地區的大氣環境狀況具有更強的共變性,且將對氣候變化更加敏感。

已有相當多研究分析了不同氣候變化情景下京津冀地區霧霾的演化趨勢。一方面,相當多證據表明,氣候變化會引起“北極濤動”、東亞冬季風的變弱以及對流層低層的快速增溫等現象,這些都是霧霾形成的有利氣候條件,將共同導致未來京津冀地區霧霾發生頻率的增加[41-44]。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證據指向氣候變化對未來京津冀地區大氣質量的懲罰效應并不顯著,有利于霧霾擴散的氣象條件(如西伯利亞高壓變動導致的更頻繁的冷鋒通風)甚至會增加[45-46]。盡管結論存在分歧,但大多數研究一致認為:首先,氣候變化對京津冀地區大氣質量的影響要到本世紀中晚期才能被明顯觀察到;其次,從影響規模來看,氣候變化對京津冀地區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大氣環境狀況的整體影響有限,綜合預計在10%~30%之間。

綜合既有研究的發現,研究首先假設氣候變化對雄安新區大氣質量的懲罰效應至2035年尚可忽略,在持續的大氣治理下,新區屆時可順利完成“大氣環境質量將得到根本改善”的規劃目標。至2035年,預計未來雄安新區PM2. 5 年均濃度將下降至中國現行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規定的一級濃度限值和二級濃度限值之間,即15~35 μg/m3,大致相當于2020年深圳市和上海市的水平(分別為19 μg/m3和31. 5 μg/m3)。參考深圳和上海兩市2020年的重污染天數,研究假定雄安新區2035年的重污染天數為3~6 d。研究假定氣候變化對雄安新區大氣質量的懲罰效應至21世紀中葉后將更加顯著,參照既有研究的預估結果,新區2050年PM2. 5年均濃度和年度重污染天數較2035年都增長10%~30%,分別達到16. 5~45. 5 μg/m3和3. 3~7. 8 d。

自啟動建設以來,雄安新區便同步開始了大規模的國土綠化工程。在以“千年秀林”項目為依托的大規模人工造林計劃下,據《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2018—2035年)》,新區森林覆蓋率至2035年將達到40%,預計此后將一直維持在該水平。

3. 2. 2 雄安新區未來的人口轉型預估

與現階段相比,未來雄安新區人口的規模和結構預計都將發生重大變化。首先是人口規模的變化。雄安新區設立的一個重要目標是集中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包括對首都人口壓力的疏解。隨著新區逐步建成,可以預計新區常住人口未來將出現大規模增長。《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2018—2035年)》對新區人口密度進行了規定,規劃建設區將按1萬人/km2控制。根據綱要,雄安新區遠期建設(至2050年)用地總規模約530 km2,預計新區最終人口規模約為530萬人。其次是人口結構的變化。雄安新區未來的大規模人口增長主要是由遷入人口的增加導致的,而遷入人口以青壯年勞動力為主,必將帶動新區人口年齡結構和文化結構的轉型。

根據相關研究對未來雄安新區人口規模的預測[47],假定未來新區的遷入人口將達到300萬~400萬人。基于雄安新區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利用PADIS?INT人口預測軟件,該研究模擬了高、低兩種人口遷入方案下新區老幼人口比例的變化。第一種方案假定2020—2035年平均每年有10萬人遷入雄安新區,2035—2050年之后年均遷入13萬人,模擬結果顯示:新區常住人口規模在2035年和2050年將分別達到280. 1萬人和496. 7萬人,老幼人口比例依次是32. 7%和30. 8%。第二種方案假定2020—2050 年平均每年有13 萬人遷入雄安新區,模擬結果顯示:新區常住人口規模在2035年和2050年將分別增長到329. 8 萬和551. 4 萬,屆時老幼人口比例將分別達到33. 3%和30. 5%。綜合來看,與現階段相比,隨著爆發式的人口增長,未來三十年里雄安新區老幼人口比例趨于不斷縮減。

人口文化結構方面,根據《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2018—2035年)》,雄安新區15歲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至2035年將由現階段的8. 92年提升到13. 5年。假定雄安新區的人口文化結構至2050年將達到全球領先水平,人均受教育年限進一步提升至14年(相當于現階段德國的水平)[48]。雄安新區人口文化結構的持續優化趨勢表明,新區人口的社會經濟地位整體上將不斷提升,表現為社會經濟弱勢人群比例下降。

