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芳
摘 ? ?要: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種植歷史悠久。綠色種植技術可減少農藥污染,促進農產品提質增效。種植綠色農產品具有低成本、高訴求的特點,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對于農作物優質高產、國家農業發展、人民身體健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相關人員要加大研究和推廣力度,使綠色種植技術邁上新的臺階。文章闡述了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內涵,分析了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優勢,總結了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技術優勢
文章編號:1005-2690(2023)04-0124-03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6.1;F323.3 ? ? ? 文獻標志碼:A
可持續發展道路既是我國的大政方針,也是大勢所趨。種植業是農業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應努力建設先進的種植業體系,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綠色農業種植是一項新技術,可以促進農產品健康生長,從根本上改變以往依賴化肥和殺蟲劑的農業種植,生產出的農產品不但經濟效益較好,而且很受消費者歡迎。同時,農產品制作流程更為安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對農村環境的污染[1]。
1 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概述
傳統種植技術已無法滿足當前的農業發展需求。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誕生使傳統技術獲得進一步的優化和精進,是先進農業思想和先進科學技術的結合。在實際種植過程中,引進先進的綠色種植技術可以有力促進農業發展。綠色農業種植技術主要通過引導農戶采用新型的農業現代技術裝備,向農戶傳播先進的農業知識。農民應在實際種植過程中采用先進的農業技術,創建綠色生產管理模式,提高經濟收入,促進農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2]。
可持續發展是傳播和應用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重要發展理念。將新型科技與我國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相結合,可在實現農業增產增收的同時,妥善解決傳統農業生產過程中存在的環境問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綠色農業種植技術適應我國當前需要,符合環境友好的農業生產要求。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可以推動我國農村向更環保安全的新農村轉變,從而推動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3]。
2 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優勢
2.1 保證食品安全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對食品安全的要求也隨之提高。種植人員應提高農產品品質,避免農藥殘留超標,促進綠色農業發展。在具體種植過程中,應盡可能避免使用化肥,可以采用有機肥料,例如人和動物的排泄物以及農作物秸稈等,還可以使用經過專業培養的益生菌。相比于化肥,有機肥對農作物更加有益,不會殘留在農產品中,能顯著提高農產品綠色環保、安全無污染的性能,進而確保人體健康。另外,在種植過程中,應盡量降低殺蟲劑的使用頻率,最好采取無害的殺蟲方式,例如紫外線照射、氣味誘殺等,為農產品營造有利的生長環境,確保其質量與產量不受影響[4]。
2.2 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近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越來越關注食品安全。許多普通的農副產品逐漸被健康產品替代,以適應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高標準。在農業發展過程中,人們對可再生、無農藥殘留的農作物需求較大。種植人員應積極引進科學的農作物栽培技術,保證農產品適應農業市場化的經營要求[5]。
2.3 保護生態環境
保護自然環境是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又一優點。過去人們盲目發展經濟,大量使用無機肥料,使耕地受到了極大的破壞。現階段,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保護生態環境。相關人員要利用先進的技術提高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率,在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保護自然環境。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是保護生態環境的種植技術之一,可通過有機物的自身循環達到自然循環,減少農藥和肥料對農作物的危害,防止自然環境在農產品栽培過程中受到破壞。
3 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3.1 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自改革開放以來,為了快速提高社會生產力,促進經濟發展,我國重點關注工業領域。加之當時人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較為薄弱,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損害。近年來,在相關部門的大力倡導下,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漸增強,了解了生態環境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但是仍無法全面實現綠色種植,主要原因是在市場大環境下,部分生產者只注重眼前利益,大量使用化學藥物,對農業環境造成了直接影響。
