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安全感;歪曲認知;角色扮演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17-0063-02
【作者簡介】饒娟,江蘇省丹陽市實驗學校(江蘇丹陽,212300)教師,一級教師。
一、初識“小刺猬”
小雅(化名),五年級女生,她給我的第一印象是穿著不太整潔,瘦瘦弱弱,目光躲閃,說話含糊不清。后了解到小雅父母經常爭吵,處于分分合合的狀態。開學一個月,小雅常對同學表現出憤怒和敵意,甚至與同學發生肢體沖突。班主任詢問原因,她認為班級同學都很壞,經常捉弄她,讓她出丑。在同伴交往中,小雅表現得過分警覺、敏感,像刺猬一樣讓人難以接近,所以人際關系比較差。為此,她變得焦慮、憤怒,主動到心理咨詢室尋求幫助。
二、讀懂“小刺猬”
1.家庭關系失和,安全感缺失
和諧的家庭關系是孩子安全感的關鍵來源。小雅父親處理問題的方式簡單粗暴,經常對小雅母親惡語相向,而母親面對這一切無能為力。于是,小雅體驗到無力感和恐懼感,進而在人際交往中缺乏安全感。
2.偶然事件刺激,認知歪曲
對單一的負面經歷進行過度概括形成的歪曲認知容易讓人無法看清事實真相,進而產生情緒困擾與不良行為。小雅一年級時被同學故意推入男廁所,體驗到極度恐懼、憤怒、羞愧的情緒,由此產生了“班級同學都很壞,經常捉弄我,讓我出丑”的認知。這樣的認知不利于小雅形成良好的同伴關系。
3.長期鏡映缺失,自體虛弱
“鏡映”指養育者需要長期像鏡子一樣對孩子的價值、成績和成就作出適當的反應,幫助孩子逐漸完成從“外部肯定”到“自我肯定”的轉變,從而在未來生活中以自信、高自尊的方式展示自己。小雅在成長過程中較少體驗到來自父母的“鏡映”,這致使她“自體”養育不足,無力構建良好的同伴關系。
鑒于以上原因,我們商定咨詢目標為:覺察歪曲認知,理解情緒;矯正歪曲認知,重構認知;掌握溝通技巧,改善人際關系。
三、轉變“小刺猬”
1.覺察歪曲認知,理解情緒
第1、2次咨詢時,我專注地傾聽小雅的人際困擾,了解相關重要事件對她的影響。我從小雅的眼神中感受到了她對我的信任。在第3次咨詢時,我采用認知行為療法的三欄表技術引導小雅覺察自我情緒背后的歪曲認知,鑒于小雅的年齡特征,我和她一起梳理。我問:“小雅,說說最近讓你生氣的事,當時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小雅不高興地說:“組長漏收我的作業本,我覺得他是故意的,想讓我出丑。然后,我就生氣地把作業本扔給他。”
通過梳理,我引導小雅“看到”情緒背后的歪曲認知,即“班級同學都很壞,經常捉弄我,讓我出丑”。
2.矯正歪曲認知,重構認知
第4、5次咨詢的重點是改變小雅的歪曲認知。我采用蘇格拉底式提問法啟發小雅思考,幫助她澄清歪曲認知。
我問小雅:“在班級里,誰跟你關系較好?你們在一起時會說什么和做什么?”我在啟發小雅主動思考的同時評估了她的心理狀態,采用了面質技術。我看著她說:“剛才你說跟他們有時相處得還不錯,這與你之前說的‘班級同學都很壞,經常捉弄你,讓你出丑不一樣。”她驚訝地看著我,然后有點不好意思地說:“他們有時候就是有點壞。”接著,我分別對“有時候”“有點”“壞”進行了澄清,并問小雅:“對于組長漏收你的作業本這件事,你現在怎么想?”小雅想了想說:“他也許不是故意的。”
此階段,我幫助小雅澄清認知中的不合理部分,調整歪曲認知,緩解不良情緒,進而發現她產生了改變人際現狀的強烈意愿。
3.掌握溝通技巧,改善人際關系
第6~8次的咨詢目標為訓練小雅的溝通技巧。鑒于小雅生活中缺乏良好的人際交往榜樣,我通過觀察學習、角色扮演、行為訓練技術幫助她習得有效的溝通技巧,改善人際關系。
首先,觀察學習。我讓小雅重點觀察視頻中人物的溝通技巧,特別是清晰完整的語言表達、恰當的肢體語言以及語氣語調。接著,我引導小雅根據視頻內容學習并練習溝通技巧。
其次,角色扮演。我以“組長漏收小雅作業本”為例進行正向示范:“組長,你漏收了我的作業本。”在小雅練習時,我及時給予鼓勵、指導和強化。針對小雅同伴交往中的具體事件,我們進行了角色扮演,讓小雅掌握相應的溝通技巧。
最后,行為拓展訓練。我引導小雅將學會的溝通技巧運用于現實的人際交往情景,她感到有壓力。于是,我和她一起制作了“人際交往壓力情景應對卡”,進一步指導她在不同人際交往情景中的行為、語言表達等溝通技巧。
經過8次咨詢,小雅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歪曲認知發生改變,情緒趨于穩定,人際交往能力得到提升,逐漸擁有了良好的同伴關系。
四、咨詢反思
小學生的不少心理問題是成長過程中的發展性問題。鑒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心理健康教師應幫助他們更好地自我成長、解決現實困擾。小雅在學校生活中產生了人際困擾問題,在心理健康教師的幫助下,調整了歪曲認知、掌握了溝通技巧。心理輔導結束后,她不斷提升人際交往技能,以便更好地應對人際交往困境。
另外,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與家庭環境息息相關。小雅原生家庭中的人際互動模式對她產生了負面影響。心理健康教師可以在不違背心理咨詢倫理的前提下與家長建立合作關系,進行相應的家庭教育指導,為小雅的健康成長提供適宜的家庭養育環境。
責任編輯:包俊莉