3. 2. 3 結果

由以上分析可知,大氣質量壓力(包括PM2. 5 年均濃度和年度重污染天數)和人口壓力(包括常住人口規模)構成了未來三十年里雄安新區發展兩項關鍵的不確定因素。根據大氣質量壓力和人口壓力的不同,研究預設了雄安新區的四種未來情景。

情景Ⅰ:低大氣質量壓力+低人口壓力。在該情景下,到2035年和2050年,雄安新區的PM2. 5 年均濃度、年度重污染天數、常住人口規模均達到預估最低水平。

情景Ⅱ:低大氣質量壓力+高人口壓力。在該情景下,到2035年和2050年,雄安新區的PM2. 5年均濃度和年度重污染天數達到預估的最低水平,常住人口規模達到預估最高水平。

情景Ⅲ:高大氣質量壓力+低人口壓力。在該情景下,到2035年和2050年,雄安新區的常住人口規模達到預估的最低水平,PM2. 5年均濃度和年度重污染天數達到預估最高水平。

情景Ⅳ:高大氣質量壓力+高人口壓力。在該情景下,到2035年和2050年,雄安新區的PM2. 5 年均濃度、年度重污染天數、常住人口規模均達到預估最高水平。

以現階段情況為基準,研究分別評估了四種不同未來情景下雄安新區的日常實踐霧霾脆弱性,結果見表5。

由表5可知,在全部預估情景下,與2020年相比,2035年和2050年雄安新區的日常實踐霧霾脆弱性都要更低,且2050年最低。分維度比較來看,未來雄安新區的日常實踐霧霾脆弱性下降主要得益于實踐者脆弱性和時空脆弱性的降低。在未來三十年里,人口年齡結構和文化結構不斷優化,年度重污染天數明顯減少,森林覆蓋率大幅提高,這些因素都有助于降低雄安新區的日常實踐霧霾脆弱性。伴隨雄安新區的逐漸建成,未來霧霾事件對新區日常生活常態運行的整體擾動將趨于下降。但城市人口的爆發式增長將加劇雄安新區的物質脆弱性,與2020年相比,新區的物質脆弱性系數至2035和2050年都要明顯更高。

4 雄安新區霧霾事件的生活適應方案

4. 1 霧霾事件的生活適應:韌性實踐的方案

與暴雨洪澇、高溫熱浪等其他氣候災害不同,霧霾具有更高的可控性。中國過去十多年的大氣污染治理歷程充分表明,通過對污染源的有效治理,大氣質量能夠得到實質改善。但大氣治理注定是難以畢其功于一役的長期事業,加上導致霧霾的首要污染物——PM2. 5跨域傳輸的特征,所以即便霧霾問題整體趨于減緩,霧霾事件發生的概率仍舊存在。

近年來,有研究開始關注霧霾多發城市對大氣污染的適應性。美國學者Duh等[49]較早地將“城市韌性”的概念運用于分析城市系統對大氣環境的適應性問題。Ashan等[50]將大氣污染韌性定義為與大氣污染的地方利益相關者們圍繞災害或脆弱性發展出來的特定適應手段。Cariolet等[51]從降低排放能力、降低污染物濃度能力和降低暴露能力三個維度評估了法國巴黎及其周邊地區在城市規劃方面應對交通源大氣污染的韌性。

為探索日常生活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的潛力,研究者們基于實踐論提出過可持續實踐(Sustainable Practices)的解決方案:在順應實踐變遷規律的前提下,通過恰切的制度干預,日常實踐能夠朝著可持續性的方向發生有序演進,在不降低生活質量的前提下實現日常生活的減碳目標[52-53]。實踐論對于理解日常生活適應氣候變化同樣具有重要啟示。在掌握實踐再生產規律的基礎上,可以通過規劃性的干預手段來強化日常實踐再生產的條件,旨在提升日常實踐的氣候風險適應能力,在遭遇極端氣候事件時日常生活能夠最大限度維持常態運行。

研究使用“韌性實踐”(Resilient Practices)的概念來指代實踐論所倡導的氣候變化生活適應方案。所謂韌性實踐,即在極端氣候事件發生之后,一項日常實踐能夠以現有或替代的方式繼續維持基本的再生產水平,以確保該實踐所對應的日常生活需求能夠繼續獲得充分滿足的能力。相較于“韌性城市”“韌性社區”等先行概念,韌性實踐強調應當將日常實踐作為韌性建設的基本單元,通過干預日常實踐來實現氣候適應的目標。對照日常實踐霧霾脆弱性的決定因素,與霧霾事件相關的韌性實踐應具備如下三個特征:一是物質韌性,即實踐本身嵌入了適霾的物質要素或者對身體素質要求較低;二是實踐者韌性,即實踐者群體整體的霧霾風險規避能力較強;三是時空韌性,即實踐開展的時間和空間具有相當的靈活性,受霧霾事件的影響較小。