3.2 綠色種植技術推廣力度不足
通過探究綠色種植技術發現,優化種植技術是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建設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對農村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一技術并未大規模普及,部分種植人員甚至不知道這一技術的存在。該現象與地方政府缺乏宣傳能力密切相關,政府部門綠色種植技術觀念比較淡薄,未開展有力的宣傳工作,存在形式化問題,后期培訓人員沒有執行到位,加之沒有專項資金和技術支持,使得對綠色種植技術的宣傳作用不明顯。同時,在開展科技推廣項目的過程中,采取的手段相對簡單,不能充分發揮宣傳的具體作用,使得宣傳工作的效果不顯著[6]。
3.3 推廣人員整體素質不高
在推廣工作中,部分推廣人員的綠色種植技術水平較低,向種植戶講解時未展現出自身的專業性,未說明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特點和對農業發展的重要意義,降低了農戶對綠色種植技術的信任度,加大了種植技術推廣工作的難度。除此之外,部分推廣人員的積極性不高,缺乏職業熱情,致使其缺乏學習的動力,不利于綠色種植技術的推廣[7]。
3.4 缺乏推廣資金
綠色農業種植技術要想獲得良好的推廣效果,必須依靠強有力的資金支持。但是,從當前推廣工作的進展來看,部分地區的種植戶對綠色農業缺乏深入了解,環保意識較為薄弱,再加上缺乏人力、財力的支持,導致推廣工作無法順利高效進行,嚴重阻礙了綠色農業技術的發展[8]。
4 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建議
4.1 建立科學的種植技術示范基地
要想確保農業技術不斷進步,就要建立科學的示范基地。讓農戶深入了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含義以及重要性,全面理解該技術的實質和實踐要點,熟練運用綠色農業技術,為栽培工作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隨著我國農業規模越來越大,種植范圍越來越廣,種類越來越多,人們的要求越來越高,建立示范基地有利于凸顯示其作用,提高推廣效果[9]。
綠色農產品栽培技術的推廣人員必須提高對綠色種植技術的掌握程度,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提高推廣水平,取得農戶信任,使綠色農業種植技術順利推廣。相關規章制度是工作人員推廣工作的約束規范,推廣人員要將其銘記于心,將技術推廣落到實處。此外,食品安全問題是人們關注的重要問題,在建立種植技術示范基地的同時要嚴格把關質量,滿足市場對綠色農產品的需求,樹立綠色農業品牌。
4.2 給予政策扶持
新技術在推廣時容易受到質疑,綠色種植技術亦是如此。政府部門應適當予以政策支持,出臺相應的推廣政策,讓種植人員了解綠色種植技術。同時,應對選擇綠色農產品的種植戶按照種子數量予以一定的補助,保證種植戶的基本利益,讓其放心、安心。在綠色種植技術實施過程中,政府要派專業人員給予農戶相應的指導,讓其明確種植要領,了解綠色種植技術的優勢,激發其運用綠色種植技術的積極性[10]。
4.3 優化和完善綠色種植技術推廣體系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產品在促進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可在極大程度上促進農業經濟發展,進一步調整和優化農產品結構。農業技術的覆蓋面較大,需要形成相對科學合理的技術推廣方式并規范執行。在建立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的過程中,需要根據農業的發展形勢與建設目標,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農業技術引進體系,調動基層農民采用科學技術的積極性。形成相對科學、完善的指導機制,開展農業技術推廣與技術培訓工作,促進農業種植技術大范圍推廣。
要建立完善的技術推行系統和全面的技術推行服務網絡,根據轄區內的農作物生產狀況、種植種類等,制訂技術推進規劃、實施進度等,將具體的推廣工作落到技術人員身上,由固定的工作人員進行某一范圍內的技術推廣,自上而下建立健全的推廣系統,向農戶提供及時、有效的科技服務。
地方農業科研組織和部門需共同研究,制訂合理的實施計劃,并基于地方的優勢發展農業產業,基于農民的理解能力開展綠色種植技術推廣工作。基層政府部門應從本地農民的具體種養需要入手,加快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建設,提高農業集約經營發展的有序性和效益,擴大地區特色農業的規模[11]。
4.4 加大對綠色農業的宣傳力度
為了使綠色種植技術獲得廣大農戶的認同并大范圍推廣,必須宣傳綠色農產品的特點、成效等,配置相應的發展經費,靈活運用農活時間,前往基地向農戶科普宣傳。要以政府部門為主,由農村機構牽頭,發揮教育、科技的優勢,加大綠色農產品宣傳力度,帶動農村居民掌握各種綠色農產品技術規程。在環境許可的前提下,就種植產品開展實地培訓,使農村居民真實體驗和理解綠色農產品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調動其采用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積極性。
4.5 加大對綠色農業的研究力度
綠色農業是我國農業的發展方向,是一種新模式的種養方式,既能保護自然環境,又能提高農產品的質量。為確保農民準確掌握技術要點,研究人員必須加大研究力度,根據我國農業實際發展情況制訂一套科學、合理、高效的推廣計劃。
經過不懈研究,現階段大多數農戶已經逐漸了解了綠色種植技術的要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適應農村的建設需要,可促進我國農村朝著信息化方向發展。
4.6 加大農業綠色種植技術信息化推廣力度
普及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是帶動農村生產和發展的重要環節,有效運用技術是提升農業宣傳效果的關鍵手段。近年來,農村經濟管理部門對“互聯網+”運用于農村技術推廣服務開展了研究,并取得了良好進展。為了更有效地普及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給農民提供更多生活便利,必須加強對綠色農業種植技術信息化的普及與宣傳推廣工作。
