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順國 陳俊錕 徐文霞 程國平 張誠



摘 ? ?要:以商薯19為對照,對11個(含對照)淀粉型甘薯品種開展引種鑒定。結果表明,渝薯27、渝薯17、渝薯15產量與對照相當,但薯干產量、淀粉含量、淀粉產量均極顯著增產,適宜種植并加工淀粉及三粉產品;其余參試品種中,有的沒有產量優勢,有的薯干產量、淀粉含量、淀粉產量沒有優勢,建議淘汰。
關鍵詞:甘薯;品種;產量;淀粉
文章編號:1005-2690(2023)04-0008-03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531 ? ? ? 文獻標志碼:B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在中國已有400多年種植歷史,薯塊中含有豐富的淀粉,可用于加工粉絲、變性淀粉等多種食品和工業品,還可用作醫藥加工、生物能源等的原材料[1-3]。思南地貌以山地、山間盆地為主,當地農民有種植甘薯加工成甘薯制品的傳統,但種植的品種較為單一。近年來,國內育種科研人員選育出許多優良的淀粉型甘薯品種,如商薯、蘇薯、渝薯等系列,已在生產上推廣應用[4]。思南縣將高淀粉甘薯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高淀粉甘薯種植面積已達0.33萬hm2以上,其轄區內的貴州佳里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年加工鮮薯6萬t以上,縣內薯粉加工個體在50家以上[5]。為滿足加工業對優質淀粉鮮薯原料的需求,提高種植和加工效益,2021年思南縣對從各地引種的6個淀粉加工型品種、2020年表現好的4個續試品種進行引種鑒定試驗,用主栽品種商薯19作對照,以期篩選出產量高、淀粉含量≥25%、抗逆性強、適應性廣且適宜淀粉加工的效益型甘薯新品種,為思南縣淀粉型甘薯品種大面積種植提供品種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參試品種
供試甘薯品種有11個,品種名及供種單位見表1。
1.2 試驗地點
試驗地點為思南縣塘頭鎮堅強村(貴州省油科所辦公樓后院試驗地),土地平坦向陽,肥力中等,黃壤略沙。
1.3 承試單位
承試單位為思南縣日月康原生態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
1.4 試驗設計與方法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法,東西向起壟,每小區4壟,每壟單行栽植,行距0.75 m,窩距0.28 m,小區長5 m、寬3 m,小區面積15 m2,每行栽18株,每小區栽72株,折合4.8萬株/hm2。以常規栽培技術措施進行田間管理,試驗地四周栽植渝薯27為保護行。
收挖期小區計產。從第二重復第三壟第三株起,取5株,調查分枝數、最長蔓長、莖粗、單株藤蔓重,每小區取鮮薯400 g左右,送西南大學重慶市甘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測定薯干率和淀粉率。采用Excel與DPS方差分析處理數據。
5月26日移栽甘薯,用百菌清20 g+生根多薯寶50 mL兌水12 kg蘸根。5月27日每小區施用復合肥1 000 g+3%噻蟲嗪顆粒劑100 g作底肥防治地下害蟲。8月12日每小區沿壟面撒施500 g復合肥。10月24日收挖。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甘薯品種鮮薯產量比較
由表2可知,方差分析表明,區組間鮮薯產量差異不顯著,F (2,20)0.05=0.15<F (2,20)0.05=3.49;不同品種間鮮薯產量差異達極顯著,F (10,20)0.01=4.301>F (10,20)0.01=3.37。新復極差測驗結果表明,濟寧19產量最高,比對照增產達10.66%,但與對照間產量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渝薯198、濟薯25與對照相比分別減產16.06%、17.23%,減產達到極顯著水平。
2.2 不同品種薯干率及薯干產量比較