4. 2 雄安新區韌性實踐建設的對策建議

與現階段相比,隨著生態環境狀況的改善和人口結構的轉型,未來三十年里霧霾事件對雄安新區日常生活的整體擾動將會明顯下降。考慮到全球氣候變化影響的長期性和極端氣候事件的危害性,為提升未來雄安新區應對霧霾事件的能力,更具針對性地增強新區日常生活的氣候適應性,文章嘗試從韌性實踐建設的角度提出對策建議。

4. 2. 1 增強物質韌性:利用適霾技術重構霧霾敏感實踐

日常實踐看似不易變遷,實則具有一定程度可塑性,技術創新是引領實踐變遷的重要動力。通過植入霧霾適應技術,能夠有效改造一些霧霾敏感的日常實踐,增強實踐的物質韌性。

出行是現代城市生活的基本需求,但出行類實踐最易受霧霾事件影響。霧霾天氣下,大氣能見度降低,容易出現交通擁堵,出行的交通安全隱患也會升高。與此同時,許多出行類實踐的開展過程中往往還伴隨高霧霾暴露,有損人體健康。綜合比較來看,軌道交通(尤其是地下軌道交通)是受大氣能見度限制最小的一類交通技術。目前,具有空氣凈化和過濾功能的新風系統技術在中國諸多城市的軌道交通系統中獲得廣泛應用,能夠有效減少乘客的霧霾暴露。因此,為增強出行類實踐對霧霾事件的物質韌性,建議雄安新區將地鐵和有軌電車作為未來重點發展的兩類公共交通方式,并在霧霾天氣增加運力,以滿足新區居民的正常出行需求。

霧霾事件發生時,與戶外相比,相對封閉的室內環境大氣污染物濃度通常更低,在室內開展的日常實踐受到的影響也相對較小。但在長時間門窗關閉的情況下,室內大氣質量也會趨于惡化,造成室內污染問題。空氣凈化技術的應用能夠進一步降低室內實踐場所的霧霾暴露風險,并改善室內大氣質量。通過在住宅、辦公樓、超市、餐廳、商場、學校、酒店、健身房、娛樂會所等人員聚集場所安裝空氣凈化設施,在遭遇霧霾事件時能夠有效降低這些日常實踐場景的污染物濃度,通過減少霧霾暴露的人體健康危害增強實踐的物質韌性。

戶外場所日常實踐的霧霾適應有兩個思路。一是利用便攜式防霾技術設備加強對實踐者個人的防護。目前市面上的防霾口罩、車載空氣凈化機、穿戴式空氣凈化器等技術產品能夠為個體提供針對性的有效防護,增強戶外實踐對霧霾污染的適應性,應在防災應急的宣傳教育培訓中向居民大力普及。二是利用避霾性建筑工程技術打造適宜日常實踐開展的局部大氣環境。氣膜建筑是采用特殊建筑纖維膜材的一種新型建筑技術,具有跨度面積大、建設工期短的優點,已被廣泛應用于體育場館和各類臨時性集會場所的建設。氣膜建筑配備的自動化增壓、新風系統和過濾系統讓建筑空間內的大氣質量能一直維持在優良水平,具備良好的避霾性能。在霧霾高發季節,建議雄安新區利用氣膜建筑技術在各社區生活圈內搭建臨時性的公共避霾中心,為霧霾天氣下居民參與一些原先的戶外實踐活動提供替代場所和集中防護。

4. 2. 2 增強實踐者韌性:針對重點霧霾脆弱人群制定應急預案

隨著大規模人口遷入,雄安新區未來三十年的老幼人口比例趨于下降,但老年人和幼兒人群的規模預計將大幅增加。根據規劃,新區將大批引進北京疏解企事業單位的職工,這些高學歷、高端技術人員構成了新區的新住民,也是未來新區人口的主體。與新住民相比,新區的大多數本地居民以及建設者之家的工人受教育水平不高,屬于社會經濟地位相對弱勢的群體,對各類風險的應對能力較低[54]。鑒于老年人、幼兒以及社會經濟地位弱勢群體的日常生活更易受到霧霾事件影響,雄安新區有必要為以上重點霧霾脆弱人群制定防霾應急預案,結合不同人群的日常實踐需求提供專門生活救助。