合理利用現代化的網絡平臺、“互聯網+”、大數據等最新技術手段,將綠色種植技術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和短視頻的形式上傳至微信公眾號、快手、抖音等平臺,以便廣大種植戶下載和瀏覽。加大對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宣傳力度,推廣其特色與效益,可顯著提升我國農業生產技術水平與農產品質量,不斷擴大利用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生產范圍,推動我國農業持續健康發展。
4.7 培養管理人才
應用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過程中,人才培養是構建技術管理體系的重要一環,只有將優秀的管理人才引進推廣體系中,才能為綠色種植技術的實施打開良好的通道,提升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體系的完善性。另外,優秀的管理人員在面對突發狀況或推廣困難時,可以利用自身充足、先進的推廣理念和推廣技能,采取科學、高效、合理的推廣措施,充分發揮推廣工作的效用。可以聘請國外知名科學家對相關技術加以指導,不斷提高優秀人才的專業技能,建立高素質的專業宣傳隊伍,提升技術推廣質量。
4.8 提升對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研發資金的投入
我國綠色農業種植技術起步較晚,在栽培技術實操和基礎研究等方面有待進一步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支持。為全面推動農業綠色、環保、安全發展,相關部門需提高重視程度,在科研和推廣資金方面給予及時且充分的支持。可以建立相關基金,保障綠色種植技術的推廣效率和質量,讓廣大種植人員看到國家對此項目的重視,提高種植積極性[12]。
4.9 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與經驗
就我國當前的綠色種植技術推廣程度來看,相比于發達國家稍顯不足,種植經驗較少,推廣效果不理想。我國推廣人員應向種植人員傳授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經驗。例如,日本針對具體的自然環境狀況,融入生態循環系統,使農作物栽培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在栽培過程中,可將動物糞便加工后再使用,這樣不僅可以減少污染,還可以大幅度提高種植效益。我國應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從實際情況出發,促進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13]。
5 結束語
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普及對保護國家環境資源、增加農民經濟收入、推動國家農業發展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種植戶應依托農業科技的革新和發展,增加現有土地的生產能力,適應當前我國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需要。同時,應在政府的扶持下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建設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示范基地,加大推廣力度,進一步提高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適用范圍,改善綠色農產品的生產質量,從而促進農村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姜玲,王龍海.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J].智慧農業導刊,2022,2(13):56-58.
[2]邵明玉.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建議[J].花木盆景(花卉園藝),2022(7):78-79.
[3]李衛斌.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建議[J].新農業,2022(10):13-14.
[4]張培農.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淺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2(4):108-109,176.
[5]孟憲民.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中存在問題及發展建議[J].新農業,2022(6):33.
[6]楊壽光.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淺析[J].農家參謀,2022(5):34-36.
[7]張美麗.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的重要性及發展建議[J].南方農機,2021,52(23):57-59.
[8]白士剛.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的重要性及發展建議[J].農業災害研究,2022,12(2):149-151.
[9]賀啟鑫,武悅.東北地區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的重要性及發展建議[J].南方農業,2021,15(11):169-170.
[10]包國慶.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的重要性及發展建議探析[J].農家參謀,2019(9):3.
[11]牟克軍.淺析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的重要性及發展建議[J].南方農業,2019,13(8):31,33.
[12]熊次若.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及策略初探[J].南方農業,2019,13(3):22-23.
[13]劉錦汝.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的重要性及發展建議[J].種子科技,2021,39(1):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