由表3可知,方差分析表明,區組間薯干率差異不顯著,F (2,20)0.05=0.047<F (2,20)0.05=3.49;不同品種間薯干率間差異極顯著,F (10,20)0.01=21.503>F (10,20)0.01=3.37。新復極差測驗表明,渝薯27薯干率最高,達37.87 g/100 g,渝薯27、濟薯25、渝薯17、渝薯15、渝薯198這5個品種薯干率比對照增產,與對照間差異達到顯著或極顯著水平;蘇薯28、濟寧19薯干率比對照減產,與對照間差異達到顯著或極顯著水平。單位面積薯干產量最高的是渝薯15,比對照商薯19增產19.71%,渝薯50、渝薯27、渝薯17分別比對照商薯19增產9.91%、4.65%、2.08%,渝薯198、冀薯25分別比對照商薯19減產6.73%、3.67%,其余品種與對照相近。
2.3 不同品種的淀粉含量及淀粉產量比較
由表4可知,方差分析表明,區組間淀粉含量差異不顯著,F (2,20)0.05=0.051<F (2,20)0.05=3.49;不同品種間淀粉含量差異極顯著,F (10,20)0.01=18.861>F (10,20)0.01=3.37。新復極差測驗結果表明,渝薯27淀粉含量最高,達26.40%,渝薯27、濟薯25、渝薯17、渝薯15、渝薯198這5個品種淀粉含量比對照增產,與對照間差異達到顯著或極顯著水平;蘇薯28、濟寧19淀粉含量比對照減產,與對照間差異未達到極顯著水平。單位面積淀粉產量最高的是渝薯15,比對照商薯19增產23.91%,渝薯50、渝薯27、渝薯17分別比對照商薯19增產11.31%、9.49%、6.02%,渝薯198比對照商薯19減產4.01%,其余品種與對照相近。
2.4 品種主要農藝性狀
渝薯27,分枝數7.6個,最長蔓長2.06 cm,蔓粗6.58 cm,單株蔓重0.79 kg,株型匍匐,葉脈微紫,頂葉色綠,葉心型,薯型長紡錘形,薯皮乳白色,薯肉白色。
渝薯17,分枝數5.8個,最長蔓長2.16 cm,蔓粗5.26 cm,單株蔓重0.65 kg,株型匍匐,葉脈綠色,頂葉色綠,葉心型,薯型錐形,薯皮淺紅色,薯肉淡黃色。
渝薯15,分枝數5.4個,最長蔓長2.60 cm,蔓粗2.70 cm,單株蔓重0.67 kg,株型匍匐,葉脈微紫,頂葉色綠,葉心型,薯型紡錘形,薯皮紅色,薯肉白色。
渝薯198,分枝數6個,最長蔓長2.71 cm,蔓粗4.43 cm,單株蔓重0.62 kg,株型匍匐,葉脈綠色,頂葉色綠,葉心型,薯型紡錘形,薯皮紅色,薯肉白色。
渝薯50,分枝數5.8個,最長蔓長1.53 cm,蔓粗4.88 cm,單株蔓重0.49 kg,株型匍匐,葉脈綠色,頂葉綠色,葉心型,薯型錐形,薯皮紅色,薯肉白色。
徐薯37,分枝數7.2個,最長蔓長1.43 cm,蔓粗3.90 cm,單株蔓重0.46 kg,株型半直立,葉脈綠色,頂葉綠色,葉掌狀,薯型紡錘形,薯皮淺紅色,薯肉白色。
蘇薯28,分枝數8.6個,最長蔓長1.79 cm,蔓粗4.64 cm,單株蔓重0.72 kg,株型匍匐,葉脈微紫,頂葉綠色,葉三角狀,薯型紡錘形,薯皮紅色,薯肉白色。
冀薯9,分枝數4.2個,最長蔓長3.15 cm,蔓粗4.41 cm,單株蔓重0.65 kg,株型匍匐,葉脈紫色,頂葉綠色,葉心型,薯型錐形,薯皮淺紅色,薯肉白色。
濟寧19,分枝數18個,最長蔓長1.41 cm,蔓粗4.09 cm,單株蔓重0.71 kg,株型匍匐,葉脈微紫,頂葉綠色,葉心型,薯型錐形,薯皮淺紅色,薯肉白色。
濟薯25,分枝數13.6個,最長蔓長2.29 cm,蔓粗4.00 cm,單株蔓重1.16 kg,株型半直立,葉脈綠色,頂葉微紫,葉心型,薯型圓柱形,薯皮紅色,薯肉淡黃色。
商薯19,分枝數8個,最長蔓長2.06 cm,蔓粗2.25 cm,單株蔓重0.81 kg,株型匍匐,葉脈微紫,頂葉微紫,葉心型,薯型長紡錘形,薯皮紅色,薯肉白色。
3 結論
渝薯27、渝薯17、渝薯15產量與商薯19(對照)相當,但薯干產量、淀粉含量、淀粉產量均極顯著增產,這3個品種適宜在企業自有流轉土地種植用于加工淀粉及三粉產品,也適宜個體農民種植加工濕粉再出售給企業。渝薯198、渝薯50、徐薯37、蘇薯28、冀薯98、濟寧19、濟薯25等參試品種與商薯19(對照)相比要么沒有產量優勢,要么薯干產量、淀粉含量、淀粉產量沒有優勢,不建議大面積種植。
參考文獻:
[1]彭慧元,鄧寬平,宋吉軒,等.貴州甘薯產業發展現狀與展望[J].河北農業科學,2011,15(1):104-106.
[2]邱軍.我國甘薯產業發展現狀及建議[J].種子世界,2005(2):3-4.
[3]楊航,李云,李曉慧,等.貴州甘薯品種篩選試驗[J].農技服務,2018,35(4):30-32,35.
[4]陳娟,唐建,宋銳,等.甘薯新品種(系)比較試驗[J].長江蔬菜,2018(12):58-60.
[5]程國平,趙繼獻,傅玉凡,等.淀粉型甘薯品種鑒定比較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21(21):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