霧霾事件發生后,重點霧霾脆弱人群生活需求的優先次序會發生變化,表現為部分日常實踐的相對重要性上升。首先是就醫實踐。霧霾暴露更容易對老年人(特別是患有呼吸道、心腦血管等基礎病的老人)、免疫功能尚未健全的幼兒以及社會經濟地位弱勢人員(如環衛、建筑、攤販等從業者)的健康造成損害,預計這些人群的就醫需求在霧霾事件發生后會大幅上漲。其次是照護實踐。霧霾暴露造成的身體不適可能會導致一些老人暫時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專人照護;重度霧霾事件發生后,中小學校和幼兒園通常會采取緊急停課措施,針對兒童的臨時照護需求也會上升。最后是物資獲取實踐。受霧霾事件影響,老年人因外出購物不便對生活物資配送的需求會增加,而社會經濟地位弱勢人群獲取防霾物資的需求也會變得相對緊迫。

為回應重點脆弱人群在霧霾事件下的緊急實踐需求,建議雄安新區以社區為單位,在整合社區資源的基礎上制定針對性的生活應急預案。建議各社區首先對社區內霧霾脆弱人員建檔立卡,對孤寡獨居老年人、空巢老年人、雙職工家庭兒童、低收入人員等易受霧霾影響的社區居民進行逐戶調研、識別與分類,并確定緊急聯絡人。其次,建議各社區分別組建由社區醫護、社區工作人員、社會工作者、社區商戶、居民志愿者等構成的專門生活救援隊伍,在霧霾事件發生后,為霧霾脆弱人群提供上門診療、緊急送醫、臨時照護、生活物資配送、防霾物資援助、防霾知識和技能培訓等救助服務。

4. 2. 3 增強時空韌性:將實踐的數字化轉型融入智慧城市建設

根據城市社會學家卡斯特的網絡社會理論,進入21世紀以后,信息通信技術正在引領全球社會日常實踐的數字化轉型,由此涌現出“網購”“網約車”“上網課”“遠程醫療”“在線健身”等一系列新興實踐形式。與傳統實踐對以面對面互動為特征的地方空間(Space of Places)的高度依賴不同,數字化實踐的再生產主要是在各種網絡搭建的流動空間(Space of Flows)中展開[55-56]。流動空間的本質是虛擬空間,它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實踐再生產的時間和空間更富彈性,不但實踐的開展順序更加靈活(所謂“無時無刻的時間”,Timeless Time),實踐者開展實踐甚至不必親身出席,僅憑線上參與即可完成。就此而言,數字化的實踐整體上具有更強的時空韌性,能夠讓實踐的再生產極大地豁免于霧霾事件的擾動。

雄安新區致力于建設成為一座具有深度學習能力、全球領先的智慧新城。目前,雄安新區已初步建成全國首個城市級智能基礎設施平臺體系——“一中心四平臺”(城市計算中心、物聯網平臺、視頻一張網平臺、CIM平臺和塊數據平臺),基于該平臺體系能夠開發多樣化的智能化應用場景,為新區日常實踐的數字化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例如,基于CIM平臺搭建的“數字孿生”城市能夠精確模擬和還原雄安新區的各類生活場景,使得許多日常實踐的線上開展更加接近線下真實場景,為一些可能受霧霾事件影響而中斷的實踐活動提供了臨時替代方案。以智慧城市建設為契機,雄安新區應加快推進城市日常生活的數字化轉型,探索各類日常實踐在“云上之城”開展的潛力,通過培育更具時空韌性的數字實踐來防御霧霾事件對新區日常生活的沖擊。

(責任編輯:蔣金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亚洲免费三区|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欧美色视频在线|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在线日韩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区app|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 日韩色图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小说| 欧美成人aⅴ| 日本久久久久久免费网络|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老司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看片网| 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 青青国产视频| 中文无码毛片又爽又刺激| 色爽网免费视频| 日本欧美一二三区色视频| 国产精品不卡片视频免费观看| 欧洲极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在线无码九区|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91啦中文字幕|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在线看不卡| 国产精品无码AⅤ在线观看播放|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国产精品偷伦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 亚洲69视频| 男女男精品视频| 免费aa毛片|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www.日韩三级|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看免费一区二区| 高清视频一区| 99re在线视频观看|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国产成人h在线观看网站站| 青青草91视频| 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国产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一本大道AV人久久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亚洲三级影院| 找国产毛片看| 亚洲黄网在线|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新SSS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精品一区污|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一二区|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2021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少妇| 午夜国产在线观看| 91人妻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 91毛片网| 第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看片a|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91av成人日本不卡三区| 亚洲综合亚洲国产尤物| 国产亚洲精品97AA片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