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葉
人們通常用電阻率這個量來衡量材料導電性質的好壞,判斷它是不是金屬。金屬的導電性質好,電阻率小,比如說金、銀、銅、鐵、鋁等。絕緣體不導電,電阻率非常大,比如說陶瓷、干燥的木材等。
參與導電的微觀粒子稱為載流子(運載電流的粒子)。不同材料里的載流子不一樣,簡單地說,材料的導電性質取決于載流子的數量多少、載流子本身的性質以及外界對載流子傳輸過程的影響。一般來說,液體里的載流子是離子,而固體材料中是電子,因為離子的質量大、數量少、運動速度慢,所以液體的導電性比固體材料差得多。
但是,并非所有的固體材料都導電。金屬和陶瓷里都有大量的電子,在材料的兩端加電壓,金屬里的電子可以在電場的作用下移動,而陶瓷里的不能動,這就是它們導電性質差別很大的原因。同樣是可以導電的金屬,它們的電阻率也不一樣,比如說,金、銀、銅的導電性質比鐵、鋁好得多。這有很多原因,包括:不同金屬中包含的能自由運動的電子數目有差別;不同金屬的具體結構有差別;金屬本身的結構不是那么完美,有各種各樣的缺陷;金屬中包含的雜質數量有差別。
材料的導電性質還受到它所處的環境溫度的影響,因為溫度影響了參與導電的電子數量和單個電子的導電本領。一般來說,溫度越低,金屬的導電性質越好,而半導體在一些特定的溫度范圍里,隨著溫度的升高,半導體的導電性質可能會變好,甚至變好了很多。這是由金屬和半導體的結構差異造成的。
在非常低的溫度下,有些材料在導電的時候甚至可以完全沒有電阻——這就是超導體。科學家對這種現象的物理機制已經有了相當深入的了解,并努力探索和制造新的材料,爭取讓它們在室溫下也能保持電阻為零的特性。如果真的能夠實現這個目標,就會顯著地改變我們的用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